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说课答辩及答案

上传者:jin****ng 2022-07-11 06:57:30上传 DOC文件 101.50KB
说课答辩及答案_第1页 说课答辩及答案_第2页 说课答辩及答案_第3页

《说课答辩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答辩及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天津市整合优秀课评比活动中参评教师答辩的问题与标准答案1. 按照教育技术和新课程标准,学生(教师)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发生 了怎样的改变?答:按照教育技术与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 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涉及教学理念、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材等改革,那么 教学方式又需做哪些改革呢?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口授、板书、演示”为主要 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耳听、手记、做题”为主要特征。随着教育技术和 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向以“启发、诱导、点拨”为特征的启迪诱导 方式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着,而是教学 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是进

2、行自主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则向以“自主、协作(合作) 、研究”为特征的主动建 构方式转变,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接收器、知识的存储器,而是信息加工的 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的主人。2. 什么是教学设计?(说说你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答:教学设计是为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的一座 桥梁,是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一门桥梁学科。具体地说,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堆教学目标 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 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可见,要掌握教学设计应从二个

3、方面去把 握:运用系统方法,即从学习需求出发,系统地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学过程的每 个环节,而不是孤立地去处理教学中的各个具体问题;要以教学理论、学理论 为指导,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3. 概括说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的环节、 特点。答:“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 确定教学的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学习者特征分析 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活 动设计;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中作 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在环节中已涵盖建构主 义的自

4、主学习、协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等策略设计;在环节和在环节重则包 括了情境创设和资源提供的要求。4. 简单说明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特点。 答: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设计一般包括:情境创设一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信息资源 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 ,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 构;自主学习策略设计一自主学习策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内在 因素,其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的目标; 组织协作学习一一通过协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长补短,深化学生的意义建 构;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

5、上,通过解 决实际问题的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5. 怎样分析教学目标?答: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内容与主题, 即与基本概念、 方法 或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整体描述,包 括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将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会完成那些创新学习及取得 哪些潜在的结果、增强哪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分析教学目标时,要 抓住四方面: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述教 学目标;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条件;对于和目标相关的行为状况要有一定 的判别标准。而编写教学目标式注意:定位对象;明确具体;有层次性。6. 简述教学设

6、计方案中的八个环节。 答:包括八项内容,依次为:一、概述(教学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情分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五、教学资 源(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评价,八、帮助和总结。7. 怎样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学情分析)? 答:要说明学生(学习者)在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时学习者(学生)所作的学习准备,即学习的起点;还要结合特定的教学情境,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 风格。另一方面,要说明教师是以什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析的,例如是 通过日常观察、了解,还是通过问卷、测验等。说明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 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主要包

7、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 认知结构变量(即知识结构中是否有便于新知学习和吸收的旧知) ;非智力因素 有关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8. 怎样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答: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策略多种多样,与获得认知学习结果有关的方法策略有:讲授法、启发式方法、先行组织者策略、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 操练法、实验法 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方法策略有:示范一模仿法、操练 反馈法 与情感态度有关的方法策略有:直接强化法、间接强化法 与建构主义有关的方法策略有:支架式、抛锚式、随机通达式、问题解决式、研 究式、协作式(协作式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讨论式、辩论式、竞争式、角色扮演 式等多种不同

8、的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 效的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引导。这类引导性 材料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 这种引导性材料就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实际上就是上面所述学习者认知结构 变量中的第一个变量“可利用性” ,即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可利用来对 新观念(即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根据原有观 念和新观念之间的三类关系,先行组织者又上位组织者、下位组织者、并列组 织者三类。每一种方法策略都有各自的特点与适用

9、场合,应当根据当前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进行选择。而且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标的要求,往往不是 靠单一的方法策略所能完成的,而是要通过多种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才能达到 预期的目标(例如,一节理化课在开始阶段往往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接着运用 演示软件突破重点难点,然后用操练法巩固当前所学知识,最后通过小组或全 班讨论深化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 。通常人们把“多种策略的组合运用”称为 教学模式,可见,教学模式属于方法策略的范畴但又不等同于一般的方法策略, 一般的方法策略是指单一的方法、单一的策略,教学模式则是指两种以上方法 策略的组合运用。9. 什么是学习(教学)情境? 答:学习(教学)情境是泛

10、指一切作用于学习(教学)主体,并能引起学生 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创设真实、 完整的教学情境。依据不同标准,学习(教学)情境有不同的分类:依据情 景呈现的内容来分,有故事情境、问题情境、资源情境等,依据情境的真实 性来分,又真实情境、虚拟真实情境、虚拟现实情境等,依据情境所支持的 学习来分,有自主探究情境、合作学习情境等。创设都要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10. 简单说明创设学习(教学)情境应该注意的问题。答:不同学科对情境创设的要求不同,情境设计要注意学科的特点。有 的学科内容具有严谨结构(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这就要求创设有丰富资源 的学习情境,其中应包

11、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实例和有关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 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有的学科内容不具有严谨结构(如语 文、外语等),这时应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教学)情境,在该环境下应能 仿真实际情况,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完成 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情境 创设的关系。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 式,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情境对于不同目标的内容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 在创设情境时,要把握好情境与这两者的关系,如提供学习资源的学习(教学) 情境适用于知识的学习,渲染气氛的情境适用于角色扮演,仿真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98008.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