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基于vhdl电子密码锁的设计说明书

上传者:建*** 2022-06-04 03:58:57上传 DOCX文件 783.87KB
基于vhdl电子密码锁的设计说明书_第1页 基于vhdl电子密码锁的设计说明书_第2页 基于vhdl电子密码锁的设计说明书_第3页

《基于vhdl电子密码锁的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vhdl电子密码锁的设计说明书(4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FPGA/VHDL是近几年集成电路中发展最快的产品。由于FPGA性能的高速发展以及设计人员自身能力的提高,可编程逻辑器件供应商将进一步扩大可编程芯片的领地,将复杂的专用芯片挤向高端和超复杂应用。据IC Insights的数据显示,FPGA市场从1999年的29亿美元增长到去年的56亿美元,几乎翻了一番。Matas预计这种高速增长局面以后很难出现,但可编程逻辑器件依然是集成电路中最具活力和前途的产业。本文介绍的VHDL密码锁应具有如下功能:密码预先存入寄存器中,开锁时,输入密码存入另一寄存器中,当按下“确定”键时,启动比较器,比较两个寄存器中的内容,当结果相同时开锁;当结果不同时不开锁。用户需要

2、修改密码时,先开锁,再按“设定密码”,清除预先存入的密码,通过键盘输入新的2位十进制码,按“确定”完成。关键词:VHDL,密码锁,矩阵目录摘要1目录2一、设计要求3二电路组成3三功能电路的设计41、总体设计框图42、键盘接口电路43时序产生电路64键盘扫描电路75键盘消抖电路86键盘译码电路107按键存储电路13(1)SISO串行输入/串行输出14(2)SIPO-串行输入/并行输出15(3)PISO-并行输入/串行输出16(4)PIPO-并行输入/并行输出178密码设置和比较模块189电锁控制电路设计19(1)数字按键输入部分19(2)功能键输入部分19(3)三种工作模式19附件1:程序清单2

3、0一、设计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字电子密码锁,密码为6位。功能1、密码输入:每按下一个键,要求在数码管上显示,并依次左移;2、密码清除:清除密码输入,并将输入置为”000000”;3、密码修改:将当前输入设为新的密码;4、上锁和开锁。二 电路组成为达到以上功能,可将电子密码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键盘接口电路键盘矩阵、键盘扫描、键盘消抖、键盘译码及按键存储。2、电锁控制电路:数字按键输入、存储及清除。功能按键的设计。密码清除、修改与存储。电锁的激活与解除。3、输出显示电路BCD 译码、动态扫描电路。三 功能电路的设计1、总体设计框图2、键盘接口电路矩阵式键盘工作原理:矩阵式键盘是一种常见的输入装

4、置,在计算机、电话、手机、微波炉等各工电子产品中被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为一34 矩阵式键盘。矩阵式键盘以行、列形式排列,图中为4 行3 列,键盘上的每一个按键盘其实是一个开关电路,当某键被按下时,该按键所对应的位置就呈现逻辑0 的状态,键盘的扫描可以以行扫或列扫方式进行,图中为行扫方式,KEYR3KEYR0 为扫描信号,其中的某一位为0 即扫描其中的一行,具体见表1-1.键盘扫描信号KEYR3 与第一行相连,KEYR2 与第二行相连,依此类推。很显然,扫描信号的变化顺序为:0111、1011、1101、1110,周而复始。在扫描的过程中,当有键按下时,对应的键位就为逻辑0状态,从而从KEYC2.

5、0 读出的键值相应列为0.具体情况如表1-2 所示:若从KEYC2.0 读出的值全为1 时,表示没有键被按下,则不进行按键的处理。如果的键被按下,则将KEYC2.0 读出的送至键盘译码电路进行译码。表1-2 键盘扫描与其对应的键值的关系时序产生电路:时序电路的产生:在一个系统的设计中,往往需要多种时钟信号,最为方便的方法是利用一个自由计数器来产生各种需要的频率。本电路需要:系统主时钟、消抖取样时钟和动态扫描时钟。3时序产生电路有如下VHDL 程序,请分析其输出结果: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ARITH

6、.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free_counter ISPORT (CLK : IN STD_LOGIC ;CLK_A : OUT STD_LOGIC ;CLK_B : OUT STD_LOGIC_VECTOR(1 DOWNTO 0) ;END free_counter ;ARCHITECTURE a OF free_counter ISSIGNAL Q :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BEGINPROCESS (CLK)BEGINIF CLKEVENT AND CLK = 1 THENQ = Q

7、+ 1;END IF;END PROCESS;CLK_A = Q(1) ;CLK_B = Q(4 DOWNTO 3) ;END a ;分析:首选信号Q 建立一个9 位自由计数器,对输入主时钟进行降频处理;使用CLK_A=Q(1)语句,取得一个脉冲波形,对主时钟进行2 分频,其值为0、1、0、1;使用CLK_B=Q(4 DOWNTO 3)语句,取得一脉冲序列,依次为00、01、10、11、00.;4键盘扫描电路目标:提供键盘扫描信号,即表1-1 中的KEYR3.0,变化顺序依次为0111、1011、1101、1110.。依次重复出现。程序清单:LIBRARY ieee;USE ieee.std_

8、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scan ISPORT (CLK : IN STD_LOGIC ;CLK_SCAN : OUT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END scan ;ARCHITECTURE a OF scan ISSignal S : STD_LOGIC_VECTOR(1 DOWNTO 0);SIGNAL Q: STD_LOGIC_VECTOE(3 DOWNTO 0);BeginPROCESS (Clk)Begin

9、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Q = Q+1;S :=Q(3 DOWNTO 2);END IF;END PROCESS;-排错!SCAN_OUT= 1110 WHEN S=0 ELSE1101 WHEN S=1 ELSE1011 WHEN S=2 ELSE0111 WHEN S=3 ELSE1111;END a ;说明:程序中,S 信号是用来产生扫描信号的四个状态,Q 是为了对输入主时钟进行降频处理。5键盘消抖电路因为按键大多是机械式开关,在开关切换的瞬间会在接解点出现来回弹跳的现象,其现象可用图1-2表示:由图可见,虽然只是按了一次键,实际产生的按键信号却不只跳动一次,

10、经过取样信号的检查后,将会造成误码判,认为是按了两次键。如果调整取样频率,可以发现抖现象得到了改善。按键信号:取样信号:取样结果:调整取样频率后的情况如下:程序清单: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LIBRARY altera;USE altera.maxplus2.ALL;ENTITY debouncing ISPORT(d_in, clk : IN STD_LOGIC;dd1, dd0, qq1, qq0 : OUT STD_LOGIC ;d_out,d_out1 : OUT STD_LOGIC);END debouncing ;ARCHI

11、TECTURE a OF debouncing ISsignal vcc, inv_d : std_logic ;signal q0, q1 : std_logic ;signal d1, d0 : std_logic ;BEGINvcc = 1 ;inv_d vcc , q = q0 , clk = clk, clrn = inv_d , prn = vcc);dff2 : dff PORT MAP (d =vcc , q = q1, clk = clk, clrn = q0 , prn = vcc);process (clk)begin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d

12、0 = not q1;d1 = d0;end if ;end process ;dd0 = d0; dd1 = d1; qq1 = q1; qq0 = q0;d_out = not (d1 and not d0);d_out1 = not q1 ;END a;6键盘译码电路从前面所述的键盘扫描电路的输出可以看出,扫描得到的信号规律性不强,例如数字键主要用来输入数字,但键盘扫描输出无法拿来直接使用,必须对其进行译码才能使用。如表所示,只要使用casewhen 或when else 语句,便可完成设计。键盘译码程序清单: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

13、L;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KEYBOARD_DEC1 ISPORT (clk : IN STD_LOGIC ;CLK_KEYBOARD : IN STD_LOGIC_VECTOR (1 downto 0);C: IN STD_LOGIC_VECTOR (2 downto 0); -key code after debounceout_numb : 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 for numb. keyout_func : OUT

14、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 for func. keyflag_numb : OUT STD_LOGIC ; -flag for numb. keyflag_func : OUT STD_LOGIC -flag for func. keyKEYR3.0 KEYC2.0 对应的按键译码输出功能011 1 0001 数码输入0111 101 2 0010 数码输入110 3 0011 数码输入011 4 0100 数码输入1011 101 5 0101 数码输入110 6 0110 数码输入011 7 0111 数码输入1101 101 8 1000 数码输入1

15、10 9 1001 数码输入011 0 0100 激活电锁1110 101 0000 数码输入110 00017);END KEYBOARD_DEC1 ;-*ARCHITECTURE a OF KEYBOARD_DEC1 ISsignal FF : std_logic ; -FLAG OF FUNC.signal FN : std_logic ; -FLAG OF NUMB.signal Z : std_logic_VECTOR(4 downto 0) ; -SCAN CODEsignal F :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 -FOR FUNC. CODEsi

16、gnal N :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 -FOR NUMB. CODEBEGINPROCESS(clk)beginZ N N N N N N N N N N N F F F = 1000 ;end case ;END IF ;end process ;FN = NOT ( N(3) AND N(2) AND N(1) AND N(0) ) ;FF = ( NOT F(3) AND F(2) AND NOT F(1) AND NOT F(0) OR (NOT F(3) AND NOT F(2) ANDNOT F(1) AND F(0) ) ;-CONNEC

17、TIONFLAG_NUMB = FN ;8FLAG_FUNC = FF ;OUT_NUMB = N ;OUT_FUNC = F ;END a;说明:1、键盘译码电路除了负责将键盘送出的数据进行译码外,另外就是在译码的同时,必须判别所按下的是数字键还是功能键。2、若为数字键,则 flag_numb=1,且out_num 输出BCD 码,并送往显示电路。3、若为功能键,则 flag_func=1,且out_func 输出4 位码,并送往电锁控制电路。7按键存储电路因为每次按键都会产生新的数据,可能会覆盖前面的数据,所以需要一个按键存储电路,将键盘扫描译码后的结果记录下来。这一功能可以用移位寄存器来

18、实现。常见的移位寄存器的下列四种:A.串行输入/串行输出(SISO)B.串行输入/并行输出(SIPO)C.并行输入/串行输出(PISO)D.并行输入/并行输出(PIPO)(1)SISO串行输入/串行输出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siso ISPORT(DATA_IN :IN STD_LOGIC;CLK :IN STD_LOGIC;DATA_OUT :OUT STD_LOGIC);END siso ;ARCHITECTURE a OF siso ISSIGNAL Q: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19、BEGINPROCESS(CLK)BEGINIF CLKEVENT AND CLK = 1 THENQ(0) = DATA_IN;FOR I IN 1 TO 3 LOOPQ(I) = Q(I-1);END LOOP;END IF;END PROCESS;DATA_OUT = Q(3);END a;(2)SIPO-串行输入/并行输出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sipo ISPORT(D_IN :IN ST

20、D_LOGIC;CLK :IN STD_LOGIC;D_OUT :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END sipo;ARCHITECTURE a OF sipo ISSIGNAL Q: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PROCESS(CLK)BEGINIF CLKEVENT AND CLK = 1 THENQ(0) = D_IN;FOR I IN 1 TO 3 LOOPQ(I) = Q(I-1);END LOOP;END IF;END PROCESS;D_OUT = Q;END a;(3)PISO-并行输入/串行输出LIBR

21、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piso ISPORT(DATA_IN :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CLK :IN STD_LOGIC;nLOAD :IN STD_LOGIC;DATA_OUT :OUT STD_LOGIC);END piso;ARCHITECTURE a OF piso ISSIGNAL Q: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PROCESS(nLOAD,CLK)BEGINIF nLOAD = 0 THENQ = DATA_IN;ELSIF CLKE

22、VENT AND CLK = 1 THENq(1) = Q(0) ;FOR I IN 1 TO 3 LOOPQ(I) = Q(I-1);END LOOP;END IF;END PROCESS;PROCESS(nLOAD,CLK)BEGINIF nLOAD = 0 THENDATA_OUT = 0;ELSIF CLKEVENT AND CLK = 1 THENDATA_OUT = Q(3);END IF;END PROCESS;END a;(4)PIPO-并行输入/并行输出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AR

23、ITH.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piso ISPORT(DATA_IN :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CLK :IN STD_LOGIC;DATA_OUT :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END piso;ARCHITECTURE a OF piso ISSIGNAL Q: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PROCESS(nLOAD,CLK)BEGINIF CLKEVENT AND CLK = 1 THENQ=DATA_I

24、N;DATA_OUT=Q;END IF;END PROCESS;END a;8密码设置和比较模块该模块代码如下:process (a,reset,q,enter,set,clk)beginif clk=1 and clkevent thenif reset=1 then ab=0;elsif enter=1 thenif set=1 thennum=q;dv=a;elsIF dv=a and q=num then ab=1;elsif qr3 then qr=qr+1;else alarm=1;end if;end if;if ab=1 and lockopen=1 then opn=1;el

25、sif reset=1 then opn=0;else opn=0;end if;end if;end procee;该模块由一个进程描述。设计思想是当按下#键后,如果紧接着按下*键,则系统记录在此之前所输入的数字作为设定的密码,这一功能是一方面用dv=a 来实现十位十进制数的锁存,另一方面用num=q 语句来记录实际输入的要设定的密码位数,我认为这是一种用简单代码实现密码位数可随意更改的功能的较好的方法;当按下#键后,如果紧接着没有按下*键,则系统就将刚才输入的数字与原来设定的密码进行比较,如果正确则会在紧接着按下lockopen键后控制opn引脚输出高点平驱动开锁电磁铁开锁;如果输入密码错

26、误,则在按下lockopen键后不进行开锁操作并使错误密码输入次数计数器qr 加一,并通过qr 不等于零驱动时间记录模块记录下错误密码输入的次数和时间,同时等待下一次密码输入,如果qr=3 即累记记录下错误密码输入次数达到三次,则系统通过信号alarm 驱动报警模块发出警报。9电锁控制电路设计电锁控制电路是整个电路的控制中心,主要完成如下功能:(1)数字按键输入部分如果输入数字键,第一个数字会从显示器的最右端开始显示,此后每新按一个数字时,显示器上的数字必须往左移动一位。若想要更改输入的数字,可按退格键来清除前一个输入的数字,或按清除键清除输入的所有数字,再重新输入4 位数字。既然设计的是四位

27、电子密码锁,当输入的数字键超过 4 位时,电路不应理会。(2)功能键输入部分退格键:只清除前一个输入的数字。清除键:清除所有输入。密码核对:在密码更改,开锁之前必须先核对密码。密码变更:按下此键将目前输入的数字设定为新的密码。激活电锁:上锁,上锁之前必须先设定密码才能上锁。解除电锁:检查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正确才开锁。万用密码:电锁维护者使用。(3)三种工作模式附件1:程序清单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资料。它既是本科学生开始从事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进行研究的适

28、当表述,还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基本训练环节之一,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1、论文结构及要求论文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几部分。1.1 题目论文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不应超过25字,原则上不得使用标点符号,不设副标题。1.2 摘要与关键词1.2.1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摘要均要求用中、英两种文字给出,中文在前。摘要应扼要叙述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或结论,文字要精炼,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摘要一般

29、应在300字左右。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1.2.2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1.3 目录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1.4 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1.4.1 绪论绪论一般作为论文的首篇。绪论应说明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管类论文的绪论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与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

30、问题。绪论只是文章的开头,不必写章号。毕业设计(论文)绪论部分字数不多于全部论文字数的1/4。1.4.2 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要求参照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第五章。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1.4.3 结论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不加章号。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设计(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一般为4001000字。1.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论文的取材来源和广博程度。论文中要注重引用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

31、献。对理工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应在15篇以上,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8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对文科类、管理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1020篇,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8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在论文正文中必须有参考文献的编号,参考文献的序号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不宜做为参考文献引用。但对于工程设计类论文,各种标准、规范和手册可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1.6 致谢对导师和

32、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1.7附录如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译文及外文文献复印件、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有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2、论文书写规定2.1 论文正文字数理工类 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20 000字。文管类 论文正文字数1200020000字。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少于7 000字。外语类 论文正文字数800010000个外文单词。艺术类 论文正文字数3 0005 000字。2.2 论文书写本科生毕业论文用B5纸计算机排版、编辑与双面打印输出。论文版面设置为:毕业论文B5纸、纵向

33、、为横排、不分栏,上下页边距分别为2.5cm和2cm,左右页边距分别为2.4cm和2cm,对称页边距、左侧装订并装订线为0cm、奇偶页不同、无网格。论文正文满页为29行,每行33个字,字号为小四号宋体,每页版面字数为957个,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页眉。页眉应居中置于页面上部。单数页眉的文字为“章及标题”;双数页眉的文字为“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页眉、页脚cmcm。页码。页码用小五号字,居中标于页面底部。摘要、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2.3 摘要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同,在语法、用词和书写上应正确无误,摘

34、要页勿需写出论文题目。中、外文摘要应各占一页,编排装订时放置正文前,并且中文在前,外文在后。2.4 目录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中、外文摘要;正文章、节题目;参考文献;致谢;附录。正文章、节题目(理工类要求编写到第3级标题,即.。文科、管理类可视论文需要进行,编写到23级标题。)2.5 论文正文2.5.1 章节及各章标题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2.5.2 层次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格式见表1和表2。表1 理工类论

35、文层次代号及说明层次名称示例说明章第1章章序及章名居中排,章序用阿拉伯数字节1.1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1字,下面阐述内容另起一段条1.1.1 款1.1.1.1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1字,下面阐述内容在标题后空1字接排项(1)题序空2字书写,以下内容接排,有标题者,阐述内容在标题后空1字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表2 文管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章节条款项一、(一)1.(1)居中书写空2字书写空2字书写空2字书写空2字书写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2.6 参考文献正文中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

36、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铣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经济、管理类论文引用文献,若引用的是原话,要加引号,一般写在段中;若引的不是原文只是原意,文前只需用冒号或逗号,而不用引号。在参考文献之外,若有注释的话,建议采用夹注,即紧接文句,用圆括号标明。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应按文中引用先后次序规定如下:著作图书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翻译图书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译者出版地:

37、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学术刊物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学术会议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序号研究生名学位论文题目出版地学校(或研究单位)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西文文献中第一个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日文文献中的汉字须用日文汉字,不得用中文汉字、简化汉字代替。文献中的外文字母一律用正体。作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前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

38、写置前,作者姓置后。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两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略“出版年”。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参考文献序号顶格书写,不加括号与标点,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序号应按文献在论文中的被引用顺序编排。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若同一文献中有多处被引用,则要写出相应引用页码,各起止页码间空一格,排列按引用顺序,不按页码顺序。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示例见附录1。2.7 名词术语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

39、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文管类专业技术术语应为常见、常用的名词。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2.8 计量单位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GB310031021993,见附录2),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非物理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t/(人a)”等。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

40、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 000kg”。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45分”,不能写成“8h45min”。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2.9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按照GB310031021986及GB71591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2.10 数字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参照附录3)。2.11 公式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

4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2中的第一个公式为(-1)等。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若分母部分为乘积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a/(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a/b)cosx。2.12 插表表格不加左、右边线。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排写(见附录4)。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

42、,加圆括号(见附录4中的例2)。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见附录4中的例2)。表内文字说明不加标点。文管类的插表在表下一般根据需要可增列补充材料、注解、附记、资料来源、某些指标的计算方法等。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表题用五号字,表内文字及表的说明文字均用五号字,中文用宋体。表格容量较大,必要时表格也可分为两段或多段(这只能发生在转页时),转页分段后的每一续表的表头都应重新排字,重排表头的续表上方右侧应注明(续表)字样。2.13 插图

43、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2.13.1 制图标准插图应符合技术制图及相应专业制图的规定。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应符合附录5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附录6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流程图:符合国家标准。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2.13.2 图题及图中说明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编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

44、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图题用五号字,图内文字及说明均用五号字,中文用宋体。2.13.3 插图编排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2.13.4 坐标单位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除无单位者(如标示值)之外,必须注明坐标单位。2.13.5 论文中照片图及插图毕业论文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或数码像机图片),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

45、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毕业论文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对于复杂的引用图,可采用数字化仪表输入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图稿。2.14 附录理工类论文附录的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附录顺序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文献的中文译文及外文复印件等。文管类论文附录序号相应采用“附录一”、“附录二”等。3、论文排版要求3.1 纸张要求及页面设置名称格式要求纸张B5(182257),幅面白色页面设置上下页边距2.5cm和2cm,左右页边距2.4 cm和2cm,页眉、页脚分别为1.8cm和1.7cm,对称页边距、左侧装订并装订线为0cm、奇偶页不同、无网格页眉宋体字五号居中页码宋体字小五号居中3.2

46、 封面(详见模版、B5纸单面打印)名称格式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宋体字小二号,行距固定值25磅 ,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要求字体居中论文题目黑体字二号,行距固定值25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论文题目中文字数不得超过25字,要求字体居中填写姓名宋体字小三号, 行距固定值20磅 , 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要求字体居中大学楷体字小二号,行距固定值20磅, 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每字间空1格,要求字体居中年月宋体字小三号,行距固定值20磅, 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日期为论文提交日期,要求字体居中3.3 封面2(详见模版、B5纸单面打印)名称格

47、式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宋体字小二号,行距固定值25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要求字体居中论文题目黑体字二号,行距固定值25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论文题目中文字数不得超过25字,要求字体居中学院(系)宋体字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字体左对齐专业同上学生姓名同上学号同上指导教师同上答辩日期同上3.4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任务书(单面打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B5纸,单面打印,不编页码3.5 中、英文摘要名称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标题摘要:黑体字小二居中,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1行Abstract: Times New Roman体小二号居

48、中,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1行段落文字宋体字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关键词同上,“关键词”三字加粗同上,“Key Words”两词加粗页码罗马大写数字,Times New Roman体小五号字罗马大写数字,Times New Roman体小五号字3.6 目录名称示例格式要求标题目录黑体字小二号居中,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1行各章目录格式范例黑体字小四号, 行距固定值20磅,两端对齐,页码右对齐节标题目录格式范例宋体字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两端对齐,页码右对齐,左缩进2字符条标题目录格式范例宋体字小四号,

49、行距固定值20磅,两端对齐,页码右对齐,左缩进3字符(条标题目录文科左缩进2字符)页码格式范例罗马大写数字,Times New Roman 体小五号字3.7 正文名 称示例格式要求理工论文文科论文各章标题 第1章 一、黑体字小二号居中,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1行,理工类章序号与章名间空一个汉字节标题1.1 (一)黑体字小三号,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理工类题序与题名间空一个汉字条标题1.1.1 1、黑体字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理工类题序与题名间空一个汉字款标题1.1.1.1 (1)黑体字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理工类题序

50、与题名间空一个汉字正文段落文字宋体字小四号,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行距固定值20磅(段落中有数学表达式时,可根据表达需要设置该段的行距)3.8 其它名 称格式要求结论标题要求同各章标题,正文部分:宋体字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参考文献标题要求同各章标题,正文部分:宋体字小四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致谢标题要求同各章标题,正文部分宋体字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附录标题要求同各章标题,正文部分:宋体字小四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

51、行距固定值20磅,(段落中有数学表达式时,可根据表达需要设置该段的行距),装订时附录内容加封面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意见表B5纸,单面打印,不编页码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表B5纸,单面打印,不编页码Word 2003文档排版,详见教务处网页-“文档下载”-“实践教学用表”中毕业设计/论文模版,下载的模版文档会变形需要进行整理。2.未注明事宜,请查看撰写规范有关要求。4、论文打印输出要求4.1 输出样式计算机双面打印输出。4.2 字体字号论文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字。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1个字。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

52、1个字。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四层次(款)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第五层次(项)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页码用小五号字,在底线下居中。论文的中文和外文摘要属二次文献置于目录前,并编入目录,按第一层次(章)的编辑要求处理。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同样按第一层次(章)的编辑要求处理,另起新页,与正文一起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页。4.3 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题头用小二号黑体字居中排写,然后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摘要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英文论文摘要另起一页,其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英文选用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 摘要的中、外文示例见

53、附录7和附录8。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关键词题头用小四号宋体字字体加粗顶格书写,然后空一格书写有关关键词,各关键词之间加标点符号“;”最后一词之后不加标点符号。4.4 目录目录题头用小二号黑体字居中排写。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20磅。目录的打印实例见附录9和附录10。4.5 正文层次正文层次的编排理工类论文应采用表3的格式,文管类可采用表4的格式。表3 理工类论文层次代号打印说明层次名称示例说明章第1章小二号黑体节1.1 小三号黑体条1.1.1 四号黑体款1.1.1.1 小四号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项(1)表4 文管类论文层次代号打印说明章节条

54、款项 一、(一)1. (1)小二号黑体居中排空2字,小三号黑体空2字,四号黑体空2字,小四号黑体空2字,小四号宋体正文的示例参见附录11和附录12。4.6 公式公式序号的右侧符号靠右边线顶边排写。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字对齐,格式见下例:式中Mf 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扭矩(Nm);f 试样断裂时的单位长度上的相对扭转角,dd l f= ( rad/mm )。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线严格区分),长分线与等号对齐,如附录1 参考文献示例

55、参考文献1 崔忠圻. 金属学及热处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36452 张安峰,邢建东,陆文华. 高铬铸铁的氧化行为. 金属学报,1993,29(6):2632683 周敬跃,李伟文. 利用基元叶片理论单级跨音速轴流压气机特性.见:中国工程热物理学术讨论会.北京:工程热物理研究所,1985,1811964 王连东.镦粗新理论及新工艺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齐齐哈尔: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92,1261345 J,12(5):2362386 Sisler H H. Electronic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the periodiclow, select

56、ed topics in modern chemistry. Reinhold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63,10(2):78897 Caian Qiu. An analysis of the Cr-Fe-Mo-C system andmodification of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ISIJInternational,1992,32(10):1117 11278Lee B J, Lee D N. A thermodynamic evaluation of the Fe-Cr-V-Ti system journal of phaseEquilibria,1992,13(4): 349364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GB3310031021993)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以下简称法定单位)包括: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见表2-1;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见表2-2;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见表2-3;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见表2-4;5.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6.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530357.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