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素质教育.doc
上传者:十二贾氏
2022-06-16 09:52:17上传
DOC文件
19 KB
浅论素质教育
艾荣胜 摘要: 在近几年的讨论中,对于何为素质教育,如何理解素质教育,人们提出了许多很有意义的看法。本文从素质问题的提出切入,着重阐述了何为素质教育、为何要走向素质教育及如何走向素质教育这三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教育体制 终身教育
前言
人的素质问题是目前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教育界,从教育的行政主管部门到从事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几乎都在异口同声地讨论素质与素质教育问题。“素质”成了人们品评人物的基本词汇,对素质问题的关注,不仅是出于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的目的,而且产生自一个更大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素质问题的提出
素质问题的提出,不仅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是产生自一个很大的社会历史背景。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根本性变化,使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的因素在经济增长、文化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具体状况及其实践活动的意义。人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的产物;人既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又是历史发展的价值目标和尺度。
随着对人的作用的认识的深化,人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在人本身的各方面,起根本作用的,主要不是其零散、个别的知识,不是个别的能力,人的知识、能力需要统一起来,并走向深层,而且还要使其不断创造,发展,同时还要将其导向有意义、有价值的方向。因此,人们对人的理解开始走向深入,从而提出了“人的素质”这一更有概括性的范畴。
其次,改革开放和建设市场经济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这是一项既造就新人,也需要新人来实现的事业。新人不是从废墟中来,而是从现实中来,从我们自身的不断更新、发展中来。这就需要我们做出新业绩,发展更高的素质。
再次,面对历史时代对人的需求,人们不断叩问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不仅存在着财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在教育观念、教育目标、评价方式、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缺陷,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更不符合人的现代化的需求。于是,人们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课题。
“素质教育”尽管最初是在与“应试教育”相对的意义上提出的,但由于是在社会各层面、各领域普遍关注人的素质问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因此从一开始就包含着溢出教育领域的可能。这种外溢效应,已经使素质教育与整个社会的各种重大问题联系起来,素质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教育本身的事,其改变要求不仅指向教育本身,而且牵动社会的许多领域,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改革要求。青年是时代的生力军,对当代青年素质教育值得加以特别关注。
二、何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提出的,而且是相对于传统教育提出的。因此,怎样理解素质教育,与对传统教育的理解直接相关。传统的教育形式不能停留在“应试”这一表象上,而应从教育的深层理念,目标上来认识,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层面上认识。在人的层面上,传统的教育形式培养的是身份性的人,而素质教育正是要走出“身份”的限制,走向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这才是教育目标的根本性转换。如果不从人的基本属性来理解两种教育的根本差别,而只从“应试”与否来理解,不仅会提出“素质教育还要不要考试”这种愚蠢的问题,还会困惑于以往的教育成果而
艾荣胜 摘要: 在近几年的讨论中,对于何为素质教育,如何理解素质教育,人们提出了许多很有意义的看法。本文从素质问题的提出切入,着重阐述了何为素质教育、为何要走向素质教育及如何走向素质教育这三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教育体制 终身教育
前言
人的素质问题是目前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教育界,从教育的行政主管部门到从事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几乎都在异口同声地讨论素质与素质教育问题。“素质”成了人们品评人物的基本词汇,对素质问题的关注,不仅是出于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的目的,而且产生自一个更大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素质问题的提出
素质问题的提出,不仅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是产生自一个很大的社会历史背景。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根本性变化,使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的因素在经济增长、文化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具体状况及其实践活动的意义。人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的产物;人既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又是历史发展的价值目标和尺度。
随着对人的作用的认识的深化,人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在人本身的各方面,起根本作用的,主要不是其零散、个别的知识,不是个别的能力,人的知识、能力需要统一起来,并走向深层,而且还要使其不断创造,发展,同时还要将其导向有意义、有价值的方向。因此,人们对人的理解开始走向深入,从而提出了“人的素质”这一更有概括性的范畴。
其次,改革开放和建设市场经济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这是一项既造就新人,也需要新人来实现的事业。新人不是从废墟中来,而是从现实中来,从我们自身的不断更新、发展中来。这就需要我们做出新业绩,发展更高的素质。
再次,面对历史时代对人的需求,人们不断叩问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不仅存在着财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在教育观念、教育目标、评价方式、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缺陷,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更不符合人的现代化的需求。于是,人们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课题。
“素质教育”尽管最初是在与“应试教育”相对的意义上提出的,但由于是在社会各层面、各领域普遍关注人的素质问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因此从一开始就包含着溢出教育领域的可能。这种外溢效应,已经使素质教育与整个社会的各种重大问题联系起来,素质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教育本身的事,其改变要求不仅指向教育本身,而且牵动社会的许多领域,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改革要求。青年是时代的生力军,对当代青年素质教育值得加以特别关注。
二、何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提出的,而且是相对于传统教育提出的。因此,怎样理解素质教育,与对传统教育的理解直接相关。传统的教育形式不能停留在“应试”这一表象上,而应从教育的深层理念,目标上来认识,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层面上认识。在人的层面上,传统的教育形式培养的是身份性的人,而素质教育正是要走出“身份”的限制,走向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这才是教育目标的根本性转换。如果不从人的基本属性来理解两种教育的根本差别,而只从“应试”与否来理解,不仅会提出“素质教育还要不要考试”这种愚蠢的问题,还会困惑于以往的教育成果而
浅论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