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地质环境条件.docx
上传者:niupai11
2022-06-14 17:56:18上传
DOCX文件
29 KB
.
3地质环境条件
3.1气象、水文
矿区地处华北的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解放后年最大水量为1059・3mm(1956年),年最小降水量为381・1mm(1965年),六一九月份水量占全年的64.6%;年最大蒸发量为2297.3mm(1966年),最小蒸发量为1637.8mm(1980年).据登封市气象站资料,最高气温40.5°C,最低气温-14・1°C,年平均气温13.6°C。风向变化季节性强,夏、秋季多东南风和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和北风;历年最大风速24-40m/s(1955年),风力一般为1-5级,阵风达5级以上;霜冻期为11月到次年4月,历年最长霜冻期162天;12月到次年3月为降霜期,最大积雪深度为20cm,最大冻土深度为25cm。
矿区属淮河流域颍河水系,区内没有常年性河流和水库等地表水体,仅出现雨季洪流。
3.2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嵩箕山区中段南部,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矿区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地面高程+352.2—+515.2叫相对高差163.0m,基岩广泛出露,“V”型谷发育,由平顶山砂岩和金斗山砂岩组成的近东西向的单面山组成,为反地层倾向较斗山坡,坡度为40—60°。
3.3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1、地层岩性
矿区属半掩盖型。根据钻孔、井巷接楼和区域地层资料,以沉积时序和接触关系,矿区范围赋予的底层由老至新有:上寒武统崮山组、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第四系。其中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
(1)寒武系上统长山组
本组厚度109.00—213・00m,平均128・0m,与下伏寒武系崮山组整合接触。由浅灰-灰色薄-中厚层状白云质石灰岩、泥灰岩组成,地表具溶蚀现象。
(2)石灰系
由上统本溪组和太原组组成,与下伏寒系本溪组呈平行整合接触。平均厚度67.00m。
(3)二叠系分为上、下两个统,下统包括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由于风化作用上统仅为上石盒子组。二叠系保留厚度约400.00
m.
(4)第四系
为褐色砂质粘土,上部夹钙质结核,下部夹砾石。厚度0.00-30・00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2、构造
嵩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总体构造形态为底层走向NNE、倾向SEE,倾角4-9。的单斜构造。区内发育有正断层和小范围的层间滑动构造,分别描述如下:
(1)正断层
① 申家门正断层(箕F):位于矿区北部边界,走向为4
NNE-SWW,区域延伸长度大于3k叫倾向160°,倾向55-70°,落差20-40m,地表断层清晰,采掘工程对其也有揭露,控制程度可靠。
② 徐庄正断层(箕F::位于矿区南部,走向70°,倾14
向330°,倾角70°左右,落差400m左右。东北小,西南大,至尖灭。地表断层清晰,对采煤有一定影响。
③ 箕F正断层:位于井田南部,长0・9k叫走向40-80°,90
倾向310-150°,倾角65°左右,落差15-30m,深部交于箕F断层,地表断层清晰,对采煤有一定影响。
4
④ 箕F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长0・9k叫走向40-80°,93
倾向310-150°,倾角65°左右,落差15-30m,深部交于箕F断层,地表断层清晰,控制程度可靠。
4
⑤ 箕F5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长0.9k,北端交于箕F断层,走向40°,倾向130°,倾角70°左右,地表清晰,
93控制可靠。
⑥ 箕F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南端抵箕F断层,长5417
0.75k。走向40°,倾向310°,倾角65°左右,落差10m左右。地表清晰,控制程度一般。
⑦ 箕F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南端抵箕F断层,长5317
0.75km。走向40°,倾向310°,倾角65°左右,落差20m左右,控制程度可靠。
(2)层间滑动构造
层间滑动构造在该区普遍发育,表现为二煤层及顶部1
板相对顺层滑动,导致煤层塑性流动,原声结构被破坏,变成结构煤,在生产矿井中可以看到煤层顶底板单一隆凹、分别隆凹或同时隆凹。有巷道及钻孔控制,本区划分三块由层间滑动构造引起的不可采区。
矿区范围内没有岩浆岩活动。
3.4地震
根据河南省地震局资料,登封市及邻近地区近期未发生过大的破坏性地震,其中二级以上10余次,最强一次1992年1月14日发生在登封和禹县之间的4.7级地震,未造成较大损失。本区地震烈度属VI-VII度。
3.6地下水类型
根据不同的岩性组合、含水特征,将矿区内地下水划分为三种类型:松散
3地质环境条件
3.1气象、水文
矿区地处华北的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解放后年最大水量为1059・3mm(1956年),年最小降水量为381・1mm(1965年),六一九月份水量占全年的64.6%;年最大蒸发量为2297.3mm(1966年),最小蒸发量为1637.8mm(1980年).据登封市气象站资料,最高气温40.5°C,最低气温-14・1°C,年平均气温13.6°C。风向变化季节性强,夏、秋季多东南风和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和北风;历年最大风速24-40m/s(1955年),风力一般为1-5级,阵风达5级以上;霜冻期为11月到次年4月,历年最长霜冻期162天;12月到次年3月为降霜期,最大积雪深度为20cm,最大冻土深度为25cm。
矿区属淮河流域颍河水系,区内没有常年性河流和水库等地表水体,仅出现雨季洪流。
3.2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嵩箕山区中段南部,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矿区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地面高程+352.2—+515.2叫相对高差163.0m,基岩广泛出露,“V”型谷发育,由平顶山砂岩和金斗山砂岩组成的近东西向的单面山组成,为反地层倾向较斗山坡,坡度为40—60°。
3.3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1、地层岩性
矿区属半掩盖型。根据钻孔、井巷接楼和区域地层资料,以沉积时序和接触关系,矿区范围赋予的底层由老至新有:上寒武统崮山组、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第四系。其中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
(1)寒武系上统长山组
本组厚度109.00—213・00m,平均128・0m,与下伏寒武系崮山组整合接触。由浅灰-灰色薄-中厚层状白云质石灰岩、泥灰岩组成,地表具溶蚀现象。
(2)石灰系
由上统本溪组和太原组组成,与下伏寒系本溪组呈平行整合接触。平均厚度67.00m。
(3)二叠系分为上、下两个统,下统包括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由于风化作用上统仅为上石盒子组。二叠系保留厚度约400.00
m.
(4)第四系
为褐色砂质粘土,上部夹钙质结核,下部夹砾石。厚度0.00-30・00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2、构造
嵩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总体构造形态为底层走向NNE、倾向SEE,倾角4-9。的单斜构造。区内发育有正断层和小范围的层间滑动构造,分别描述如下:
(1)正断层
① 申家门正断层(箕F):位于矿区北部边界,走向为4
NNE-SWW,区域延伸长度大于3k叫倾向160°,倾向55-70°,落差20-40m,地表断层清晰,采掘工程对其也有揭露,控制程度可靠。
② 徐庄正断层(箕F::位于矿区南部,走向70°,倾14
向330°,倾角70°左右,落差400m左右。东北小,西南大,至尖灭。地表断层清晰,对采煤有一定影响。
③ 箕F正断层:位于井田南部,长0・9k叫走向40-80°,90
倾向310-150°,倾角65°左右,落差15-30m,深部交于箕F断层,地表断层清晰,对采煤有一定影响。
4
④ 箕F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长0・9k叫走向40-80°,93
倾向310-150°,倾角65°左右,落差15-30m,深部交于箕F断层,地表断层清晰,控制程度可靠。
4
⑤ 箕F5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长0.9k,北端交于箕F断层,走向40°,倾向130°,倾角70°左右,地表清晰,
93控制可靠。
⑥ 箕F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南端抵箕F断层,长5417
0.75k。走向40°,倾向310°,倾角65°左右,落差10m左右。地表清晰,控制程度一般。
⑦ 箕F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南端抵箕F断层,长5317
0.75km。走向40°,倾向310°,倾角65°左右,落差20m左右,控制程度可靠。
(2)层间滑动构造
层间滑动构造在该区普遍发育,表现为二煤层及顶部1
板相对顺层滑动,导致煤层塑性流动,原声结构被破坏,变成结构煤,在生产矿井中可以看到煤层顶底板单一隆凹、分别隆凹或同时隆凹。有巷道及钻孔控制,本区划分三块由层间滑动构造引起的不可采区。
矿区范围内没有岩浆岩活动。
3.4地震
根据河南省地震局资料,登封市及邻近地区近期未发生过大的破坏性地震,其中二级以上10余次,最强一次1992年1月14日发生在登封和禹县之间的4.7级地震,未造成较大损失。本区地震烈度属VI-VII度。
3.6地下水类型
根据不同的岩性组合、含水特征,将矿区内地下水划分为三种类型:松散
3 地质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