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水系综合



《第十讲 水系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讲 水系综合(2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 陆地水系的综合包括河流、湖泊与水库、渠道与运河、井泉等几个方面。一、河流的制图综合一、河流的制图综合 (一)河流的选取 1河流的选取标准 在编绘地图时,河流的选取通常按事先规定的河流选取标准(通常是一个长度指标)进行的。为了准确地确定该地区河流的选取标准,应先量算该区的河网密度,对河网密度进行分级,才能确定其选取标准。 (1)河网密度 河网密度是确定选取标准的依据。它用河网密度系数表示,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长度,表示为: 在地图数据库中,可以量算出河流的总长和区域面积,这项系数很容易得到。在不具备地图数据库时,可以用(66)式来估算: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该式是建立在统计基础上的,其中的面积是某
2、个河系的流域面积而不是任意的区域面积,条数当然是指该河系的河流条数,它们都应是完整的河流。C随地区的条件有微小变化,一般情况下它为1.5,在河网密度大的地区它接近于1.4,河流比较少的地区可取1.6。 (2)河流选取标准 实地上河网密度系数的分布是连续的,新编图上河流的选取范围是有限的,例如通常的选取标准在0.5-1.5cm之间。为此,实用上常常是将实地河网按密度进行分级,然后在不同密度区中确定选取标准。 表6-3是我国地图上河流选取标准的参考数值。有规范的地图应以规范的规定为准。 在地图的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河流选取标准通常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临界值,即一个范围值。这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河系类型
3、或不同密度区域间的平稳过渡而采取的措施。 在不同类型的河系中,小河流出现的频率不一致,例如,对于同样密度级的区域,羽毛状河系、格网状河系可采用低标准,平行状河系、辐射状河系可取高标准。 为了不使各不同密度区之间形成明显的阶梯,通常在交错地段高密度区采用高标准,低密度区采用低标准。 2河流的选取 (1)河流选取的基本规律 河流选取结果应符合一般的选取规律,它主要表现为: 河网密度大的地区,小河流多,既便是规定用较低的选取标准,其舍去的条数和密度系数仍然较大。河网密度小的地区,舍去的比较少; 保持各不同密度区间的密度对比关系;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河流舍弃愈来愈多,实地密度不断减小,图上密度却不
4、断增大。为此选取标准的上限应逐渐增大。例如,1:10万地图上选取的上限可定为1.0或1.2cm,1:100万或更小比例尺地图上,其上限可定为1.5cm或更高。这是由于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河流长度按倍数缩小,地图面积却以长度的平方比缩小,所以,尽管舍去较长的河流,视觉上看到图面的河网密度还在不断增大。提高选取标准的目的在于尽量降低图面上的河网密度,以免造成错觉。 (2)选取河流的程序 在选取河流时,通常应先选取主流及小河系的主要河源,然后以每个小河系为单位从较大的支流逐渐向较短的支流,根据确定的选取标准对其逐渐加密、平衡,实现上述选取规律。 (3)选取标准和选取条数 在地图数据库中,根据给定的
5、长度标准,可以查出低于这个尺度的河流的条数,这就是编图时应当舍去的河流。 在选取标准和河流条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统计关系,即 根据(6-7)、(68)、(69)式,可以把任何一个具体区域中的选取标准转化为应当选取到地图上的河流的条数。 (4)一些超越河流选取标准的特例 有一些河流,虽然小于所规定的选取标准,也应把它选取到地图上:表明湖泊进排水的惟一的小河;连通湖的小河;直接入海的小河;干旱地区的常年河;大河上较长河段上惟一的小河等。 另外一些河流,尽管其长度大于选取标准,但由于河流之间的间隔较小,例如通常定为3mm,也会把它舍掉。 (二)河流的图形概括 概括河流的图形,目的在于舍弃小的弯曲,突
6、出弯曲的类型特征,保持各河段的曲折对比关系。 1河流弯曲的形状 河流的平面图形受地貌结构、坡度大小、岩石性质、水源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河段具有特定的弯曲形状。 河流的弯曲分为简单弯曲和复杂弯曲,简单弯曲包括(图614): 微弯曲:是一种浅弧状弯曲,山地河流多具有这种类型的弯曲(图614a)。 钝角形弯曲:河流弯曲成钝角形,转折较明显,河流弯曲同谷地弯曲一致,河流的上游以下切为主时形成这种弯曲(图6。14b)。 近于半圆形的弯曲:河流弯曲成半圆形的弧状,过渡性河段和平原河流上旁蚀作用增强,逐渐形成这类弯曲(图614c)。 套形弯曲:弯曲超过半圆,在平原上,在没有大量发育汉流、辫流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