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工艺-成型



《轮胎制造工艺-成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胎制造工艺-成型(3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轮胎成型工艺介绍生产技术轮胎及工艺发展史l1845 生胶实心轮胎l1865 实心橡胶轮胎(硫化)l1885 邓禄普发明充气轮胎(第一次技术革命)l1948 米其林发明子午线轮胎(第二次技术革命)l1992 米其林C3M技术(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Manufacture )l1996 大陆MMP技术(Modular Manufacturing Process )l1997 固特异IMPACT技术(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Precision Assembly Cellular Technology )l2000 倍耐力MIRS技术(M
2、odular Integrated Robotized System )成型的实质意义 成型其实就是轮胎各种复合件的一次组合过程,不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型,还是代表了目前最先进的C3M技术成型,本质上都脱离不开成型的定义,只是作业方式有了变化而已。 成型技术的关键要素:均。传统成型工艺分类l按鼓的作业形态划分:缩鼓成型、涨鼓成型l按成型方法划分:一次法成型、二次法成型涨鼓成型与缩鼓成型的对比涨鼓 成型缩鼓 成型涨鼓成型与缩鼓成型优缺点涨鼓成型缩鼓成型1、帘布密度变化均匀,胎体周向强 度一致性好;2、设备结构复杂,胎圈部质量稍差。1、设备简单、维护量少2、贴合密实、胎圈部气泡少3、帘布打折量少,移
3、位发生率低4、保证帘布周向密度均匀难度偏大。一次法成型与二次法成型一次法与二次法的根本区别在于,钢圈的位置是否进行再次定位。一次法与二次法成型的优缺点一次法成型二次法成型1、设备精度高,轮胎品质高;2、设备成本昂贵;1、设备成本较低;2、能满足大多数规格轮胎的品质要求,但对超低扁平率的轮胎,存在一定的均一性提升困难。成型方式选择的根据1、一次法成型大部分采用的是缩鼓成型方式;2、对于设备形式的选择,从性价比的角度综合考虑,可根据各公司的价值取舍点来平衡;3、采用缩鼓成型或是涨鼓成型,主要根据该公司的机构设计而定,主要的评价的依据是其胎体的LIFT量。4、目前全钢主要采用的都是一次法涨鼓成型方式
4、。轮胎舒适性(均匀性)与成型工艺的关系RFVLFVtiredrumloadCONCONRFV:径向力的波动,本质其实就是轮胎周向刚性是否均化的体现。它追求轮胎周向上的胎体强度平衡、胶料平衡。作为成型工艺改善的追求就是如何尽量减少这种不平衡,如:胎体的接头控制、各接头的定点分布、设备的精度维持等。TFVLROTLROBRRO轮胎舒适性(均匀性)与成型工艺的关系LFV:轮胎轴向力的波动,本质上其实就是轮胎以胎面中心为轴线刚性是否对称的力的体现。它追求的是轮胎左右均衡。作为成型工艺的改善主要是如何减少带束层、胎面贴合蛇形量及钢圈的同心度与垂直度。轮胎舒适性(均匀性)与成型工艺的关系CON:轮胎轴向力
5、的进一步体现,具体表现为以轮胎理论胎面中心为轴线,左右侧的刚性力相差。成型工艺的追求就是最大化的提高所有部件的贴合对称度,剔除所有不对称的部件。轮胎舒适性(均匀性)与成型工艺的关系RRO:轮胎充气后外形物理尺寸的变异。轮胎作为一个充气弹性体,各部的形变不一致必然带来膨胀后外观的不均衡性。因此在成型要追求的就是充气变形部件的均匀,如:胎体、胎面、胎侧、带束层的拉伸及接头量的大小。成型生产工艺简介打压控制要点:转速、压辊压力、分合速度、角度、位置、时间、内压成型生产工艺简介打压控制要点:转速、压辊压力、分合速度、角度、位置、时间、内压成型生产工艺简介组合定型控制要点:位置、压力成型生产工艺简介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