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上第二课《陶校长的演讲》

《苏教版语文五上第二课《陶校长的演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五上第二课《陶校长的演讲》(4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背一背: 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人有两个宝这首儿歌吗?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陶行知,汉族,安徽歙县人,陶行知,汉族,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1952年并入南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他提出了士,爱国者。他提出了“生活即教生活即教育育”、“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教学做合一一”三大主张,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是陶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捧着一
2、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创办了驰名中外的南京晓庄师范,并亲自担任校长。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自勉勉人。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他学识丰富,人格高尚,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师的楷模。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陶行知 中国人民教育家 ,民主革命家。原名文硙i ,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Sh县。1910年入南京金陵大
3、学学习。1914年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教育科主任。1919年初,参加新教育杂志编辑工作,1921年任该杂志主编,并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1923年,与晏阳初等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推进 平民教育运动 。1926年,发表中国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倡导乡村教育运动 。1927年3月在南京晓庄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学校)。1929年被美国圣约翰大学授予科学博士学位。1931年,发起“科学下嫁运动”,从事科学普及工作。1932年,组织生活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倡导普及教育运动。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4、,提倡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投身抗日民主教育。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1946年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同年7月25日病逝于上海。 “疑,思之始,学之端”,看到题目,你首先产生那些疑问? 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特点(1)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2)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3)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读课文(2)划“四问”标题 否则 锻炼 堡垒 道德 需要 激励 鞭策读读记记源泉 彼岸 造福 长足 坚韧不拔 专心致志 生命之本读读记记陶、演、炼、彼、稳都是左右结构,陶、演、炼、彼、稳都是
5、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宽右窄;堡、垒上下结构,上大下小。堡、垒上下结构,上大下小。陶里面是缸的左半不是陶里面是缸的左半不是“凶凶”。炼右边是炼右边是“”“”不能写成不能写成“东东”指导写字指导写字填一填:填一填: 陶校长的演讲,开头开门陶校长的演讲,开头开门见山,告诉同学们和大家见山,告诉同学们和大家谈谈 ,叫做叫做“ ”;正文具体阐;正文具体阐述述“ ”,分别要求学生,分别要求学生从从 、 、 、 四方面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最后发出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最后发出号召,希望学生养成号召,希望学生养成“ ”的习惯。的习惯。 交流:(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
6、问题的?(3)概括段意。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 )、( )、( )、( )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 ),( )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 )的好习惯,争取在( )取得( )。课文分段课文分段第一段(第一段(1 1):开门见山地提出演讲的中心):开门见山地提出演讲的中心议题议题-谈谈“每天四问每天四问”。第二段(第二段(2-52-5):具体阐述):具体阐述“每天四问每天四问”,分别要求学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分别要求学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第三段(第三段(6 6):总结全
7、文,希望学生养成):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每天四问每天四问”的好习惯,争取各方面取得的好习惯,争取各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长足的进步。 学习第一自然段学习第一自然段(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读一读:第一自然段(2)说一说:读懂了什么)说一说:读懂了什么(3)议一议: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议一议: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了了 的作用的作用 学习第六自然段(1)读一读:第六自然段(2)说一说:读懂了什么(3)品一品:坚持“每天四问”,有怎样的好处?(4)议一议:第六自然段在文中起了 的作用陶校长和同学们谈了哪四个问题?1.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2.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3.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4.自
8、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1自由阅读课文第二部分。2比较一下,每一问的内容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1自由阅读课文第二部分。2比较一下,每一问的内容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先提出“问什么”;回答“为什么问”;最后“怎么做”) 第一问第一问“健康健康”为什么把“身体有没有进步”作为第一问? 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找一找: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句话中的关联词。换一换:“否则”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用一个句子代替“否则”?比一比:谁能用“有了没有”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的区别呢?第一问第一问“健康健康”为什么把“
9、身体有没有进步”作为第一问? 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举一举:能够结合事例具体地说说“健康是生命之本”吗?(可结合桑兰的事例)读一读:朗读体会“健康是生命之本”。第一问第一问“健康健康”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应该怎么做呢?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陶校长希望我们今后打算怎么做呢?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第一问第一问“健康健康” 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举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