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赏析(第一回)



《红楼梦赏析(第一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赏析(第一回)(1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一回 要读懂红楼梦,必须从前五回入手,因为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包括写书的缘起、人物的命运、贾府的政治经济等等。 第一回主要是讲为什么写这本书,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是什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凡例”揭示,第一回回目有全书“提纲正义”的隐喻意义。 甄士隐真事隐(去),假借“通灵宝玉”的视角,将假语存(焉)贾雨村。 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无材补天,幻形入世”“通灵宝玉” 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 绛珠仙草 神瑛侍者 把一生的眼泪还他 当初女娲炼石补天,遗弃一顽石于青埂峰下。此石自经锻炼,灵性已通。松
2、下,一僧一道席地而谈。只见那僧手托一块鲜明莹洁的石头,述说那顽石“无才补天”的怨愧。左侧是,不知又过来几世几劫,空空道人从青埂峰下经过,读了顽石上所述,其间事迹原委,倒也可以警世,遂将顽石所述抄写回来。这便是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的缘起。 5/45前世、今世、后世 绛珠草(燕支草)【三生石的传说】 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准备喝孟婆汤、轮回投胎的人们。 传说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姑苏城内葫芦庙旁住着一乡宦。名甄士隐。一日中午,士隐伏几少憩,朦胧中走至一处,忽见来了一僧一道
3、,且走且谈,只听得“这石正该下凡”云云,士隐上前笑问:“适闻仙师所谈因果若蒙大开痴顽,能否备细一闻? ”那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说着取出一块鲜明美玉,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士隐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强从手中夺去。士隐方举步时,忽听一霹雳,大叫一声醒来。“太虚幻境”两侧有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解释】把假的当作真的时间久了,假的就被认为是真的了,真的就成为假的了。把一无所有当作应有尽有,那么你所有的东西就和没有一样都是空的,虚幻不实。 甄士隐醒来,定眼看时,只见奶母抱了女儿英莲走来。士隐将英莲抱在怀中,来到街前玩耍。方欲进门,来了一僧一道。只听那僧哭道:“施
4、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士隐知是疯话,有些不耐烦,欲抱女儿回去,只听那道人说:“三劫后,同往太虚幻境销号”,才要上前问时,那一僧一道忽地不见了。远处,寄居葫芦庙中的穷儒贾雨村,正要前来搭讪。 士隐遂邀雨村至书房叙谈,适逢家里来了客人,只好留雨村一人闲坐。无聊中,雨村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抬头一看,原是一个仪容不俗,眉目清秀的丫鬟,顿生爱慕之心。中秋佳节,士隐来邀雨村小酌,觥筹交错间,士隐得知雨村才情虽好,无奈盘缠无措,正愁进京路远,当即命小童速封五十两白银奉上,资他进京赶考。 又逢元宵佳节,士隐令家人霍启抱女儿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时,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