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xx



《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x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xx(50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团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汇报2014年12月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二二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六六教学条件教学条件五五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基本情况一一专业特色专业特色八八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四四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三三目 录专业基本情况一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基本情况 本专业已有11年的办学经验,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制定教学方案,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累计招生人数537人,已毕业 523 人,目前在校生 14 人,1
2、2级学生4 人,13级学生10 人。10级学生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总获取率(以每人一证统计)为 94 %,11级学生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总获取率(以每人一证统计)为 100 %。 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二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苏维埃苏维埃电气化电气化(一)专业设置依据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一)专业设置依据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专业就业岗位分析专业就业岗位分析生生产产线线调调试试员员电电气气设设备备维维修修员员较先进较先进电气自电气自动化操动化操作及智作及智
3、能性操能性操作人员作人员电电气气产产品品营营销销员员发展、成长发展、成长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工工厂厂技技术术骨骨干干班班组组长长等等基基层层管管理理者者首次岗位首次岗位发展岗位发展岗位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1、专业建设培养方案(1)专业建设培养目标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属于宽口径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技能操作能力,具有较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获得“维修电工”中高级技能证书、电气CAD绘图员。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2)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政治思想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4、观,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政治上合格,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品德职业素质:职业素质:爱岗敬业,主动工作,细心,负责,热情周到,诚实守信,机智,身心健康,情趣不俗,仪表优雅 英语能力:英语能力:英语读、写、听的基本能力,掌握必要的词汇和专业词汇,能查阅专业资料 计算机英语能力计算机英语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硬件结构及组成,掌握常见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能运用计算机语言编程和使用 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具有维修电工中高级技能;具有电气CAD绘图技能;能进行一般的电气安装、调试与维修的基本能力。基本素质通用职业技能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技术能力1、具有一定的分析计算电路能力、
5、具有一定的分析计算电路能力2、能正确的使用常用电工仪表、能正确的使用常用电工仪表3、能正确阅读和绘制电气图纸、能正确阅读和绘制电气图纸4、会使用各种电子器件进行安装调试的能力、会使用各种电子器件进行安装调试的能力5、具有选择传感器的能力、具有选择传感器的能力6、具有选用低压电器、电机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具有选用低压电器、电机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7、具有能够对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正常维护管理的能力、具有能够对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正常维护管理的能力8、掌握、掌握PLC、单片机在实际中的应用、单片机在实际中的应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3)职业资格能力培养全国计算机等
6、级证书 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 计算机辅助设计高级绘图员 维修电工中级工维修电工高级工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2、专业建设规划(1)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改变计分方法。实践课学习成绩与理论授课成绩分离,单独计入学生成绩,以考工成绩代替实训综合成绩。 制定独立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增加实践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 改变某些课程的授课方式,对于过去以理论课形式开设的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改用以实验课、实习课形式开设。 积极
7、采用新方法、新手段,多种形式地开展实践性教学。 在毕业设计环节中,选择与企业相适应的课题进行设计。 (2)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3)建立健全的保障措施政策保障: 学院自2009-2010学年开始,对教学体系实行学年教学工作专项指标考核,由教务处具体负责实施。组织保障: 专业建设小组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及其有关教师组成;综合考评由院教学督导小组及有关教师组成。考核保障: 每学期结束前进行专业自测,以查找差距,落实整改措施。 考核分为自评和他评两个阶段,自评由系组织实施,他评由院组织综合考评小组实施。 自评小组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及其有关教
8、师组成;综合考评组由院教学督导小组及有关教师组成。 系部必须根据工作成绩和经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四部分编写自评总结。资金保障: 学院规定与企业联合开展教科研究,给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或给学院带来明显效益与声誉的项目,学院酌情给予10004000的奖励。 (均来源于学院(均来源于学院文件相关规定)文件相关规定)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三)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三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一)课程体系三个结合 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结合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课
9、程改革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成 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基本素质要求公共基础部分 9门课程职业基础部分 7门课程职业方向部分 9门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职业技能实训 8项实训毕业顶岗实习1、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形式与政策等。2、职业基础课: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3、职业方向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测量仪表、工厂供配电技术、变频器与触模屏技术、发电技术、 PLC应用技术、建筑电气技术、机床电路故障诊断与维修等。4、职
10、业技能实训:认识实训、电子技能实训、普通车工实训、维修电工实训、PLC实训、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低压电气装配工实训等。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 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 故障分析和维修故障分析和维修 电机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电机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器的应用及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及编程 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岗位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岗位 机电产品、设备营销机电产品、设备营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岗位定位岗位定位专业岗位与课程设置 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传感器与检测与电气控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技术、机电
11、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及相关实训维修及相关实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测量仪表、工厂供配电技术、量仪表、工厂供配电技术、PLCPLC应用技术、建筑电气技术应用技术、建筑电气技术、及相关实训、及相关实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生职业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形式与政发展与就业指导、形式与政策及相关专业基础课策及相关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二)“双证书”教育 学生毕业时在取得毕业证学生毕业时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获得岗位职业资书的同时也获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格证书。电气自动化专业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序号职业资格证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