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同等学力经济大纲答案西经排版28页

上传者:伊** 2022-07-01 15:09:29上传 DOCX文件 66.31KB
同等学力经济大纲答案西经排版28页_第1页 同等学力经济大纲答案西经排版28页_第2页 同等学力经济大纲答案西经排版28页_第3页

《同等学力经济大纲答案西经排版2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等学力经济大纲答案西经排版28页(2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九回:西经上(注意理解,莫死记硬背,计算题做法要背)第一章、需求和供给一、名词解释1、需求: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根据这一定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必须具备意愿和购买能力两个特征。需求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2、供给: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这一定义,生产者对某种商品的供给必须具备意愿和能力两个特征。3、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相反,随着商品价格

2、的降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增加。即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这一规律被称为需求规律。4、供给规律: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增加;相反,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减少。即生产者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这一规律被称为供给规律。5、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是该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供求力量达到一种平衡时,价格或价格机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时,所决定的市场价格就被称为均衡价格,而供求相等的数量被称为价格数量。6、比较静态分析:比较分析不同静态状态的方法。当一个

3、经济模型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将对内生变量均衡值产生影响。比较静态分析考察这种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与动态分析不同,比较静态分析忽略内生变量的变动过程,只考察原有的条件变化,新的均衡与原有均衡之间的差异。7、需求的价格弹性:度量了相应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8、需求的收入弹性:在收入水平变化时,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反应的敏感程度,是购买者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Ey=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当0Ey1时,称为高收入弹性;当EyMPK/rK,这时把用K的一单位成本用于购买L将会在保持

4、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总产量,从而增加利润。因此,追求技术上的最优恰好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相一致。*4、试说明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短期总产量曲线表现为一条先增后减的曲线。受总产量曲线的支配,短期总成本曲线则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偶关系。根据定义:边际成本MC=rL/MPL平均成本AVC= rL/APL 可知,厂商的边际成本与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产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这就意味着,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下,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先增后减,从而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一定

5、是先减后增的,即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呈现U形。而且,由于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交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点,故平均成本一定与边际成本相交于平均成本最低点。总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增。由于边际成本是先减后增的,且反映了总成本增加的速度,因而总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递减阶段,增长速度越来越慢;相反,总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递增阶段,增长速度加快。*三、计算与证明1、(2006)已知厂商的生产函数为y=10L3L2,其中L为雇用工人的数量。试求:(1)、厂商限定劳动投入量的合理区域?(2)、若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价格P=5,现行工资率rL=10,企业应雇用多少工人?解:由生产函数可以求得厂商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A

6、PL=(10L-3L2)/L=10-3L (1)MPL=10-6L (2)当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交,即APL=MPL 时,决定最低的劳动投入量:将(1)、(2)代入, 10-3L=10-6L 得L=0当边际产量为零,即MPL=0时,决定劳动投入量的最大值:10-6L=0得L=5/3可见,该厂商的合理投入区为0,5/3。厂商雇用劳动的最优条件为PMPL=rL 5(10-6L)=10 L=4/3 即劳动的最优投入量为4/3个单位。2、(2003,2008年)厂商的生产函数为y=24L1/2K2/3,生产要素L和K的价格分别为rL=1和rk=2。试求:(1)、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2)、如果资本

7、的数量K=27,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3)、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解:根据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MPL/rL=MPK/rK 得(12L-1/2K2/3)/1=(16L1/2K-1/3)/2得2L=3K,即为劳动与资本最优组合。短期成本函数由下列二方程组所决定: y=f(L,K) c=rLL+rKK() 即y=24L1/2272/3c=L+227解得c=(y/216)2+54长期成本函数由下列三条件方程组所决定:y=f(L,K)c=rLL+rKKMPL/rL=MPK/rK即 y=24L1/2K2/3 c=L+2K 2L=3K从生产函数和最优组合这两个方程中求得L=y6/7/15362/7和K=(2

8、/3)(y6/7/15362/7)代入到第二个方程中得到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c=5/(315362/7) y6/7*3、证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必然会在生产扩展曲线上选择投入组合。回答三个问题:利润最大化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一致性;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生产扩展线方程的概念,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一致性。)厂商的利润TRTCPQTC,将其对生产要素求一阶导数令其为零以寻求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设该厂商仅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即Qf(L,K)Q0,TCrLL+rKK则分别对L,K求偏导数得: P rL0,P rK0,按边际产量的定义替换并将两式相除得:MPL/MPKrL

9、/rK。此即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入组合。又由生产扩展线的定义为一系列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的连线,等产量线上任意一点切线的斜率为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MPL/MPK,而等成本线为CrLL+rKKC0,其斜率为rL/rK,因此可得生产扩展线的方程为MPL/MPKrL/rK,与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入组合相同。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必然会在生产扩展曲线上选择投入组合。*第四章 、市场理论一、名词解释1、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总收益是指厂商按照一定的价格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出所获得的全部收入,表示为:TR=p(y)y。平均收益指厂商平均每单位产量所获得的收入,AR=TRy=p(y)。边际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58101.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