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国宝”成假:古董骗局连续剧

上传者:7****0 2022-06-07 03:40:03上传 PPTX文件 81.58KB
“国宝”成假:古董骗局连续剧_第1页 “国宝”成假:古董骗局连续剧_第2页 “国宝”成假:古董骗局连续剧_第3页

《“国宝”成假:古董骗局连续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宝”成假:古董骗局连续剧(1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上当了!11月21日,北京诚铭国际拍卖公司的负责人接到一个沮丧的消息:他们精心组织的一场拍卖被北京市文物局紧急喝止。按照原来的计划,该公司4件总估价超过7000万元的“国宝”将被拍卖。而经过文物部门专家 鉴定后,4件“国宝”中有3件为赝品。该拍卖公司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心情郁闷,他说:“在之前举行的专家论证会上,很多专家都认为是真品。”诚铭公司不是第一个受骗者,也绝不是最后一个,类似的“古董骗局”不断上演学者、富豪、贪官都上当张五常在美国广为人知不是他的经济学成就,而是一起“假古董案”与他有牵连,该事件让这位经济学者颇为难堪。四年前,有人到张五常在美国开设的古董店以约港元购买一个唐朝陶瓷茶壶

2、及一块明朝瓷砖,但不久两家国际知名机构均断定“古董”不足一百年历史。事后,该古董店股东之一的张五常表示有关古董被人“做手脚”。最终,古董店向曾在该店购买物品的顾客作出赔偿,金额在万至万美元之间,并向政府支付万美元作罚款及讼费。相比之下,国内一些爱好收藏古董的富豪损失更为惨重。故宫博物院研究会员叶佩兰现任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这位岁的老人是中国瓷器鉴别最权威的人。曾经有个深圳的女士找到叶佩兰,她丈夫是一个搞房地产的大老板,喜欢搞古董收藏,收来的“古董”堆得他的楼房里到处都是,连很大的阳台都给摆满了,前后花了多万元。夫妻俩为此发生争吵,以致妻子把他轰出家门,并通知公司财务,

3、非正经业务,绝不能再支钱给他。为了平息家庭矛盾,这位妻子只好求助于叶佩兰,鉴定那些古董的真伪。叶佩兰一到深圳,这位老板就指挥着人把藏品一个个往她眼前的桌上搬,叶佩兰坦诚告之对方:二三百件瓷器全是高仿。还有一位企业家,他的企业曾入选过全国的“几百强”。他的藏品将一个大仓库里堆得满满的,瓷器、玉器、铜佛、石佛、玉佛多达上万件。这位企业家的初衷是想把散落民间的文物收集起来,搞个博物馆。可故宫专家来鉴定,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假的。叶佩兰说,其中瓷器是由她来鉴定的,几百件瓷器找不出一件像样的。真可谓损失惨重。一位南方人曾特意来北京找到叶佩兰,怀揣着一件“汝窑洗”寻求鉴定。俗话说: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叶佩

4、兰看过他的“汝窑洗”后没说什么,周围的人快言快语,都说他的东西不对。这位收藏者精神受了很大刺激,据说他是准备等把那件“汝窑洗”卖了给女儿买嫁妆,但梦想就此破灭。而在今年月日,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安徽省阜阳市原市长肖作新等贪官的赃物拍卖会上,超过大半的古玩字画证实都是赝品。“李鬼充李逵”,但还是有人不断投身其中。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的古董收藏热就像一个高压锅里的玉米粒,“砰”的一声,瞬间膨胀。“皮条客”一项统计表明,中国现有各类收藏协会、收藏品市场近万家,有万收藏爱好者。收藏品市场交易额庞大,仅北京文物收藏品市场交易额一年就有亿元人民币,地下交易更是无法统计,而且年年有增,势头强劲。中国每年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大约为亿元人民币。有“眼刁”之称的作家艾丹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值得夸耀的现象,艾丹是著名诗人艾青的次子,也是一位玉器收藏者。他批评说,古董收藏的初衷是把玩和欣赏,但现在却成为股票一样的投资渠道,成为许多人赖以发财的方式。1 【2】znxas 字体下载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536136.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