好的,我们这就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
这几天,若干「专家建议」成了热门话题,许多网友纷纷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
在健康领域,专家们也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媒体DT财经根据微博的热门话题进行统计,发现「吃」「喝水」和「疫苗」是三大专家建议指数最高的关键词。
很多在专业领域几乎毫无争议的建议,公众实际上并不容易遵行。丁香医生后台也偶尔会收到这样的留言:
专家建议每天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那我饭量小,吃不下这么多怎么办?
专家建议每天喝奶 300 至 500 毫升,那我一喝牛奶就坏肚子怎么办?
专家建议不用每天洗头,那我不洗头就不好意思出门怎么办?
在健康领域,大多数「专家建议」只是一些基本原则,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过,即使某些意见看上去不适合你,它背后的原理也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如何判断某种专家意见靠不靠谱呢?这就要提到现代医学基本的思维方法——循证。
全世界的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师们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观察、实践、研究与试验,产生一大堆结论和建议,但这些结论不一定都能直接拿来指导健康生活。
比如说,有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样本比较少;有的研究只发现了两个因素之间存在相关性,但还不能解释究竟哪个导致了哪个;还有的说法没有研究支持。
这样一来,我们就需要一套方法,来评判这些结论到底有多靠谱。
目前,最为通用的判断方法,是牛津大学 EBM 中心给出的证据等级体系。用通俗的话来讲,「靠谱程度」从低到高,依次是:
五级(最不靠谱):专家经验,以及单纯根据原理进行的推测
四级:零散的单个案例
三级:病例对照研究
二级:队列研究、水平不太好的随机对照试验等
一级(最靠谱):水平好、样本量大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把这样的试验汇总起来进行分析
懂了这套证据评价的方法,如果你会看论文,也就可以生成自己的「专家建议」。
很多业内公认的专家意见是通过研究得出来的。比如,大量研究肯定了吃蔬菜水果、喝牛奶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再根据成年人每天所需的营养素进行综合计算,才有了上面提到的两条建议。
这些意见也不是教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不过,很多生活领域根本就没有这么充分、这么高水平的研究。这时,随随便便提出建议是不负责任的。如何尽量本着证据,给出负责任、接地气的意见,就更考验专家的水平了。
对于普通人而言,比起纠结于具体的专家建议细节,多了解一些建议背后的科学原理,更能帮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Burns P B, Rohrich R J, Chung K C. The levels of evidence and their role 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J].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11, 128(1): 305.
策划制作
策划:ZYing | 监制:Feidi、Eric
封面图来源:丁香医生视觉团队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丁香医生 App
这篇关于好的,我们这就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希望我们推荐的答案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