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_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
![第二单元_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_第1页](https://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6/2/68085fb1-58f8-4035-9a85-8afcbb0e7112/68085fb1-58f8-4035-9a85-8afcbb0e71121.gif)
![第二单元_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_第2页](https://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6/2/68085fb1-58f8-4035-9a85-8afcbb0e7112/68085fb1-58f8-4035-9a85-8afcbb0e71122.gif)
![第二单元_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_第3页](https://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6/2/68085fb1-58f8-4035-9a85-8afcbb0e7112/68085fb1-58f8-4035-9a85-8afcbb0e71123.gif)
《第二单元_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_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4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第第1 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地面。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A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_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_。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地面长波辐射辐射热交换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
2、版人教版地理地理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_,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2热力环流的形成纬度分布不均热量差异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_。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图示受力状况只受图中F_的影响受图中F1_与F2_的共同影响受图中F1_、F2_和F3_的共同影响风向垂直于_指向_与等压线_与等压线_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答案:三、1.水平气压梯度力2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压线低压平行成一夹角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
3、1 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波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被近地面大气中
4、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 2 2关于气温的变化、分布、成因关于气温的变化、分布、成因(1)气温的变化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气温的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凹地(山谷)高地(山峰);低纬度高纬度;晴天阴天。年变化:回归线之间的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气
5、温最高4月、10月,气温最低7月、1月。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地面性质南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强月气温最高月太阳辐射最弱月气温最低月年较差大陆北半球南半球6月12月7月1月12月6月1月7月大海洋北半球南半球6月12月8月2月12月6月2月8月小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等温线分布特点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北半球等温线较弯曲,1月(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向北(高纬)凸出,7月则相反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同
6、一纬度气温差小海陆分布(海洋面积较广阔,下垫面单一)(2)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及成因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等温线分布特点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同纬度地带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和谷地气温较高;寒流经过,气温较低,暖流经过,气温较高地形(地势高低)、洋流、海陆分布中国冬季等温线密集,基本与纬线平行。1月0C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重合 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太阳辐射(纬度因素),白昼越往北越短;冬季风(大气环流)夏季等温线稀疏,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太阳辐射,北方昼长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
7、理地理学以致用学以致用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B表示_,C表示_。(2)该图主要表示的大气的热力作用是_。(3)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时,图中字母C将发生变化,其趋势是_,结果是_,造成的危害是_。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解析:从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箭头指向可判断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图中体现大气热量还给地面,因此应为大气的保温作用。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保温作用会增强,可导致全球变暖。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保温作用(3)增强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影响全球降水及干湿状况变化高考总复习高考总
8、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1 1逆温的含义逆温的含义:对流层某一高度范围内有时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异常现象。2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逆温的类型及成因类型成因特点辐射逆温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愈近地表,降温愈快考点二 大气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类型成因特点锋面逆温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出现于锋面附近地形逆温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出现于山谷或盆地3.3.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高
9、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4 4逆温的危害逆温的危害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大气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学以致用学以致用2(2010年山东卷)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下题。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由图中信息
10、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解析:图中信息显示,该地5时、20时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大气较稳定。12时、15时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无逆温现象。故本题选A。答案:A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1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考点三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处风向所示)2 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常见
11、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1)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人教版地理地理(2)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