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指导书(上承式)

上传者:2****5 2022-06-13 15:29:34上传 DOC文件 159.01KB
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指导书(上承式)_第1页 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指导书(上承式)_第2页 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指导书(上承式)_第3页

《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指导书(上承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指导书(上承式)(1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京沪高速铁路JHTJ-3标段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指导书(报批稿)批 准 审 核 编 制 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三标段项目经理部 目 录1、目的22、编制依据23、适用范围34、移动模架构造34.1 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MZ900S型)主要工作原理34.2移动模架安装44.3移动模架使用方法75、移动模架施工工艺105.1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流程图105.2 模板预拱度的调整115.3 钢筋、预应力筋施工115.4 混凝土施工125.5 预应力施工135.6 管道压浆146、移动模架施工技术措施156.1 结构安装156.2 结构使用16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指导书1、目的编制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指

2、导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施工生产,使现场作业人员能够正确操作移动模架造桥机,规范施工。2、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施工图设计文件3、适用范围移动模架造桥机分上承式和下承式,适用于现场浇灌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或连续箱梁。上承式和下承式各有优缺点和使用条件,需要根据现场条件、设计图和施工组织进行选用,但基本作业雷同,现就上承式移动模架制梁工艺进行描述。4、移动模架构造4.1 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MZ900S型)主要工作原理MZ900S型移动模架造桥机是根据铁路客运专线32m双线整孔箱梁的设计和施工特点而研制,采用上行式结构,能自行完成支腿过

3、孔移位,主梁上设置防雨、防晒顶棚,适应全天候施工要求。主要技术参数:整机自重:450t,整机纵移速度:0.5m/min,整机功率:50kW(不含混凝土箱梁施工用电),工作时支点最大反力:5805kN,整机外形尺寸:62.5m长20.6m宽5.6m桥面以上高,平均施工速度:15d/孔,熟练后可达13d/孔,适应曲线半径:R2000m,适应纵坡:2。本移动模架分为承重主梁、导梁、前后支腿、纵移辅助支腿、挑梁、吊臂、吊杆及导轨、侧模板、侧模架及底模、底模及底模架导杆、墩头散模、拆装式内模、模架防护棚、爬梯及走道结构、液压及电气系统等几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承载结构体系。工作原理:主梁在支承油缸及托辊轮

4、箱的支撑轮作用下,可实现升降及纵移动作;底模架及底模板在液压油缸开启机构的作用下完成底模架、底模板的横移开启及闭合的动作;模架通过挑梁、吊臂及吊杆悬挂在主箱梁底面,利用每组吊臂和侧模架之间的可调螺栓调节模板的预拱度,按设计要求调整梁底的线型、高程。4.2移动模架安装结构安装移动模架造桥机采用支架法安装,在搭建好的临时支架上逐节吊装造桥机主梁并拼接,主梁拼接完成后吊装挑梁、模架及模板等结构。临时支架现场自行设计安装,要求:单个支架承载力不小于25t,沉降小于10mm;根据需要拉设横向缆风绳;根据需要在支架顶设置调节千斤顶。造桥机拼装单件最大起重量约19.8t。根据现场施工环境及条件的不同,有2种

5、拼装方案,分别为桥位上拼装和路基上拼装。如首跨处在桥梁中部开始施工,则采取桥位上拼装方案;如首跨桥台后方为路基(长度大于30m),则采取路基上拼装方案。A、桥位上拼装桥位上拼装造桥机的程序为:在前墩安装前支腿顺桥后向墩顶拉缆风绳,桥台处安装后支腿和辅助支腿,在桥台和墩之间搭建临时支架(找平穿中、每支架拉缆风绳)逐节由后向前吊装后3、后2、1、前2、前3号主梁及后端6号主梁(梁内装沙袋25T配重)逐节悬梁拼装导梁4、导梁5拼装牛腿、挑梁、吊臂、拼装底模架、底模、底模架导轨、侧模架、侧模、内模、吊杆、散模、走道等附属结构完善液压、电气系统等并调试检查验收后投入使用。桥位上拼装是在首跨施工的位置上拼

6、装造桥机,现场可以根据其施工环境和具体条件选择相应的拼装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酌情处理。B、路基上拼装路基上拼装造桥机的程序为:在桥台顶安装前支腿,桥台胸墙顶安装后支腿,在路基上按要求搭建临时支架(支架必须稳固找平、穿中)面向施工方向由后向前逐节吊装后3、后2、1、前2、前3号主梁及后端6号主梁(内装25T沙袋配重)、辅助支腿逐节悬臂吊装导梁4、导梁5安装动力系统、液压系统、拼装全部挑梁,主梁顶升拆除支架、主梁回收整体前移(导梁5前移到墩顶)、主梁顶升、将前支牵引到墩顶(拉缆风绳)、主梁回收整体前移(前3主梁牛腿行到前支腿)、前后支腿顶生主梁造桥机分四次走行一跨到位,到位后拼装吊臂、拼装底模架、底

7、模、底模架导轨、侧模架、侧模、内模、吊杆、散模、走道等附属结构。完善液压、电气系统并调试检查验收后投入使用。在路基上拼装方案,其拼装程序略显复杂,拼装周期较长,但在拼装过程中即完成了对液压及电控系统的检查测试,为后续的第一跨混凝土施工和造桥机纵移过孔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准备。液压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开机前应检查油箱内液压油在油标上的刻度线之上,将系统所用的液压件及附件以及油管路、接头等都放在煤油中清洗干净,然后按液压系统原理图及管路布置图接好,要特别注意各个管路接头连接部位一定要对正拧紧。前、后支腿及辅助支腿泵站电机线均接好,开模泵站电路按电器原理图接好,溢流阀的调压手轮逆时针旋转全部放松调压弹射。将

8、电动机与油泵间的联轴器分离开,点动一次电动机,观察其旋转方向是否与柱塞泵允许旋向一致,正确后联轴器再接牢。把柱塞泵上面的漏油孔回油管接头卸开,向泵腔中注满洁净的液压油,的同时,用手搬动联轴器让泵转动几圈,漏油管再接牢固。通电使电机运转,打开压力表开关,对于前、后支腿及辅助支腿液压系统,需要前后交替扳动多路换向阀手柄,对于开模液压系统,需要向电磁换向阀发指令,左右交替通电,使系统所控制的油缸伸缩到位后,旋转溢流阀调压手轮,慢慢加压并观察压力表指针,使前、后支腿扩辅助支腿液压系统的泵站压力达到25MPa,开模液压系统泵站压力达到16MPa,如此反复几次,观察每个运转过程是否准确正常,此时输油管路及

9、各连接部位不能有漏油、渗油现象,然后将溢流阀防松螺母拧紧,关闭压力表开关,停止电机转动。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整个电气系统由主配电柜、主干电缆、分支电缆、五个分线盒、11个插座箱以及各个用电设备组成。电缆电源经主配电柜配电后,固定设备(卷扬机和辅助支腿)直接从主配电柜用4*4平方电缆供电。移动设备中,电动葫芦用4*2.5平方电缆经钢绳滑轮牵引后供电。主干电缆从主配电柜引出后,穿过主梁及导梁腹内,沿途与五个分线盒搭接,引出五组分支电缆,各分支电缆穿出主梁开孔,沿挑梁左右臂向立柱下端的插座箱供电,前、后支腿需要用电时,用自带8米电缆向就近插座箱取电。开模液压泵站、照明投光灯、安全灯及震动器均从其位置附

10、近的插座箱取电。导梁最前端也设有一个插座箱,用作造桥机跨孔时向前支腿提供电源。主配电柜内还备有一个RS625插座,以方便后支腿在末端位置时就近取电。整机供配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各用电设备均设置漏电保护器(人民电器、德力西或正泰电器)作为隔离、短路、漏电保护。所用电缆三相用四芯、单相用三芯,均采用国标YC型重型橡套电缆或UP橡套电缆明敷方式敷设(非标禁用)。4.3移动模架使用方法 施工流程图预应力张拉拆除吊杆及模架对接螺栓拆除墩顶散模辅助支腿伸出与桥面顶紧后支腿吊挂前移支承油缸收回脱空脱模底模架横移开启并锁定整机纵移10.7m后支腿油缸顶紧绑扎钢筋、安装内模安装吊杆并调模前后支腿油缸顶升底模架

11、横移关闭整机纵移22m后支腿油缸收回前支腿吊挂前移并安装浇注箱梁混凝土支座安装 32m标准跨施工步骤及方法步骤一:A、箱梁张拉完毕。拆除墩顶散模及墩顶处侧模对拉设施;B、拆除吊杆、拆除底模架中部纵横向连接螺栓和底模与侧模连接螺栓。C、辅助支腿油缸伸出与桥面顶紧,后支腿油缸收回脱空并吊挂前移至指定位置;D、辅助支腿及前支腿支承油缸收回脱空,整机下降0.27m;E、底模架横移开启并临时锁定,准备第一次前移过孔。步骤二:A、启动造桥机纵移机构,整机前移10.7m后停止;B、造桥机后支腿油缸伸出与主梁转换支点牛腿顶紧,解除前支腿与墩顶间锁定;C、后支腿油缸伸出顶升0.1m,前支腿脱空,准备吊挂前移。步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23820.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