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表达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摘 要:语文课程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仅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特点。关键词:工具性;人文性;统一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所谓工具性是以语言的工具性为根底和前提的,着眼于学生的认识和在认识领域,提醒了语文课程的外在意义和价值,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则着眼于学生的精神领域,提醒了语文课程的在意义和价值,它的教育价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安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
2、的角度来看,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着力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着力解决为什么而学,将会怎么去学的问题。语文课程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仅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表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呢.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障。一、以文本为平台,着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语文课的知识才能得以表达,知识的汲取又必须从课文的主要容中去挖掘,则课文的主要容又指什么呢.即指文中主要讲了什么事,并通过所讲
3、的事情来反映*一问题,或歌颂了什么,或赞扬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情感。因此,教学时,要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容,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体味文章的含,来有效地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在教学迷人的时,教师要抓住迷人的奇山秀水,让学生了解风光的优美及资源的丰富,体会作者对风光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增强环保意识。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要抓住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而对学生进展情感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再如教学小英雄雨来,要抓住抗日小英雄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与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和
4、勇敢机智地与敌人斗争的教育。又如教学丰碑,要通过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感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体验课文涵,识记文章知识要点,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自我形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习意识。二、以字、词、句教学为依托,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对掌握课文的主要容,体会文章的中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字、词、句作为学习语文的基石,基石墩厚才能垒起大厦,才能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如长城一文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
5、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句中的才字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建造长城十分不容易。再如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里把长城比喻成长龙,非常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不仅长城的长和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建造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不兴旺的年代,用双手建造了这样伟大的建筑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只有字、词、句把握的准确,理解的深刻,学生的情感才能融入文本,民族自豪感才能得到激发,爱国主义情
6、感才会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人文性是师生共同感受,是教学过程中的感受,是字、词、句理解后的升华。没有字、词、句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人文性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更谈不上统一。三、通过质疑、讨论,以到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古人云学须有疑,有疑问才能表达思考。质疑过程是培养学生开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感知后的知识迁移。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从文中找出问题,并通过质疑、讨论来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能加深对课文容的理解,启发学生感知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教学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这么说.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是志愿军战士说的,因为课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
7、谈话的口气写的,也可以说是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因为他们在与志愿军长期的并肩作战中结下了深情厚谊。为什么要选用再见了,亲人这句话做题目呢.通过讨论方知,这句话更能说明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依依惜别的深情。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动人的场面.通过讨论可知写了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依依惜别的三个动人的场面。再如亲人指的谁.志愿军为什么让大娘停住送别的脚步.为什么永远不会忘记朝鲜阿妈妮.小金花和妈妈是怎样救出侦察员老王的.大嫂为志愿军付出了怎样高的代价.等等问题都应在讨论中解决,并在讨论中进展想象,想象大嫂到前沿阵地为志愿军挖野菜,倒在血泊里的情景,想象小金花的妈妈救侦察员的情景,通过讨论使学生感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