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浅谈公允价值的优越性.doc

上传者:学习好资料 2022-06-07 14:32:36上传 DOC文件 18 KB
浅谈公允价值的优越性
王 琼 提要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作为工业经济的产物,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并在工业化进程中一统天下,独领风骚。但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使得历史成本在瞬息万变的会计环境中显得力不从心。著名会计学家查特菲尔德有句名言:“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环境的变化无疑给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了契机。本文从财务概念框架出发,分析公允价值符合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认为公允价值不仅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性,也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可靠性,简单地说明了公允价值更符合会计要素的内涵,并对我国新准则的不足之处进行简单的评论。
关键词:公用价值;财务框架;新准则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公允价值的应用背景

伴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产生,运用自远古的结绳记事、绘图记事方法到近代近乎完美的复式簿记等方法,会计已成为通用的商业语言。但正如日本著名的会计学家井***雄士所说,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计量始终是会计的核心。既然计量是会计的核心,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竞争加剧,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的环境下,历史成本所提供的面向过去成本,忽视未来价值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及时和全面地反映经济环境的变化,并与经济决策越来越不相关,那么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现行和未来经济环境变化的公允价值就应运而生。

二、国内外公允价值研究现状

虽然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坎宁于1929年《会计经济学》一书中就提出的价值的直接计价法和间接计价法,和今天的公允价值是不谋而合的,但是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GAAP才正式使用“公允价值”术语,2000年被奉为会计规范研究圭臬的SFAC第七辑《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的发布,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我国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始于1995年前后,著名的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在1996年曾指出“今后,在财务会计计量领域,至少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将平分秋色”。黄世忠在1997年在《会计研究》发表了《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会计模式》。但是,我国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理解还存在一些误区。

三、从财务框架分析公用价值较之历史成本的优越性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IASC中,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双方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特别指出的是JWG特别强调公允价值可以分为现行买入价格和脱手价格。现行买入价格是指计量日为了取得一项资产将支付的金额或者从一项负债的发行中将取得的收入。现行买入价格,是指在计量日对持有资产将收到的金额或者是从所欠的负债中解脱出来将要支付的金额。对于金融工具来说,JWG认为是更相关的计量。
FASB指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的交易(不是被迫的或清算销售)中据以购买(承担)或销售(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我国财政部制定的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解释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清偿债务的金额。
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主要包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经济学家认为现值是对价值的直接计量,是最好的计量属性。但在会计学中,由于

浅谈公允价值的优越性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0214276.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