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恕易学著作研究



《王恕易学著作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恕易学著作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分类号 西安大学学士学位论文王恕易学著作研究系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指导教师:姓名:学号:05101090207班级:提交时间:2013/3/25 王恕易学著作研究 (西安大学,西安,168号,710065)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前言或绪论:王恕(1416-1508),字宗贯,号介菴,晚号石渠,卒谥端毅。明代陕西西安府耀州三原县人。明英宗正统戊辰十三年(1448年)进士,选庶吉士。后为大理寺左评事,迁左寺副,又历任扬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抚、南京刑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等1。巡抚云南时,弹劾"生事边陲,扰害夷方&
2、quot;的镇守太监钱能;任职南京,反对给皇帝贡献珍奇,维护地方利益;执掌吏部,力主限制皇权,健全监察制度和政治制度。晚年回归故里,致力于理学研究,成为“三原学派”的创始人;支持幼子王承裕首创宏道书院,为西北诸省培养了众多人才2。(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卷181)明代中期有宿德重望的大臣,其“所至有异政”,民间有“两京十二都,独有一王恕”(明史王恕传)的赞誉。冯从吾关学编誉为国朝“名臣第一”,黄宗羲明儒学案视为三原学派开创人。一生所得著作无数:余庆集:是王恕历官以来所得朝廷诰命及与士大夫交友诗文。王端毅公奏议:王恕撰。全十五卷。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王成章刻本,四库全书总目
3、提要文渊阁书目著录,今藏北京图书馆。该书共十五卷,按地区分:卷一为大理寺及巡抚荆襄、河南时所上疏,卷二为南京刑部、户部及总理河道时所上疏,卷三为巡抚云南时所上疏,卷四为前参赞机务时所上疏,卷五为巡抚直隶时所上疏,卷六为后参赞机务时所上疏,卷七至卷十五皆为吏部时所上疏。凡三千余篇,大多指陈时弊。此书除明正德十六年刻本外,还有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谢应征刻本,四库全书本。1979年上海古籍书店据明嘉靖刻本影印本流传较广。关中列传:三原县志著录,今佚。历代谏议录:一百卷,三原县志与陕西通志著录,今佚。漕河通志:明王恕撰。此书成于成化(1465-1487)年间,分漕渠志、漕法志、漕数志、漕费志、
4、桥梁平津渡志、镇市祠庙志。其前序王恕称:“成化七年(1471年)冬十月,朝廷以漕河旧规废弛,输运愆期,特命官分治其事。恕奉玺书总理之,凡河洪闸坝湖泊、泉、源、辅天、树井及一切河道事宜,根究本末,堙淤者疏濬之,坍决者筑塞之,损者葺之,缺者补之。暇则稽诸典籍公牍图志、碑刻,复询之适者,若漕渠、漕数之类有所见闻则录之,日久汇集成篇。王端毅公文集:九卷,续集二卷。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重刻本,一函四册。此书嘉靖壬子(1552年)李濂编纂。前六卷为文集,包括记、序、书、说、题跋、赞铭、箴、祭文、诔、墓表、墓志铭、卷七为“玩易意见”,卷八为“石渠意见”,卷九为“意见拾遗”。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5、曾刻于河南,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刻本今藏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据黄宗羲推测之说,其年八十四而著意见,八十六而为拾遗,八十八而为补缺,王恕之耄而好学则可知矣!(黄宗羲明儒学案)王恕以易中进士,不喜为古文辞,而主张“明体适用,本之经术,博极经济”(焦竑续藏书卷十五太师王端毅公传),后为官四十余年,凡干事皆以经术为本,学用相长,多有心得,但事务繁忙,无暇著述。及“垂老,方理会学问”(何良俊),耄而嗜学,于程朱理学盛行之时代,喜欢五经,偏爱周易,著有石渠意见、玩易意见等,一生事功卓著,道德高尚,学有自得,堪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玩易意见:全二卷,明正德刻本。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著录
6、,上海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湖南邵阳市图书馆、湖南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有藏。该书写成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卷一上经,卷二下经及系辞,采用答记形式,对于程朱之说未惬于心者,进行阐发,并对经文文义不通者下以己意。玩易意见是王恕九十一岁高龄时所著,易为周易,“玩易”为王恕为门前所构的小书屋所起的名字,以王恕言,著本书的初衷是“老夫以文寻义,间有不惬于心者,乃敢以己意言之”,即为王恕对于伊川程先生及朱熹释易阐易思想的疏解、补充、阙疑。成自己“意见”。玩易意见是明代中期有鲜明特色的一部著作。它的鲜明特色就体现在他的“玩”和“意见”上。“玩”字体现了这部著作不是他有意而为之,不是为了易而做易学,“意见”
7、更表明作者观书不盲从他人,对前人的观点提出阙疑,或是反驳,或给予补充,或者加以旁证,从而表明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思想。(13疑程,务实) 玩易意见对周易文本的疏解。王恕根据卦名、卦形、对象传文辞、象传文辞以及系辞传进行了疏通和阐发。一是玩易意见对周易卦辞、爻辞疏解。试列举一二:1、乾六爻文言自是孔子自设为问答之辞,不应称“子曰”。意见以为“子”字乃后人所加,非孔子自述也。根据他的观点,“子”乃后人臆断所加。2、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意见以为屯难之时,岂有元亨之理,既元亨如何?又勿用,又攸往。而“元亨”二字,决是衍文,盖传写之误耳。篆又曰:动乎险中,大亨贞。且动乎险中焉,得大亨贞。而大
8、亨贞,亦疑是“利贞”之误耳。这是王恕对屯象辞和篆辞提出质疑,他认为句意不通。二是玩易意见对周易篆的疏解。试列举一二:1、丰·篆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意见以为:明以动,是释亨,故丰。疑是“故亨“之误,不然则无释亨之辞。(王恕玩易意见,据山东省图书馆藏明正德元年刻本影印,471页)2、坤·篆曰:东北丧朋,乃终有庆。意见以为东北阳方,以阴方往阳方,虽丧其阴之朋,然以阴从,阳则能成生育之功,乃终有庆也。本义谓:东北虽丧朋,然反之西南,则终有庆矣。不知如何?反之西南也不可晓。(王恕玩易意见,据山东省图书馆藏明正德元年刻本影印,463页)此处王恕阐述自己观点之后,引入朱熹的观点,
9、使意思更加丰富和明白。三是玩易意见对周易象篆的疏解。试列举一二:1、睽·初九·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或曰避恶如畏蛇蝎。今言见恶人以辟咎也。何与?意见曰:恶人来见就与之相见,则恶人不怨怒,是辟咎也。(王恕玩易意见,据山东省图书馆藏明正德元年刻本影印,467页)这就是王恕的见解“恶人来见就与之相见,则恶人不怨怒”就是防止了矛盾的激化,就是“辟咎”。而象篆的意思“辟恶人”就是“辟咎”,和王恕的观点相比,显然王恕的观点比较深刻,社会实用性强。2、泰·象以左右民。意见以为民欲左之则左之,民欲右之则右之,使民宜之,无不得其宜也。这里是对泰·象的解释体现了王恕的民本
10、宜民思想。(王恕玩易意见,据山东省图书馆藏明正德元年刻本影印,467页)3、大过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王恕意见以为:既灭顶,凶如何?又无咎,且无咎者,善补过也。若筮得此爻者,不知以凶断之乎?以无咎善补过断之乎?以此推之,“无咎”二字,疑衍而“不可咎也”之说,亦恐有误而非象传之本义矣。(王恕玩易意见,据山东省图书馆藏明正德元年刻本影印,462页)四是玩易意见对周易·系辞的疏解。试列举一二:1、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意见以为:今之危者,乃昔之以其位为可常安而不虑危,以至于危也。今之亡者,乃昔之以其身为可长存而不虑亡以至于亡
11、也;今之乱者,乃昔之以其世为可常治而不虑乱以至于乱也,是故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所以常治也。(王恕玩易意见,据山东省图书馆藏明正德元年刻本影印,474页)这是王恕对辞意做了更加深入的注释和说明,以古昔对比的手法,使阐述更加明了了。2、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意见以为:鲜不及矣。说不通或疑是“鲜不败矣”之误。(王恕玩易意见,据山东省图书馆藏明正德元年刻本影印,474页)此句王恕对“鲜不败矣”提出质疑,使句意更加畅通。小结:王恕对周易卦辞、爻辞,篆,象篆系辞疏解,体现了他重视易学,敢于质疑的精神,并以易学之道行君子之风的风范。同时还可以看出他的版本校勘的本领。王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