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第九章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技术

上传者:5****1 2022-07-05 09:37:06上传 PPT文件 410KB
第九章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技术_第1页 第九章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技术_第2页 第九章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技术_第3页

《第九章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技术(5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技术9.1 概述n9.1.1 与质量有关的概念1 质量: 是反映实体(产品或服务)满足明 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狭义:产品质量广义:还包括产品或服务形成和实现过程 的质量。要求: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 ”做正确的事“ 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 主要任务: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建立相应的质量体系已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施。质量管理经历了产品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主要阶段。2 质量管理:2 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n指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所必须的全部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n

2、核心: “使人们确信”n可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4 质量控制 为达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强调:“质量要求”应转化为质量特性,这些特性应能用定量的或定性的规范表示,以便于作为质量控制时的依据。 5 质量体系n指为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或潜有)的要求,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能力和资源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n质量体系按体系目的可分为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两类。 比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SO9000等9.1.2 传统质量系统存在的问题n传统的质量系统中缺乏高效的质量信息 采集、处理和管理手段,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如由于质量检验效率低

3、,无法实现全面的质量检验;大多数采用事后检验,不利于质量责任制的落实和质量的改进,成本高。9.1.3 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及其作用n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CAQ)是以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为手段,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和数据存储、管理能力,协助人们完成质量管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中的各项工作,以克服传统手工质量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产品质量及质量管理水平和效率,降低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的成本。CAQ具体任务n1 质量计划的制定n2 质量检验与数据采集n3 质量评价与控制n4 质量综合管理1 质量计划的制定n利用计算机系统和CAD/CAM及MRP系统提供的有关产品和生产过程的信息,完成产品计划编制和质检

4、计划的生成。2 质量检验与数据采集n在CAQ系统中,质量检测及质量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功能就是在质量计划子系统的指导下,采集制造过程不同阶段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包括外购原材料及零部件检测数据、零件制造过程检测数据和最终检验数据,制造系统运行状态数据、装配过程检测数据、成品试验数据及产品使用过程故障数据等。3 质量评价与控制n质量评价与控制包括:1 制造过程质量评价、诊断与控制。2 进货及供货商质量评价与控制。 制造过程质量评价、诊断与控制控制器控制变量执行机构制造计划和调度生产设备制造过程质量数据采集系统评价质量标准质量规范成品状态信息实际质量质量评价与控制进货及供货商质量评价与控制。n由供应商

5、或协助厂来提供部分零件部。进货质量评价与控制应是“动态”的,即根据进货的质量、供应商的历史状况更改检测计划。对于长期供货且质量稳定的供货商,可减小抽检范围;而对新的、供货质量不稳定的供货商所提供的零部件的抽检范围要扩大4 质量综合管理n质量综合管理子系统包括如下功能:(1) 质量成本管理(2) 计量器具质量管理(3)质量指标综合统计分析及质量决策支持(4)工具、工装和设备质量管理(5)产品使用过程质量信息管理9.2 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设计n9.2.1 CAQ系统基本组成共享数据库网络系统质量追踪系统总控市场需求及信息用户反馈意见维修点信息质量计划外部质量控制与评价质量评审计量器具管理其他管理信

6、息系统软件接口综合质量管理提供给用户的质量文件质量报告自动监控工作站检测站成品半成品制造过程工作质量决策支持质量指标质量成本9.2.2 CAQ系统的信息流程市场调查质量功能展开CADCAPP仿真CAQ产品检验计划工序控制计划工序质量控制产品制造产品检验储运售后服务信息反馈质量成本统计质量改进9.2.3 CAQ系统功能设计与分析n五大功能子系统(1)质量计划子系统(2)质量检测(3)质量评价与控制(4)质量信息综合管理(5)软件系统运行管理9.2.4 CAQ系统结构nP 2399.3 质量信息采集方法n1 手工n2 半自动n3 自动检测9.4 质量控制与分析方法n质量控制与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

7、处理生产实际中获取的各种数据和信息来判别系统的质量状况、发展趋势和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从而达到质量预测与控制的目的,是执行全面管理的基本手段。n常用方法:控制图表法、分层法、因果分析法、散布图法、直方图法、调查表法、排列图法、关联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和箭头法等。9.4.1 控制图法n通过采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进行质量控制管理。n它吧质量数据域计算确定的控制界限相比较,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是否出现系统性差异,进而采取措施,达到控制生产或服务过程、保证质量的目的。质量统计控制图控制图作用n评价加工过程的状态,发现并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

8、失调现象,从而起到保证质量、防患与未然的作用。n减少废品和返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能力。n可以区分质量的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使操作者减少不必要的过程调整。n提供重要的过程参数数据以及它们的时间稳定性。控制图原理(统计分析)2 控制线算法n不同类型的控制图,其控制线的算法也不相同。 X图为例:根据确定的抽样数求出样本数据的中心线X和标准偏差 ,以及上下控制界限,作出X控制图(9.12),然后能直接将测得的工件的被控制以点的形式画在图上,观察它的发展趋势。中心线x的计算公式nxnxxxxniin121.X样本号N样本总数I 样本号标准差公式1)(12nxxnii上下控制界限lll

9、h和3x3 控制图的种类及选用n控制图表根据质量数据的类型可分为计量值控制图和计数值控制图。这些控制图各有各的用途,应根据所控制质量指标的情况和数据性质加以选择。4 控制图的判断规则n在做好控制图后,即可将质量数据按各类控制图的要求处理后标到控制图上,最后根据标入控制图上点的分布状态做出质量状况的判断。判断规则:n1 控制图中的测量数据点不超过控制界限。如果超过判断为生产过程发生异常变化。n2测量数据点的控制图中的排列没有缺陷。以下为缺陷表现。数据缺陷表现(p246)n1、 数据点在中心线一侧连续出现7次以上。n2、 连续7个以上的数据点上升或下降】n3 、数据点在中心线一侧多次出现,如果连续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79610.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