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上传者:11****88 2022-06-10 06:33:31上传 PPT文件 15.85MB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_第1页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_第2页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_第3页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2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一、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概述 二、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要素审美 三、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的美学思想一 概述篇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艺术风格,是集建筑、山水、园艺、绘画、诗文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体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国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目的。从而达到“虽为人做,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基本指导思想可以用“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来概括,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是中国古典

2、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崇尚自然的同时,中国古典园林的独到之处就是结合中国文化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炉创造出令人神往的美的意境 “意境”之说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哲学文学绘画园林的过程。可以说意境这一美学概念贯穿了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成为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一切艺术作品,包括园林艺术在内,都应当以有无意境或意境的深邃程度来确定其格调的高低,并以它作为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层次的艺术标准。中国园林之“意境” 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就是园林意

3、境的创造和欣赏。园林造就的是一种意境,一种生命要体现自己勃勃生机的意境,它使人赏心悦目并与自然相通,使自然升华为富有诗意的境界。在艺术家的苦心经营下,造园成为一种有品位、有格调的园林意境的艺术创造。二 中国古典园林要素审美一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美二巧妙置景,酿造意境美三利用建筑风格,烘托意境美一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美 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喜爱自然的传统。经过漫长的历史而积淀为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也深受中国传统自然观影响。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目的。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在我

4、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种象征。如将竹、松、悔、兰、菊、荷以及各种形貌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等等。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的探求。在意境上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无为顺应、朴质贵清、淡泊自由、浪漫飘逸。二 巧妙置景,酿造意境美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中,置景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置景又称“造景”,是按艺术构思对景物进行巧妙布局,突破空间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常用的置景

5、手法有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一)借景 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运用最普遍的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目的则在于把各种在形态、声音、气味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原本的景色空间中来,使的原本的景色更具特色和变化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湖万里船”,这是古代诗人的“远借”。中国古典园林借鉴的这种诗情画意,也常常出现在邮票上。 借景种类 1近借。 在园中眺望点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2远借。 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3邻借。 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 4互借。 两座园林或者

6、是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 5仰借。 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者相邻寺院的高塔。 6俯借。 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美好景物。 7应时借。 借助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者一天中的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河即时的动态景观。 借景方法 1开辟透视线 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 2增加高度 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者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 3借虚景 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

7、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园的水榭圆明园四十景“上下天光”上下天光,建于(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位于后湖西北,为两层楼宇,两翼曲桥架湖 , 蜿蜒百尺,并在桥上建有亭、榭。凭栏俯瞰,当年,这里是观赏后湖风光及中秋赏月的佳处。颐和园的“湖光山色”北京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的时候赏景,景象曼妙。拙政园西部原为清末张氏补园,与拙政园中部分别为两座园林,西部假山上设宜两亭,邻借拙政园中部之景,一亭尽收两家春色。拙政园中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赏,应时借景也就蕴含其中。其代表有:雪香云蔚亭植腊梅,冬景,是冬日赏梅,捕捉暗香浮动的理想

8、之地。除此之外还有海棠春坞,荷风四面亭,待霜亭。(二)分景 中国园林以深邃含蓄、曲折多变而闻名于世,究其原因不外乎园林空间的分隔与组合。 所谓分景就是以山水、植物、建筑及小品等在某种程度上隔断视线或通道,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岛中有岛的境界。分景的作用在于增加景色的量和质,使园景虚实变换,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分景可以把游人的注意力缩小到一定空间范围内,使其能集中精神细致观赏,分景依功能与景观效果的不同,可分为障景与隔景。1 障景 障景是园林中用于遮挡视线,促使视线转移方向的屏障物。障景往往用于园林入口自成一景,位于园林景观的序幕,增加园林空间层次,将园中佳景加以隐障,达到柳暗花明的艺术效果

9、。有山石障、院落障、影壁障、树丛、树群或数者结合等2 隔景 凡将园林分隔为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景区的景物称为隔景。隔景能使丰富园景,使名胜区、景点各具特色并避免游人相互干扰,隔断部分视线和游览路线,使园景层次多样,增加构图变化,从而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景观。隔景的材料有各种形式的围墙、建筑、植物、假山、堤岛、水面等。隔景的方式有实隔、虚隔和虚实相隔。颐和园长廊长廊如彩带一般,把前山各风景点紧紧连接起来,又以排云殿为中心,自然而然把风景点分为东西两部分。廊中夹亭,东西两翼各有亭三座。这些亭轩既有点景作用,又有一定距离倚衬和支撑长廊的妙用。颐和园长廊苏州园林的“漏窗隔”漏窗为园林装饰小品,是我国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13510.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