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方案(1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宝安四标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方案中国电建POWERCHINA编制:审核:批准: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宝安四标项目经理部2016年09月01日1 .编制依据、原则11.1 编制目标11.2 编制依据11.3 编制原则22 .工程概况32.1 项目概况32.2 区域自然概况33 .水土保持措施73.1 水土保持措施体系73.2 分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84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104.1 施工组织原则104.2 主要施工工艺和栽培技术115 .水土保持机构图126 .水土保持领导小组121 .编制依
2、据、原则1.1 编制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以及项目和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及有关要求,本方案编制的目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编制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防治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2)明确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关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围、防治重点、防治措施等。(3)与主体工程实现“三同时”,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程的作用。(4)依据本方案设计容,采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新增水土流失的产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5)水土保持方案旨在规主体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为主体工程进一步施工提供指导性意见。1.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G
3、B50433-2008;(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GB/T16453.116453.6-1996);(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372-1995);(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GB/T15773-1995);(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SL387-2007);(8)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项目总承包EPC)招、投标文件;(9)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项目总承包EPC)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施工图纸;(10)经批准的
4、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1.3编制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性文件,在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等国家有关技术规及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分析项目区域自然及社会经济情况、工程建设特点和施工工艺,结合项目区域水土保持特点,针对项目建设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因项目建设所产生的水土流失,使水土流失在短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尽早恢复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方案的编制原则如下:(l)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的规定,
5、明确管道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的围和治理要求,落实“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2)坚持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原则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方案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布局、实施进度安排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并与主体工程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确保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防治新增水土流失。(3)坚持水土流失分区防治、突出重点的原则水土流失防治注重局部治理与全面治理、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的关系,结合施工工艺和水土流失特点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有针对性的科学配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在全面治理的情况下对水
6、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重点治理。(4)坚持水保措施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原则根据本工程建设特点,管道主要沿城市道路,措施布置以绿化迁移恢复、防风、防尘为主,临时措施以边坡防护、水蚀治理为主。施工生产生活区位于城市郊区,人口密度较大,为防止建设期大风天气影响区域环境,因此必须加强建设期防风、防尘、绿化及水土保持恢复措施。(5)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美观、土地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本工程建设特点,施工生产生活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应结合周边环境做到合理美观。管道所经区域以城市道路为主,且多数为临时征用,因此水土保持措施安排,要根据现状、合理安排,保护现有资源,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2,
7、工程概况2.1 项目概况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东至广深高速公路,西至广深公路,南至宝文路,成正三角形。工程服务围面积5.11km2。目前该片区管网一级干管已建设完成,片区部末端管网不配套,二、三级支管未建,雨、污水没有分流排放。本片区管网工程主要施工容为:管道明挖、夯管、立管及部分附属工程施工,管网总长度约48kmi2.2 区域自然概况2.2.1 地理位置宝安区位于市的西北部,是市六大辖区之一,地处东经11352,北纬2235。全区面积733km,海岸线长30.62km。宝安南接经济特区,北临市,东与市及光明新区接壤,西滨珠江口临望香港,是未来现代化经济中心城市一的工业基
8、地和西部中心,倚山傍海,风景秀丽,物产丰富,陆、海、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2.2.2 流域水系茅洲河发源于市境的羊台山北麓,地跨、两市,流经石岩、光明、公明、松岗、沙井和长安镇等,在沙井民主村汇入伶仃洋。茅洲河总流域面积388.23km2,其中市境流域面积310.85km2,市境流域面积77.38km2。茅洲河流域干流全长30.69km,其中宝安区境干流河长19.71km,光明区境干流河长10.98km,感潮河段长约13km,下游7口段11.4km为市与市界河。茅洲河流域宝安区境共有干、支流19条,河道总长度96.56km。2.2.3 气候气象宝安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
9、,雨量充沛。由于区域地理条件不一,降雨量时空分配极不平衡,易形成局部暴雨和洪涝灾害;夏季常受台风侵袭,往往造成灾害性天气。根据流域雨量站降雨系列分析,宝安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06mm降雨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雨量2080mm最小年降雨量780mm降雨年分配极不均匀,汛期(49月份)降雨量大而集中,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80%且降雨强度大,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易形成洪涝灾害;降雨量在地区上的分布,主要受海岸山脉等地貌带影响,呈东南向西北逐步递减的趋势,形成这种空间分布的原因,是由于夏季盛行东南及西南风向与大致东南走向的海岸山脉相交,使水汽抬升而形成较大暴雨。西北部由于气流受到了海岸山脉的阻隔,加上区
10、域西部地势相对平缓,故而暴雨强度较其它地区小。该区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0天,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21.7mm本地区常年盛行风向为南东东和北北东,夏季盛行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多年平均风速2.6m/s,最大实测风速达40m/s,风力超过12级。台风是造成本区域灾害性天气的主要因素,该地区暴雨主要为台风雨和锋面雨,其中由台风带来的降雨量所占的比重较大,常形成暴雨灾害。根据气象站(19602013年)资料统计分析,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22.3C,极端最高气温38.7C,极端最低气温0.2C,日最高气温大于30c的天数多年平均为132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2.2.4地层岩性依据市地标地
11、基基础勘察设计规(SJG01-2010)及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根据现场钻孔岩性鉴定及室土工试验分析成果,岩土层名称及编号分别参照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2009年版)、地标市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SJG01-201。,场地自上而下的地层依次为第四系人工填土素填土(Q4mD,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含淤泥中砂、淤泥(Q4al),晚更新统冲洪积层含砂粉质粘土、中砂(Q4al+pl),晚中更新统坡积粉质粘土层(Q3dl),砂质粘性土(Q2el)及加里东期全风化混合花岗岩层(My3)。现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1:褐黄、浅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