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设计语言的融合与本土设计语言的发展



《国际设计语言的融合与本土设计语言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设计语言的融合与本土设计语言的发展(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国际设计语言的融合与本土设计语言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不同的本土设计语言在交流中逐渐形成为世界设计语言。设计者只有在领悟了本土设计语言的精华后,找到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既具有本土设计语言又符合国际化的现代设计艺术。关键词:本土设计语言;世界设计语言;互动;设计风格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瞬间就能进行数据交换,网络使得世界这个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在语言、艺术、宗教、风俗等方面不断缩小差异,呈现出既相互区别又融合发展的势态。随着国际间文化艺术的互动、交流的日益频繁,国际主义的设计理念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在现代主义设计之
2、潮流中,各民族的设计者都把自己民族中最优秀的本土文化,推向并展现在世界的设计舞台上。在这样的形势及背景下,我们一方面要与国际现代设计接轨,另一方面又要保持自己的本土民族文化意识,在认识和接受国际主义现代设计风格的同时,发展本土设计,并使之被世界认识和接受,使本土艺术设计在世界上绽放出夺目光彩。如何保持本土文化,以及怎样建构本土艺术设计并使之与国际现代艺术设计融合,是我们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一、本土语言与国际语言的相互制约在设计中,本土艺术语言与世界艺术语言就像一把双刃剑,不遵循国际以及现代的大众审美趣味,就没有赖以生存的市场;同样,全盘抛弃本土艺术语言,就会失去独特的设计形式,两者之间的制约关系
3、十分微妙。当代设计的总趋势和大的发展方向不是趋向于民族化、本土化,而是趋向于世界化、国际化。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各地域的人们在不同方式的艺术语言接触中,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一些融合。在承认文化艺术多元化的普通共识中,却也包含着用泊来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本土的设计艺术。例如前几年我国本土动画作品,总有意无意地重复或模仿日本或韩国的动画风格,观众与创作者都认为这类的作品就是现代的、好的动画作品。当然,这种评价往往不是有意识的“贬低”或“轻视”,而是由于文化的介入引起人们复杂的意识形态,使肯定或否定我们的艺术都失掉了现实可靠的基础。高度工业化的艺术产品生产也使得文化艺术都失掉了古典时期的那种富有生气、灵动
4、的韵律;书籍、计算机软件对艺术品的不断“复制”,使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廉价地买到中国艺术的印刷品;文化工业的崛起,事实上把一种商品化的无选择性的处境交给了整个世界。我们看到的是眼花缭乱的多元化情景,但这一多元化是以的商品化为基础的,现代艺术设计处在一种开放的、超越的、一种延绵几千年民族情感的重构。二、本土语言的定位“本土语言”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族、民俗等因素基础上所形成的属于我们自己语言表达方式的习惯。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他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选用自己本土习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这种语言就是“本土语言”,是母语。“本土语言”的艺术设计理论绝不是一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