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动态心电图



《正确动态心电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动态心电图(4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正确解读动态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应用进展一、概述 动态心电图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DCG Holter Long-term ECG Recording动态心电图 1.全面了解一天中心电生物周期变化; 2.心律失常的定性及定量; 3.检测心肌缺血,筛选高危患者心肌梗死后可能发生的心脏事件; 4.评定药物疗效; 5.随访起搏器功能。二、熟悉、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 (1)心律失常的分析: A.根据QRS波群的形态和宽度进行QRS波群的分析,从而检测出基本心律和室性心律; B.根据R-R周期的提前百分比来确认室上性心律失常; C.根据R-R周期的延迟的量来确认缓慢心律失
2、常。分析方法 前瞻性分析在心率叠加扫描的过程中,计算机智能化的学习识别; 回顾性分析计算机首先进行智能化的分析,以同类型的模版分类,然后由人工进行校对性的分析; 以上二者共存。(2)ST段的分析 根据基础心律的基线、J点及J点后6080ms的ST段进行分析,计算机可提供ST段偏移的幅度、持续的时间、发作的频度等数据。(3)起搏器功能的评估 大多数的DCG系统对起搏器的分析软件设计的都不理想,对起搏脉冲的辨认也不尽人意,尤其对起搏器合并的心律失常几乎都无法辨认。三、动态心电图的导联系统 胸前双极导联:目前较广泛使用的是三个通道,均为模拟导联,即MV5、MV1及MaVF。 胸前12导联:闪光卡应世
3、,容量大,目前部分设备中已存在。 改良胸前12导联:用改良的Frank导联推算出12导,临床应用有明显的局限性。四、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 (一)观测人体生物周期内的心电变化 正常窦性心律:60100bpm 西方人提出的标准:5090bpm 窦性心律变化范围:在剧烈活动中心率可达180bpm左右,甚至达200bpm;在安睡时可降至4050bpm左右,甚至达35bpm。夜间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可出现P-P长间歇,青年人多见,但长间歇应小于2秒。(二)捕捉心律失常 1.窦房结功能低下应具备以下几点: 1.24h总心率80000次; 2.最快窦性心率90次/分; 3.最慢窦性心率40次/分; 4.平
4、均窦性心率4050次/分; 5.出现频发的窦性暂停、窦房阻滞; 6.如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或逸搏周期2s者提示双结病变; 7.慢-快综合征。2.室上性心律失常 正常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多数为偶发,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0岁以下者不应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正常人室上性早搏100次/24h或5次/h。软件在室上性心律失常检测中存在的不足 无法分辨P波,仅从R-R节律的提前量作统计,房早伴P-R间期延长及房早未下传无法检出; 大多数软件提前百分比全程是一致的,不能随心率的变化而改变; 阵发性房颤都统计在房早或房速中; 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搏几乎都统计在室性心律失常中。3.室性心律失常 在健康人群中发现
5、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约在50%左右。发作频度随年龄而增加;一般以单源室早为多,不应有多源室早、连发或室速。 正常人室性早搏100次/24h,或5次/h。 超过正常次数只能说明心脏电活动异常,是否属于病理性应综合临床资料分析。 器质性心脏病发生率高,其中复杂形式的百分率亦高。 复杂形式的室早为: 多源、成对、短阵室速。 不论有无心脏病,室早的自然变化为上午10时至12时密度最高,下午逐渐降低,凌晨26时降至最低水平。如密度高达300次/小时的室早,变异性不显著。室性心律失常漏检的常见原因 室性心律的QRS主波方向与分析主通道的正常QRS主波方向一致; 室性心律的QRS与分析主通道的QRS形态相似
6、; 室性心律的QRS波振幅较小; 解决方法:选择室性心律与正常QRS的形态差别显著的导联作为分析主通道。误检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 室上性心律失常伴室内差传;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各种的伪差。 解决方法:提高阅读心电图的能力。(三)帮助临床有关症状学及发病机理的解释 解释症状及相关的心电关系非DCG莫属。尤其是严重的、致命的临床症状,其相关的心电图对诊断和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例如: 晕厥、心源性猝死: 快速心律失常:在心源性猝死中占89%; 缓慢心律失常:在心源性猝死中占11%。 缓慢心律失常R-R长周期 窦性心动过缓; 早搏后超代偿; 阻滞型房早或连续未下传的房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