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火灾自护自救安全知识



《预防火灾自护自救安全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火灾自护自救安全知识(6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1313春农机春农机5 5班班火灾现场安全疏散与逃生 一、人员安全疏散要点 二、物资疏散要点 三、火场逃生人员心理特点 四、火场逃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五、火场逃生基本方法 六、火场逃生器材使用方法 七、火场逃生应注意的问题 一、人员安全疏散要点 一旦发生火灾,特别是人员集中的建筑发生火灾,往往造成众多的人员伤亡。所以当建筑发生火灾时,特别是在火灾初期阶段应采取有效的疏散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组织指挥火场人员疏散应掌握以下基本方法: 1、弄清火场情况,有的放矢 火灾时,在场人员有烟气中毒、窒息以及烧伤等危险。因此,发生火灾后首先要了解火场有无被困人员及其被困地点,然后根据现场情况确定疏散、抢救通道
2、,制定疏散方案,指挥进行安全疏散。 2、 稳定情绪,防止混乱 在发生火灾时,为帮助受火势威胁的人员有秩序地脱离险区,必须有组织地进行疏散,才能避免混乱,减少人员伤亡。一旦发生火灾,组织指挥人员,立即通过广播、警铃,喊话等方式,向火灾建筑物内的人员发出警报。通过宣传稳定人员情绪,告喻最佳疏散路线、疏散方法及疏散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火场上受火势威胁的人员,必须服从管理人员和公安消防队指挥员的指挥,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疏散。特别要注意保护孩子、老人、病人、残疾人和孕妇。 3、正确通报火情,疏散方法得当 在火灾初起阶段,火势发展比较缓慢,在人员密集、疏散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组织指挥人员应首先通知出口附近
3、或最不利区域人员,让他们先疏散出去。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让其它人员疏散;若火势发展猛裂,且疏散条件较好时,可同时公开通报,让全部人员按既定计划迅速疏散。 起火后,由于人们急于逃生和趋众心理,往往使他们不能冷静地听从指挥,辨别最有利于自己疏散的路线和出口,而是随人群一起拥向有最明显标志的出口,极易造成出口堵塞或人员拥挤,导致伤亡。此时,疏散组织指挥人员要采用正确的疏导方法,为人们指明各种疏散通道,劝说人们消除恐慌心理,服从指挥,听从疏导,使人们有条不紊地安全疏散。 4、鱼贯撤离,做好防护 疏散时,若人员较多或能见度很差时,应在熟悉疏散通道和火场情况的人员带领下,鱼贯地撤离起火点。带领人可让疏散
4、人员手握长绳进行牵领或让疏散人员前后扯着衣襟的方法,或相互用“跟着我”的喊话将人员撤至室外或安全地点。疏散中通过浓烟弥漫区域时,应采用低姿行走,如弯腰、蹲姿等或匍匐爬行的方法快速穿过烟雾区。当必须穿过烟火封锁区域时,应用水将全身淋湿,用湿布、湿衣服裹头,湿毛巾或手帕掩口鼻或在喷雾水枪的掩护下迅速穿过。5、高层着火,冷静处置 高层建筑着火时,疏散较为困难,因此更应沉着冷静,不可采取鲁莽措施,以避免造成其他伤害。首先要冷静地观察从哪里可以疏散逃生,并且要呼叫他人,提醒他人及时进行疏散。疏散时应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指示标志从安全通道尽快安全撤出。 若向下的疏散通道被阻断,单元式高层住宅可沿通至屋顶
5、的楼梯进入楼顶,有直升机停机坪的高层建筑可进人直升机停机坪或躲进避难层、避难间等待救援。 6、制止脱险人员重返火场 有些人员逃离火场,脱离危险后,随着对自己生命威胁的减少,可能想到火场内还有自己的亲人尚未脱险或珍贵财物没有带出,往往重新返回火场,去抢救财物和亲人,这样不仅会使他们重新陷入危险境地,而且给灭火、疏散和救人工作带来困难。所以,应组织专人安排好已疏散到安全区域的人员,做好安慰工作,制止他们的危险行动,以保证他们的安全。 二、物资疏散要点 火场上的物资疏散必须是有组织地进行,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防止火势蔓延和扩大大。1、应迅速疏散的物资 对于被火势威胁的财物,根据火场情况,能
6、就地保护的就不必搬移、疏散,以便节省人力和时间控制火势,扑救火灾。但下列物资应及时疏散:(1)可能引起或是扩大和有爆炸危险的物资。 (2)性质重要,价值昂贵的物资财物。 (3)影响灭火战斗的物资。 (4)用水扑救会使重量显著增加,可能引起建筑物 塌落的物资。2、 实施物资疏散的要求 首先摸清现场物资哪些需就地保护,哪些需转移、疏散,然后将人员分工,明确任务,分头实施物资抢救。 总之,火起后,即使按上述方法组织群众疏散,抢救重要财物,对减少伤亡,降低损失,迅速全面开展灭火工作都是极为有利的。无论是救人还是救物,进入火场施救的人员都要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采取配戴防毒面具,穿防火服,系安全绳等必要的
7、防护措施,灵活机智地处理各种意外情况,避免增加新的伤亡,只有在保全自己的基础上才能给别人以救助。 三、火场逃生人员心理特点 火场逃生是人们在遭受火灾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是依靠个人的力量,无组织的从火建筑物中进行撤离的一种行动。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灾,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心理大体有几下几种: 1、日常习惯型行为 这种行为模式又称为走原路的行为模式,是火灾中人们常见的行为模式。这是因为在发生火灾的非常情况下,人的思维能力下降,一些人只能借助身体感觉,依靠本能按日常的习惯行动。 2、向光性心理 在黑暗的地方和生命突然处于危险境况时,人们本能地有向着
8、有光亮的方向、向着明亮的地方避难的行为模式。 3、 盲目趋同心理 在遇到突然降临的火灾时,人们往往由于惊恐而失去了正常的判断能力,理解能力,神经系统无法形成统一的行为信号来支配身体的行为,只是随视觉盲目行动,无形中产生随大流,跟随他人的下意识行动,甚至南辕北辙,朝安全通道相反的方向奔跑。 4、贪恋贵重财物的行为 火灾时常出现有人为顾及个人财物等而贻误逃生的案例。甚至出现有人逃出后,为拿贵重物品而又重新返回火场的行为。有资料显示,在火场获救的人中,有2/3的人因穿衣服、拿取重要财物而延缓了逃生,只身逃出的人不超过29%。火灾情况下,分秒之差便造成的生死之别,这种行为不能不说是极其危险的行为。 5
9、、只顾个人逃难的行为 火灾发生时,有些人惊惶失措,或害怕承担责任,既不报警也不招呼别人,只顾个人逃生,这种情况也是火灾中时有发生的行为模式。如洛阳“12.25”特大火灾中,几个人违章焊接作业,引起可燃物着火后,既没有报警也没有呼喊其他人一起灭火,当采用错误的灭火方法没有扑灭后,几个人自顾自地仓荒逃命,最终导致惊世惨祸的发生。6、麻痹、侥幸心理 发生火灾听到报警后,一些人惊惶失措,但也有一部分人却充耳不闻、木然不动、毫不在乎、麻痹大意、心存侥幸,想当然地认为火烧不起来或很快会被扑灭等等,以至贻误逃生时机,命丧火海。 四、火场逃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火灾发生后,火势迅速蔓延,浓烟、火光、缺氧、烟尘、高
10、温、毒气,断电接踵而来,烈焰火柱,一片火海从起火冒烟到烈火冲天这个时间极短暂的过程中,人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有可能从火场逃出。良好的心理状态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镇静,不要惊慌 火灾降临是瞬间的事,人们的本能反应就是逃生,但如果缺乏必要的逃生应急知识和一定的心理素质就不知往哪里逃生,怎样逃生,甚至惊慌失措,那么灭顶之灾就会成为现实。在火灾突然发生的异常情况下,多数人会出现惶恐,这是致命的弱点。因此平时练好良好的心理素质,火灾发生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和行动,对安全逃生是至关重要的。 2、树立坚定的逃生信念 要想顺利地从火场逃生,首先必须树立坚定的逃生信念,必胜的信念。并使之成为不
11、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也能坚持的思想支柱。一定要记住:“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求生的希望。只有树立了牢固的逃生信念,火灾时才能保持强烈的逃生意识,增强必胜的信心,求得生路。 3、要有强烈的逃生欲望,不存侥幸 发生火灾,争分夺秒,迅速撤离是自我逃生的先决条件。因为,火灾中烟火的蔓延速度很快,而且烟气具有毒性,但群集人流的行进速度相对很慢。若人在烟雾中停留时间过长,重者造成伤害以至死亡,轻者逃生也要受到极大妨碍。所以,一旦发生灾情要敏捷作出反应,迅速撤离火灾危险境地,不应存有丝毫的侥幸心理。 4、互助精神 火灾中善于保护自己顺利逃生是重要的,但也要发扬互助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