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上传者:2****5 2022-06-17 09:18:17上传 PPT文件 233KB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_第1页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_第2页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_第3页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3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 电介质的电气特性表现在电场作用下的导电性能 介电性能 电气强度 液体和固体介质广泛用作电气设备的内绝缘,常用的液体和固体介质为:液体介质:变压器油、电容器油、电缆油 固体介质:绝缘纸、纸板、云母、塑料、电瓷、玻璃、硅橡胶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电介质的极化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其束缚电荷相应于电场方向产生弹性位移现象和偶极子的取向现象。介电常数用于表示极化强弱。对于平行平板电容器,极间为真空时:第一节、电介质的极化 dAUQC000(一)电子式极化 在外电场 的作用下,介质原子中的电子轨道将相对于原子核发生弹性位移。正负电荷作用中心不再重合而出现感应偶极矩 ,其值为 (矢量 的方向

2、为由q指向q)。这种极化称为电子式极化或电子位移极化。Emlqml 电子式极化存在于一切电介质中,有两个特点: 完成极化需要的时间极短;(极化与频率无关) 外场消失,整体恢复中性。 所以这种极化不产生能量损耗,不会使介质发热。 (二) 离子式极化 固体无机化合物大多属离子式结构,无外电场时,晶体的正、负离子对称排列,各个离子对的偶极矩互相抵消,故平衡极矩为零。 在出现外电场后,正、负离子将发生方向相反的偏移,使平均偶极矩不再为零,介质呈现极化。离子式极化的特点: 1、离子相对位移有限,外电场消失后即恢复原状; 2、所需时间很短,其 几乎与外电场频率无关。r温度对离子式极化的影响: 1、离子间的

3、结合力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从而使极化程度增强; 2、离子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使极化程度减弱。通常前一种影响较大,故其 一般具有正的温度系数。 r(三)偶极子极化 极性电介质:分子具有固有的电矩,即正、负电荷作用中心永不重合,由极性分子组成的电介质称为极性电介质。 极性分子不存在外电场时,极性分子的偶极子因热运动而杂乱无序的排列着,如图所示,宏观电矩等于零,因而整个介质对外并不表现出极性。出现外电场后,原先排列杂乱的偶极子将沿电场方向转动,作较有规则的排列,如图所示,因而显示出极性。这种极化称为偶极子极化或转向极化。 偶极子极化是非弹性的,极化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极化所需的时间也较长

4、, 为1010102 s,所以极性电介质的 值与电源频率有较大关系。 r偶极子极化与频率f 的关系: 频率太高时,偶极子将来不及转动,因而其 值变小,如图所示。其中 相当于直流电场下的相对介电常数,f f1 以后偶极子将越来越跟不上电场的交变, 值不断下降;当f f2 时,偶极子已完全不跟着电场转动了,这时只存在电子式极化, 减小到 。0rrrrr偶极子极化与温度t 的关系: 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加剧,阻碍极性分子沿电场取向,使极化减弱,所以通常极性气体介质有负的温度系数。 对液体和固体介质,温度很低时,分子间联系紧密,偶极子转动比较困难,所以 很小。液体、固体介质的 在低温下先随温度的升高

5、而增大,以后当热运动变得较强烈时,分子热运动阻碍极性分子沿电场取向,使极化减弱, 又开始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rrr 如图3-6为极性液体、固体介质的 与温度的关系。r(四)夹层极化 凡是由不同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多种电介质组成的绝缘结构,在加上外电场后,各层电压将从开始时按介电常数分布逐渐过渡到稳态时按电导率分布。在电压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夹层界面上会积聚起一些电荷,使整个介质的等值电容增大,这种极化称为夹层介质界面极化,简称夹层极化。 由于这种极化涉及电荷的移动和积聚,必然伴随能量损耗,而且过程较慢,一般需要几分之一秒、几秒、几分钟、甚至几小时,所以这种极化只有在直流和低频交流电压下才能表现出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28374.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