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代雕塑中述说中式物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当代雕塑中述说中式物语(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在当代雕塑中述说中式物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许正龙先生一直专注于物的构造与表达。19882000年,异质的同构和融合,如:火柴、叉子变异的手等;20002021年,物之抗争与冲突,如:风化、惊蛰等;近期作品中,则是物的重构与反思,如:镜里镜外、中华烟等。考察其不同阶段的作品,可以发现,许正龙先生的创作多以物为主,然而物非仅物,他是托物以言志、缘物以表意。其实,物之概念广泛,所谓天生万物,可以指代存在于天地间的一切人和事物。深究许之作品,物更多指向的是除人物、动物之外的物象。即通常是无生命之物,通过艺术家的智慧表达被赋予了充足的生命活力和充盈的艺术魅力。逾越30余载的艺术实践、探索与积淀,许正龙
2、先生进而明确提出了中式物语的概念。则,何为中式物语.他如此解读:中式,凸显立场与视角,表层是地域符号,深意即诗性、诗意、诗境;物语,彰显物性与意度,表象是物化造型,深说即观念、意念、理念。看来,提出中式物语是符合当代雕塑开展趋势和文化潮流的,它置身于中华文化背景,以中式视角来对待和处理事物,作品多具有中国外乡美学特征和文化根源。可以说,以一个发现者而非创作者身份介入;见相非相,而非见相实相;平视,而非仰望星空比方说,诗赋作为中国文化瑰宝,被世人普遍认可和赞同,是中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粹,则,由心施艺、由诗入式,既是对中式之物语的梦幻述,也是对中式之美学的精神追求,更是对中式之文化的身份认同。可
3、见,物除其自身物理属性之外,还有可言说与挖掘的文化和社会属性,通过彰显物性,表达理念、映射文化等。许正龙火柴1995年许正龙惊蛰2004年许正龙中华烟2021 年则,哪些物属于中式之物呢.狭义上说,指中国特有之物,如:卷轴、太湖石、铜钱等;广义上说,则指历代国人推崇之物,如:玉石、竹、茶叶、景泰蓝、青花瓷等等。其实,不管狭义还是广义,几乎都是人们日常知晓之物。这些日常之物经过艺术家们的挪用与转化成为艺术之物,传达生命物性,诉说文化物语。比方展望先生的一系列不锈钢假山石作品,就是将太湖石这一中国所特有之物作为中式文化的载体来实现他个人观念的表达和对社会的批判。他有感于中国城市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种
4、种不和谐现象,以工业时代的产物不锈钢来复制自然社会的景观太湖石。他使原本不真的假山石成为名符其实的假山石,冰冷的外表、中空的核,虽说不锈钢假山石与现代化建筑看上去更加匹配、更加和谐,但这外表和谐的背后映射出的是作者的焦虑与疑问。这种焦虑和疑问是双向的、是中庸的、是智慧的,他既关乎中国的传统与现代,又指涉西方的话语和文化。无独有偶,永见先生对太湖石也是情有独钟,与展望理性、客观的复制不同的是,永见更多的是主观、感性的表达和抒发。在切肤之旅系列作品中,其对太湖石人为的切割与限定,在印花系列作品中,他又将工业时代的恶之花深深地烙在了太湖石上,以此来隐喻工业文明对自然和生态的冲击与破坏。因为爱之深、所
5、以痛之切,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永见作为一个坚守民族传统文化的卫道士对自然之物、中式之物的挚爱以及对工业文明和西方话语的批判。他的另一组作品后屏风梅兰竹菊图则是将太湖石与中国传统的另一独特之物屏风相结合,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喻石之品质与性格,通过不同物与物涵与形式之间的叠加和错构,既保存了中式之物各自的精华与要义,又丰富了其间的关系和语言,可谓一举多得。同样扎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还有傅中望先生,他将榫卯这么一种古老的技术方式转化成与当代社会和人类生存具有*种关联的物质形态,并从中提炼和传达出凹与凸、阴与阳、合与分等极具中式哲学思想的方式意度与物语理念。当然,还有不少作品也比拟典型,如:文楼具有文人风骨
6、的竹系列、曾成钢借鉴青铜器造型的精灵系列、伟采用现代设计手法表现的不锈钢如意、钱步辉以玉石为媒的把玩雕塑、夏和兴在传统物品中挖掘现代意义的杆秤、何镇海富有生命力的门系列、焦兴涛真实的赝品系列、卓凡致力于中国书房文化传承的赏石系列、谭勋对旧物进展改造的明庄方案、晓梅用线串起铜钱组成的一把悬空之椅、戴耘反思物质时代的砖系列等等,艺术家选择的物各不一样,转化的方式和措施也是因物而异,从中不难看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式之物特有的审美感悟,此种感悟源自心的诗化,悲天悯人之情怀,造就物之生命律动。展望假山石2005年永见后屏风梅兰竹菊图2021年傅中望榫卯构造合1989年文楼一竿风骨2021年
7、伟如意2007年夏和兴杆秤2003年卓凡赏石坐观云涌起2021年当然,除物之触动之外,物的制作工艺或方式也可为今人所用。德峰先生的一系列以景泰蓝工艺为主的雕塑作品就让我们在对传统工艺进展当代艺术语言转化方面有了更好的认识。以艺带技并由技入道,使之从为出于审美目的而做的工艺品变成了有观念和态度的艺术品,艳妆维纳斯、思想者宝座、友谊号诸作,作者在调侃中思考着东西方文化的矛盾与融合,在反讽中忖量着传统和现代的延续与嫁接。有一点可以肯定,此种转化在复兴和开拓传统手工艺方面起到了推力作用,其实,艺术在物化过程中离不开技术,只不过是为艺术而技术,并非为技术而技术。可以说,从民间传统工艺中挖掘和利用可转换资
8、源既是一条发现和延续传统的探索之路,也是一条开展中式物语、弘扬中国文化的创新之路。再如洪波的一系列纸媒雕刻作品,也是从中国民间一种可以折叠拉合的被称为纸葫芦的玩具中获取灵感,通过数以万计的一纸的黏贴和雕刻,呈现出看似有形实则无形,看似具象实则抽象的一系列艺术形象。纸的连续性成为表达物语的主要方式,让人们看到了纸材的另种可能和对中式象、形之道的深刻体验。可见,中式之物不仅可借助新材料让老物说新语,还可通过传统工艺让新物话古言。其实,如单从技术角度来看,当代艺术中的一些优秀之作也曾有过相关的转化与构造,如*冰在天书里用到活字印刷、隋建国在熊猫方尖碑中挪用熊猫垃圾箱、蔡国强运用火药等等。德峰友谊号2004年洪波木方2021年隋建国熊猫方尖碑2006年综上所述,从许先生个人创作和列举的其他艺术家作品来看,从中国当代雕塑开场之时,就有零散地关乎中式、关乎物语的主动实验与探索。二十世纪以来,西学为重,中式式微。许正龙先生近年来提出作为文化概念的中式物语,这是群体反思后的自我觉醒,更是文化自信在当代雕塑领域的集中表达。在此过程中,既有可发现和利用的文化资源,又有需开拓与创新的文化涵,更有应具备和守望的文化根基。 钱亮、康悦 青年雕塑家. z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473629.html
文档标签:当代 雕塑 述说 中式 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