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浪漫在于,它是生命、短暂与无常的缩影。”
?关注并星标豆瓣读书 遇见更多好书
*封面图来源:《暗恋桃花源》剧照
戏剧的文本、演员的声调、连同坐在黑暗中等待大幕拉开时的期待心情,让每个爱戏剧的人着迷。
疫情以来,如常坐在剧场已是奢侈。你有多久没有看剧了?还记得第一次去剧场的感觉吗?最爱的戏剧文学是哪一部?在豆瓣话题广场中,集合了许多豆友对戏剧与剧场的告白。
01
许多人的剧场启蒙,从戏剧文学作品开始。
@陶:
莎翁,古今戏剧家这么多,单论故事,深刻的象征性,他不是最好的,甚至他很多都应该算是改写,但他的语言是最美的 ,最诗意的。
@鱼和它的车:
李尔王抱着女儿渐渐冰凉的躯体,面对不可逆转的死亡悲泣着“为什么一只狗、一匹马、一只耗子都有生命,而你却没有一丝呼吸?你是永远回不来了,永不、永不、永不、永不……永不!”随即也奔赴死亡。这一幕太令人心碎,太心碎啦。莎士比亚让我们体验最坏的结果,同时又好似给了我们希望。李尔王尝遍人间百态,终于找回人生中所有错过的,以及曾向往的美好,领悟到真正的爱是什么,是女儿用自己的死亡成全了他的发现。此时,活下来的意义又在哪里?他已经获得了最终平静,不需要再去发现任何东西,死亡更像一种解脱,或者说是期待,也是与女儿永远在一起的唯一方式。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个悲剧的话,是他发现这一切发现得太晚了。人类终其一生都不得不承受宇宙空间本质上的空虚感,但总有一些值得紧紧抓牢的东西,例如爱。
@jia+:
拉辛,能与英国莎士比亚比肩的法国剧作家。曾在上海图书馆借到一本198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拉辛戏剧选》,有昂朵马格、勃里塔尼古斯、费德尔三篇悲剧。和每个天才作品一样,拉辛的语言很好,他的剧作都用诗篇写就,遵照亚历山大体的格律,读来既古典又富有戏剧性,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懂得人的语言里含有那么多的戏剧成分。
而作为拉辛最成功、最美妙也最残酷的经典悲剧——费德尔,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也写到了去观看此剧。他评价说这个剧名实在太熟悉了,在他眼里是“透明的,通体发亮的,而在光亮后面有艺术的微笑。”
@埃塞日晒西达摩:
萨拉凯恩的作品吧。真正意义上燃烧生命来写作的作家,高度自我沉湎的作品,极其挑战读者/观众心理底线。虽然初看时大概很多人都会不自觉把对文字的注意力转移到纠结如何进行舞台呈现上……目前还没看过舞台,是个遗憾。
@巫叶媂:
“小玉自堂东阁子出,生即拜迎。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因以上寥寥数字被《霍小玉传》惊倒。不着一字在霍小玉身上,却淋漓尽致地传达出她的天人般气韵,感觉仅因这一句,其他的不足都可以原谅了。《牡丹亭》是心头好,可能是看的比较早,也可能是最爱昆曲,听得勤了。从游园惊梦中衍生出很多其他的文学作品,它们共同拓展了《牡丹亭》的内蕴与与外延。
@Momo不语:
曹禺先生的《雷雨》。亲情爱情真言谎言混合着荷尔蒙腐蚀气和雷雨交加的夜晚,不知怎么在学生时代深深烙下了印记。最感兴趣最困惑最愿意探究的是蘩漪。
@榴莲飘香:
赖声川剧本《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中母女的争吵段落是我喜欢的。以前看过很多写家庭和睦的戏份,总觉得不对劲,很假。如果真的存在非常peace的家庭,那很可能是将问题隐藏起来了,并不是没有问题。
家庭矛盾和其他关系中的矛盾并不相同,家事的琐碎带来了很大的情节密度,戏剧性更贴近现实生活。现实里没有不吵架的母女,都是这么倔强着一路吵过来的。
有争吵,就有关系的联结。有力气吵证明自己还年轻,有活力。如果哪天吵都不愿吵了,那真的是对这段关系无望了。
02
当戏剧文学搬上舞台,演员与剧场又赋予了文本新的生命。
@悟空:
没有遗憾的剧场,莎士比亚剧场。恰好上演我最喜欢的《第十二夜》,第一天去因为一些乌龙没看上。结果发现第二天还有一场,时间也合适。剧场是环型露天的,内部力求还原十六世纪莎士比亚的体验。表演真的很棒,演员不管是动作表情都很到位,反串表演又增添了更多的搞笑感。很喜欢安德鲁爵士和托比爵士的戏份,从头笑到尾。奥利维亚伯爵小姐是个又高又瘦的男的扮的,他的身高最少有一米九,脸涂的白白的,像一个鬼一样俯视全场。最喜欢的两幕,一个是可怜的管家malvolio 被骗了穿黄色体型袜,尤其是他穿着白衬衫的时候,有个东西支出来;另一幕是安德鲁爵士和微欧拉被赶鸭子上架,”被决斗”。
@逆光鱼Iris:
一位老者,90分钟的独白表演,很棒~
@榴莲飘香:
“你永远不知道,
你是我渴望已久的晴天,
你是我猝不及防的暴雨。
你永远不知道,
你是我赖以生存的空气,
你是我难以忍受的饥饿。
你永远不知道,我的爱人,
你也许永远不会知道……”
17岁捧着《恋爱的犀牛》看到热泪盈眶,20岁追到现场。它打开了我的记忆之门。?
“相信我,上天会厚待那些勇敢的、坚强的、多情的人。”?
@哈氣哈氣:
“真实,残酷的真实。献给少数幸福的人。” ——司汤达
2021.10.16 乌镇戏剧节 红与黑
@芊小乙:
我站在长长的队里,领我的那一小把糖。队很长,我没有排到。——《安魂曲》
*《安魂曲》官方剧照
@苏噶人:
“想当年我将你娶家下,实指望夫唱妇随我宜室又宜家。朱买臣贫穷并非假,正所谓家徒四壁日日对着芙蓉花。”每次读到这里都忍不住唱起来。
@芋圆精:
第一次看的是99版的暗恋桃花源,开场时觉得金士杰老师穿着背带裤有些许违和。再往后,看他们分离,重逢,又不得不分离,才觉得秋千架下他们的少年气演得真是好。那时候的他们哪里会想到要经历分离呢?就算是分别,也一定觉得很快就会重逢的吧。 后来又有出现开头时的景。是他病着时,恍惚又看见了秋千下的之凡,她绑着两条长辫子,娇俏地同他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的上海”。他捧着一堆信,想要追上她,对她说“你看我写了这么多信给你”“之凡,之凡!”,可他再也追不上了。 应验了这首歌,他一生都在追寻,追寻之凡,追寻爱情。
@苏苏:
《萨勒姆的女巫》改编的同名话剧,在中戏的小剧场看的。也是在那个时候才知道原来中戏藏在南锣鼓巷附近。原以为话剧是很矫作的艺术,但看完那场后突然觉得自己对未知事物进行盲目猜测有多可笑,话剧太好看了,那种现场感真的非常棒。
@一个普通的路人:
马丁·麦克多纳 致郁三部曲打卡完成(bushi)!好演员对待舞台的真诚太让人动容了。冯宪珍老师开场前就已经在台上找情绪了。全员高光!虽然情节没有让我特别有代入感,下雪的日子能看到这样一部剧依旧让人欣慰。
03
看剧的回忆,剧场的建筑,后台的奇遇……这些都把“戏剧”与海马体中正向的关键词逐一关联。
@jing0105:
??一个人抽奖抽到了,故免费去人民广场看了一台夜场音乐剧。10点散场吃了杯热乎乎的柠檬红茶搭一部公交回家。艺术治疗确实是很罗曼蒂克的一种顺带察觉到内心的秘境角落的唤醒而焕新的朵朵花开的魔法。?
@默小奥:
很开心第一次去正规的剧院,就是第一次去美国旅行时,去了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看了世界六大芭蕾舞团ABT的演出,还买了略贵但非常有纪念价值的T恤(是的,我就是特意这样安排行程的)!西方国家的艺术氛围真的太棒了,演出前的香槟,演出后久久不息的掌声。唯一遗憾的是,当晚的演出是现代芭蕾,对我这个芭蕾小白来说,理解起来略难!但依然是美好的回忆一枚。
@Eva伊娃儿:
初一,北京,妈妈领着我去国家大剧院看了演奏会。其中一个曲目是维瓦尔第四季,我至今都记得。那次也是我至今看过最气势恢宏的一次演奏会了。虽然我们家在小城市,但是感谢妈妈总是尽力让我去多看多体验这个世界。
@折翼天使之家:
在我们那十八线小城的附属小县城,小时候大概还没上一年级吧,家长领着去。舞台啥的粗制滥造,演员浮夸,色彩俗艳。但是!但是居然很难得的有种梦幻的感觉!??
@Aurora:
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广州,我最想念的地方一定会是广州大剧院。
@Akatsuki:
2019.12.31看完弗拉明戈版剧院魅影走出东艺的时候,谁会想到自己将整整十一个月不会再进剧场呢。
@suki:
因为疫情隔了一年,终于又踏入剧场看话剧,感觉真的很好。
@吴邪:
今年年中久违地再上剧场。疫情期间有半年没去剧场竟有恍如隔世之感。赖声川在墙上写道:剧场的绝对魅力,在于它的现场性,它的浪漫在于,它是生命、短暂与无常的缩影。
剧场的穹顶之下、舞台的方寸之间,是表演者所能呈现的人类面目智性与兽性的两极;是观演者的追光彼此重叠,情感体验的共时;是旷野之中,可去摘星可去跋涉的幻觉与自由。
3月27日世界戏剧日,我们推出“方寸中的旷野”专题。在此,你可以标记莎士比亚代表作及戏剧理论书单,领取莎士比亚大师徽章,加入线上剧作共读会,观看线上直播,参与话题讨论。
拉开帷幕的一角,我们离戏剧更近。
?点击进入专题?
-END-
来源 | 豆瓣话题
#我钟爱的戏剧文学作品
#那些话剧中值得回味的台词
#你看过的第一场话剧
#我们都爱去剧场
这篇关于“它的浪漫在于,它是生命、短暂与无常的缩影。”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希望我们推荐的答案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