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

上传者:磨石 2022-06-03 23:39:50上传 DOC文件 36KB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_第1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_第2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_第3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十二五专业建设进展规划一、本专业人才人才培育背景、人才需求情况与专业进展前景1、整体行业需求分析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进展迅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仍将供不应求。据调查,现阶段沿海发达地区及我区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所培育的同学可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冲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对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

2、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掌握等设备的平安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依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展的关键时期,估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进展,产业前景十分宽阔。将来的进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

3、中排解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特别大。 由于全国各省经济进展方向不同,进展的速度不同,各地对本专业人才需求量也有较大差异,总体来说对本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北方的渤海一带及南方的广东、福建、浙江一带,内地省份需求要少些,南方的要比北方多些。2、区内行业需求分析:广西是农业大省,始终以来电子信息产业进展滞后其它几个沿海省份,但随着国家对北部湾经济的大力投资,过去那些沿海大型电子企业及相关企业纷纷向区内投资设厂,如富士康在北部湾投资30亿。在国家政策扶持、企业

4、大力投资的情况下我区的电子信息业得到高速进展,这将需求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近年来,由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技术不断革新, 先进自动化设备的逐步使用以及扁平化生产模式的普遍接受,以精益生产为突出代表的管理模式已初步形成,从而在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需求大量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进展,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制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在今后三年沿海石化、钢铁、林浆纸、电子和出口加工等重大产业基地基本建成,将建设中电北海电子产业园、南宁电子科技园等相应电子信息进展基地。由此可见,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同学在区内拥有宽阔的就业前景

5、。3、本地行业需求分析:柳州是典型的重工业城市,汽车、钢铁等等是本地的支柱产业,而本地的电子生产厂家屈指可数,且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低,企业用人特点是层次低,数量少,酬劳低。同时在国家对北部湾的经济建设中,没有给柳州任何大型经济项目,再今后的进展中很难有大的起色,所以本专业同学在柳州本地就业困难重重,压力大,前景不容乐观。二、专业建设思路(1)专业基本情况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自2010年开头招生,开设比较晚,现有在校生183人,已毕业123人,现有电工电子技能实训室、应用电子技术实训室、高频电路实训室,光纤通信实训室、电子产品装接实训室、EDA实训室等6个校内实训室。已建或在建校外实训基地

6、3家。拥有专业老师5名,其中副教授1名,讲师3名,助理工程师1名,每位老师均参加过企业挂职熬炼和具有维修电工高级证资格,实战阅历丰富。(2)专业优势和办学特点(1)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本专业依据学院“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培育模式的思路,完成人才培育建设规划并有效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培育高素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行顶岗实习机制,通过下企业实习加强同学素养、增强学习意识和职业技能。通过就业岗位分析,归纳本专业人才的素养、能力和知识要求,和行业需求,修改人才培育计划和课程体系,突出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培育。坚持实行“双证”书制,职业技能训练按装接工初级、中级、高级“三等级”递进实

7、施。2)重视双师型老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专业在校专业老师5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3人,全部专任老师获得维修电工中级以上职业资格,都是“双师”型专任老师;每位老师都参加过企业挂职熬炼,把企业的文化和生产过程、技术要求带回课堂,为开展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改革打好基础。另外从柳州内特、柳州国机、柳州自动化商量所等企业中,聘请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实践阅历或操作技能的技师、工程师以上专门人才5人,壮大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3)开展创新训练,提高同学综合素养为提高同学综合素养,提高同学对本专业学科的学习爱好和乐观性,我专业利用各种爱好活动和开放实验室、创新工作室,激励和引导同学

8、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和电子竞赛活动;同时通过导师制,让专业老师带领几个同学参加科研课题商量,使同学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增强就业实力。 4)普遍接受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普遍接受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普遍接受项目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案例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围绕职业岗位能力,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实施教学。(3)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内涵进展的核心。抓好专业建设是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技能素养为主线,以同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整体目标中抓好四项重点工作重点师资建设、重点课程建设、重点教研科研项目建设、全面素

9、养训练和重点同学人才培育的要求。学科与专业建设工作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进展和建设。我们组织团队老师学习和商量,从进展的宏观着眼,现实的微观着手,综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进展趋势,找准自己学科与专业的优势和差距,制定了专业建设目标专业规模:依据将来几年人才需求情况和专业师资条件,2010-2013年每年招生人数为定在80至90人左右。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以电子产品检测检修、 设计、生产和网络、音响、监控系统工程规划和施工这些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以检测检修能力以及中级工考纲作为职业能力培育联系的纽带,设置与之对应的课程组,即电子产品设计和检测课程、工程规划和施工课程,重组教学内容,重构课

10、程,培育同学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实践条件建设:扩建和完善电子产品加工实训室,增加两个电子产品设计一体化教室,培育同学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电路板生产加工基地,满足对外电路板加工和电路板设计技术培训服务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设备仪器开发课题和应用性技术商量。新建兼具生产性实训和科研功能的信息网络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实训中心,配置音响工程、室内综合布线、厂矿监控工程实训室3间。 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集中半年到企业实践且至少参加2项应用技术开发等途径培育专任老师实践能力。培育专业带头人2名;引进1名实践丰富的老师;每年选派12名中青年专职老师到企业或工程一线实

11、践熬炼。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加强电路板设计和生产、电子产品装接工职业培训、技术开发、职业技能鉴定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和措施项目简略措施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实施步骤1、专业规模加强招生宣扬,确保2010-2013年每年招生人数为定在70人左右专业负责人、班级辅导员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1)加强课程体系商量,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依据能力素养培育目标重构教学内容结构,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改革,推动课程建设与改革;专业团队负责人、专业团队骨干老师2010.上半学期全面推动2012年下学期 完成2013年上半学期总结(2)制定精品(重点

12、)课程建设实施细则,指导课程建设。落实以“专业基础技能课”和“核心技能课”为重点的课程建设方案,每年选择1门课程为重点,组织落实,政策保障,加强建设;(3)结合专业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工作,有些课程就可以依据企业实操环境设计,在企业实习基地或模拟的实践基地授课;(4)基础技能课、核心技能课重点选用国家规划(精品)高职高专教材。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5)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电教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师生互动。精品(重点)课程建立配套电教资源库,并通过校内网络等,建立对同学学习的辅导答疑渠道;(6)加强教学文件建设,编制配套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教材(讲

13、义),实践环节(实习、实训、课设、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指导书。3、实践条件建设(1)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增加一些具有考核功能的设备,以提高同学对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和水平。满足本专业中高级及技师人才的鉴定、考核要求。连续完善电工电子实验分室、高频线路实验分室、电子产品加工实训分室。新建一体化实训室2个,电路板生产加工实训室一个。专业团队负责人、专业团队骨干老师2010.上半学期全面推动2012年下学期 完成2013年上半学期总结(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连续与xx电子技术商量所、xx内特电子有限公司、xx国机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东莞xxx电子厂等4个校外实训基地合作

14、。增加与xx广润多层电路板有限公司和宏宇电路板厂两个新的校外实训基地。4、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作用,依据学院制定配套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制度指导和推动专业、课程建设。专业技术委员会、专业团队负责人2010.上半学期全面推动2012年下学期 完成2013年上半学期总结(2)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明确专业(学科)负责人、带头人、专业骨干老师的责、权、利,调动团队老师乐观参加专业、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工作的乐观性、主动性、制造性;(3)依据评估要求,加快“双师型”及“双师素养”老师的引进、培育进程。(4)加强对年轻老师的培育。依据学院制定的老师下企业挂职实践的实施方法,组织专业老师每学年利用假日、假期下企业实践熬炼。组织老师参加企业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参加企业岗位培训教学,提高中青年老师实际应用能力;(5)确立一批重点立项教学、管理课题,全面组织老师参加,以加深其对高职训练的生疏,促使其观念转变,主动推动训练教学改革进程;(6)在完成对内教学任务前提下,对外开拓职业技能培训、单科课程进修、技术服务等项目。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制电子产品装机工职业培训、和电路板设计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团队负责人2010.上半学期全面推动2012年下学期 完成2013年上半学期总结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团队2010-2-87 / 7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529173.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