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



《用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20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河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题 目 用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 学 院 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时 间 控制理论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 姓名: 学号: 设计题目: 用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 一、设计目的控制理论课程设计是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其目的要进一步巩固自动控制理论知识,培养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校正的方法;掌握应用MATLAB语言分析、设计和校正控制系统的方法;培养查阅图书资料的能力;培养使用MATLAB语言软件应用的能力、培养书写技术报告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控制系统数字仿真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利用MATLAB语
2、言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和辅助设计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控制系统研究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二、设计任务及要求应用时域法、频域法或根轨迹法设计校正系统,根据控制要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校正方案;编写相关MATLAB程序,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相应图形,求出校正前后系统相关性能指标;比较校正前后系统的性能指标;编制设计说明书。三、控制要求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用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是系统的相对裕度,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200,截止频率不低于15rad/s。四、设计时间安排查找相关资料(1天);编写相关MATLAB程序,设计、确定校正环节、校正(天);编写设计报告(1天);答辩修改(1天)。五
3、、主要参考文献1 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 科学出版社.2黄永安,李文成等.Matlab7.0/Simulink6.0应用实例仿真与高效算法开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黄坚主. 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黄忠霖,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实现,国防工业出版社.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15摘要通过自动控制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析系统的基本方法。在系统结构和参数已知的条件下,根据相关的分析方法就可以对控制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计算,确定系统的稳定性,稳态及动态性能。根据题目要求,本文运用频率法设置串联超前校正装置对已知传递函数进行校正。已
4、知设计题目和设计要求,首先可以确定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用MATLAB求出开环传递函数的特征根,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作出bode图,得到系统的相关参数,与题目要求进行比较,然后对其进行校正。求解出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用MATLAB求出校正后系统的相关参数。通过系统校正前后动态性能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校正后的系统性能比校正前的系统性能好。关键词:自动控制,超前校正 根轨迹图 相位裕度目录摘要I第一章 设计思路1第二章 系统的分析与校正12.1 设计题目12.2 分析校正前传递函数12.3 求解串联超前校正装置32.4 分析校正后传递函数4第三章 系统校正前后的比较53.1 绘制系统校正前与校正
5、后的根轨迹图53.2 绘制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Nyquist图73.3 系统校正前后的响应曲线83.4利用MATLAB编程求系统校正前后的动态性能指标12第四章 心得体会15第五章 主要参考文献15第一章 设计思路超前校正的目的是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在系统静态性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加入超前校正环节,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改变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一般使校正环节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新的穿越频率点。已知设计题目和设计要求,首先根据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确定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通过求出开环传递函数的特征根,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然后作出校正前系统的bode
6、图,得到系统的相位裕度,不满足题目要求,原系统需要。然后根据求出,再根据求出、和的值,从而得到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由此得出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求出开环传递函数的特征根,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绘制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分析可知校正后的系统满足题目要求。第二章 系统的分析与校正2.1 设计题目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用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是系统的相对裕度,静态速度误差系数,截止频率不低于。2.2 分析校正前传递函数2.2.1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可求得 由 解得开环传递函数为2.2.2 利用MATLAB编程求校正前闭环特征系统特征根,并判断其稳定性。由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得到闭环系统
7、特征方程为 运行程序:>> clear>> a=0.1 1 200>> p=roots(a)得到结果:p = -5.0000 +44.4410i-5.0000 -44.4410i由数据可以看出校正前的特征根都在S平面左半边,所以校正前的闭环系统稳定。2.2.3 利用MATLAB编程得到校正前Bode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量、相位裕量、幅值穿越频率和相位穿越频率。运行程序:>> a=200 >> b=0.1 1 0 >> sys=tf(a,b) >> Gm,Pm,Wcp,Wcg=margin(sys) >&g
8、t; margin(sys)得到校正前系统的Bode图图3-1校正前系统的Bode图则校正前系统的相位裕度,穿越频率系统相位裕度,穿越频率,可知原系统相位裕度不满足要求,故原系统待校正。2.3 求解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由相位裕度、幅值裕度和设计条件确定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参数,从而得到串联超前网络传递函数和校正后开环传递函数。由期望的相位裕度,计算校正系统应提供的超前角最大值 (因为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在剪切频率处的斜率为-40dB/dec ,一般取)得到又因 解得根据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找到幅频值为-的点,对应的频率即为超前校正装置的,也就是校正后系统的。 则 得到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则校
9、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4 分析校正后传递函数2.4.1利用MATLAB编程求校正后闭环特征系统特征根,并判断其稳定性。运行程序: >>b=0.0007102 0.1071 7.605 200>>p2=roots(b)得到结果:b =-50.6882 +55.9313i -50.6882 -55.9313i -49.4262 + 0.0000i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校正后的特征根都在S平面左半边,所以校正后的闭环系统稳定。2.4.2利用MATLAB编程得到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量、相位裕度、幅值穿越频率和相位穿越频率。运行程序:>> cle
10、ar >> a=200 >> b=0.1 1 0 >> s1=tf(a,b) >> c=0.03302 1 >> d=0.007102 1 >> s2=tf(c,d) >> s=s1*s2 >> Gm,Pm,Wcp,Wcg=margin(s) >> margin(s)得到系统校正后的Bode图如下图3-2系统校正后的Bode图则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度,穿越频率相位裕度和穿越频率都符合要求,因此校正后系统符合题目要求。第三章 系统校正前后的比较3.1 绘制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根轨迹图校正前的
11、运行程序:>> a=1>> b=0.1 1 0>> rlocus(a,b)>> title('校正前根轨迹') 得到校正前根轨迹图图3-9系统校正前根轨迹图由于图中不存在S右半平面的特征根,所以K从大于零到无穷大都能使闭环系统稳定。校正后的运行程序: >> a=conv(200,0.03302 1) >> b=conv(0.1 1 0,0.007102 1) >> rlocus(a,b) >> title('校正后根轨迹') 得到校正后根轨迹图图3-10系统校正后根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