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雕塑中述说中式物语

《在当代雕塑中述说中式物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当代雕塑中述说中式物语(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在当代雕塑中述说中式物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许正龙先生一直专注于物的构造与表达。19882000年,异质的同构和融合,如:火柴、叉子变异的手等;20002021年,物之抗争与冲突,如:风化、惊蛰等;近期作品中,则是物的重构与反思,如:镜里镜外、中华烟等。考察其不同阶段的作品,可以发现,许正龙先生的创作多以物为主,然而物非仅物,他是托物以言志、缘物以表意。其实,物之概念广泛,所谓天生万物,可以指代存在于天地间的一切人和事物。深究许之作品,物更多指向的是除人物、动物之外的物象。即通常是无生命之物,通过艺术家的智慧表达被赋予了充足的生命活力和充盈的艺术魅力。逾越30余载的艺术实践、探索与积淀,许正龙
2、先生进而明确提出了中式物语的概念。则,何为中式物语.他如此解读:中式,凸显立场与视角,表层是地域符号,深意即诗性、诗意、诗境;物语,彰显物性与意度,表象是物化造型,深说即观念、意念、理念。看来,提出中式物语是符合当代雕塑开展趋势和文化潮流的,它置身于中华文化背景,以中式视角来对待和处理事物,作品多具有中国外乡美学特征和文化根源。可以说,以一个发现者而非创作者身份介入;见相非相,而非见相实相;平视,而非仰望星空比方说,诗赋作为中国文化瑰宝,被世人普遍认可和赞同,是中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粹,则,由心施艺、由诗入式,既是对中式之物语的梦幻述,也是对中式之美学的精神追求,更是对中式之文化的身份认同。可
3、见,物除其自身物理属性之外,还有可言说与挖掘的文化和社会属性,通过彰显物性,表达理念、映射文化等。许正龙火柴1995年许正龙惊蛰2004年许正龙中华烟2021 年则,哪些物属于中式之物呢.狭义上说,指中国特有之物,如:卷轴、太湖石、铜钱等;广义上说,则指历代国人推崇之物,如:玉石、竹、茶叶、景泰蓝、青花瓷等等。其实,不管狭义还是广义,几乎都是人们日常知晓之物。这些日常之物经过艺术家们的挪用与转化成为艺术之物,传达生命物性,诉说文化物语。比方展望先生的一系列不锈钢假山石作品,就是将太湖石这一中国所特有之物作为中式文化的载体来实现他个人观念的表达和对社会的批判。他有感于中国城市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种
4、种不和谐现象,以工业时代的产物不锈钢来复制自然社会的景观太湖石。他使原本不真的假山石成为名符其实的假山石,冰冷的外表、中空的核,虽说不锈钢假山石与现代化建筑看上去更加匹配、更加和谐,但这外表和谐的背后映射出的是作者的焦虑与疑问。这种焦虑和疑问是双向的、是中庸的、是智慧的,他既关乎中国的传统与现代,又指涉西方的话语和文化。无独有偶,永见先生对太湖石也是情有独钟,与展望理性、客观的复制不同的是,永见更多的是主观、感性的表达和抒发。在切肤之旅系列作品中,其对太湖石人为的切割与限定,在印花系列作品中,他又将工业时代的恶之花深深地烙在了太湖石上,以此来隐喻工业文明对自然和生态的冲击与破坏。因为爱之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