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困境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困境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困境影响因素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困境与影响因素分析来源:新华文摘2021年第22期近些年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成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且,也受到了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人们普遍认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建立,不管是对于开展社会保障事业还是对农民工自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实现,而且在协调城乡关系、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开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立以及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场探索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历经十几年的努力,时至今日仍然是问题多多,不仅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核心的农民工社会
2、保险制度呈现为相对混乱的多种制度模式并存的局面,而且制度的实施效果很不理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明显受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方面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确实还没有到达预期的目标。则,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瓶颈到底在哪里呢或者说是什么因素制约了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呢本文将结合笔者的一些实地调查资料,对这一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多种模式并存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社会保障制度,从其诞生起,最根本的功能就是保障公民的根本生活或最根本的生存权利。众
3、所周知,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构造的双重转型而出现的一个群体,是在我国特定的户口制度下发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物。农民工因为种种原因(概括起来无非是生存的和开展的需求)离开了现有体制下对农民具有根本性保障作用的土地,参与到城市的经济社会运行进程中来。在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已经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局部,这一论断不仅是对农民工在我国城镇经济社会开展中做出的重大奉献确实认,更意味着在我国的劳动政策制定中,如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和其他社会权益等方面农民工应该与城镇职工获得一样的待遇。而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制度建立正是落实这一政策原则、实现
4、社会公正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则,目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情况处在什么状态呢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权益得到了多大程度的实现呢如前所说,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仍然处于多种制度模式并存的相对混乱的局面。目前在全国各地所实行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将农民工纳入统一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的城镇模式,也叫做直接扩面模式。该模式通过一定的政策将农民工作为扩大城镇社会保险制度覆盖面的主要对象,直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之中。这种模式以省首先实行并最具有代表性,省从1994年开场就将农民工纳入统一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1998年以来,该省相继出台了养
5、老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全省县以上统筹地区都开展了医疗保险,局部城市还开展了生育保险。此后,、等省份也陆续制定了相类似的政策。第二,是对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采取不同于城镇职工的双低保险模式。例如省在2003年前就要求农民工参加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但是扩面进展缓慢,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参保率,2003年7月,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完善职工根本养老保险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方法的意见,该方法降低了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门槛,同时也降低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受益水平。这实际上是对农民工实行了有别于直接扩面式的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险模式。第三,少数城市对包括农民工在的外来务工人员或非城镇户
6、籍职工实行综合保险,这是一种在费率水平、基金运行方式、待遇支付水平和方式等方面,都完全独立于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体系之外的社会保险模式。如2002年9月1日开场实施的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方法和2003年3月1日开场实施的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暂行方法等,都属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独立模式。第四,局部乡镇企业职工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实际是将农民工社会保障纳入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称之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返乡模式。总起来看,多种模式,各行其政就是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格局。一方面是多种模式的并存;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和政策的执行落实中各地又各有一套操作方法,因此,即使是一样的模式
7、在各地的实际执行上也是千差万别。从积极的方面看,这种局面可以说成是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开展目标城乡社会保障一元化的制度安排进程中必要的多元化制度过渡阶段;但从消极的方面说,这种局面反映的是在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上的制度模式取向不明,政策、决策犹豫徘徊的不利状态。在这种局面下,外表上看起来农民工可以有多种参保模式,似乎也适合农民工群体情况的复杂性这一具表达实。但是,实际上作为*个特定地区的农民工在社会保险模式上并没有选择的余地。另外,各地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进程也极不平衡。这不仅会造成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农民工个人之间新的不平衡、不公平,同时也为未来制度的统一和完善设置了新的障碍。鉴于这
8、样一种现实,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执行效果出现极不乐观的局面也就在所难免了。仅从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受益情况来看,两低一高的消极的政策效果就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所陷入的最为难的困境。所谓两低一高指的是农民工的参保率低,社会保障待遇低,农民工退保率高。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关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参保率,不管是根据全国数据还是地方数据,但总体上来说参保率都处在较低的水平上。例如,2007年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40个城市、1.9万余个企业中的284万名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情况进展了调查。结果显示,参加根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的比例为33.1%,失业保险为19.6%,医疗保险为25.6%,生育保险
9、为19.7%,工伤保险为38%。研究者对、四地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在以上城市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为22.5%,医疗保险为23.4%,工伤保险为40.6%。对、三省的调查显示,省农民工参保率约为15%,、只有10%左右。笔者对省、两城市的局部建筑业、餐饮业的农民工调查显示,养老保险参保率为13.6%,工伤保险为3.2%,医疗保险为0.8%。省民意调查中心2021年对市建筑业农民工的抽样调查显示,高达61.4%的农民工没有任何保险或不知道是否享有保险。工伤、医疗、失业保险的单项参保率依次降低,分别为32.7%,21.7%和0.1%,其中三项保障工程都参加的比例仅为O.09%。社会保障待遇低。全国各地农
10、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普遍偏低。以市农民工合作医疗为例。市农民工合作医疗制度是该市2005年推出的一项医疗保障制度。从2005年3月1日到12月底,基金总收入为6869万元,基金支出情况是:门诊医疗费用为2226万元,基金支付门诊医疗费用1647万元,门诊费用基金支付比例为74%;住院医疗总费用为425万元,基金支付住院医疗总费用为149万元,比例为35%。合作医疗基金总体结余5073万元,结余率为73%。这看起来是一个既解决了农民工医疗问题又结余了医疗基金的一举多得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但是,总体来看其保障水平是极低的。因为,参加农民工合作医疗的总人数为124万人,平均每个人从基金中获得的医疗费
11、用仅为14.5元。当然,合作医疗具有合作互助的性质,平均数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无论如何这也是一个水平极低的医疗保障制度。再如的养老补贴制度,市从2002年开场为农民工建立综合社会保险制度。制度规定,用人单位为所在单位的农民工缴纳综合社会保险,以上一年度市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12.5%,其中7%用于老年补贴(2004年以前为5%)。在农民工男性满60岁、女性满50岁时可一次性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养老补贴。假设一个农民工从制度实施之初就参加了综合保险,则,从2002年至2021年,7年的时间里该农民工为自己积累的养老补贴权益约为6900元。如果这位农民工在2021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