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教育刍议.docx
上传者:hhhhh
2022-06-10 16:09:42上传
DOCX文件
9 KB
1 / 3
“大语文〞教育刍议
根据36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特别是1980年以来进行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的实践 ,我以为:应当施行“大语文教育〞。因为只有这样 ,中学语文课才能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 ,在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方面充分发挥它的应有作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 ,我们为90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开展而大规模培养的各级各类的合格人才 ,“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 ,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 ,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显然 ,作为最重要的根底学科之一的、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能力和智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语文课 ,对上述任务的完成肩负着重大责任。但是 ,目前普遍存在的只让学生读几本语文课本、每年在作文课里写十几篇短文的旧式语文教学 ,能担当这样的重任吗?绝对不能!为了培养出大量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 ,学校中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都必须改变 ,中学语文教育也不例外。而要做到这一点 ,对中学语文课的改革就不应当总是仅仅从微观着眼 ,而应当更多地从宏观着眼 ,使微观方面的问题接受宏观的合理控制。这样 ,中学语文课就必然要冲破当前的“狭的笼〞 ,而走入“大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而只有在这一过程中 ,旧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真正破除 ,新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死守着当前的“狭的笼〞 ,只求在局部或细部修修补补 ,那么 ,改变旧的思想、内容和方法 ,便会大半流于空谈。
3 / 3
“大语文教育〞是什么样子的呢?
从当前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出发 ,着眼于可以预见的未来开展趋势 ,我以为 ,我们目前应当大力提倡的“大语文教育〞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1.联系社会生活;
2.着眼整体教育;
3.坚持完整结构;
4.重视训练效率。
多年来 ,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根本上是封闭式的 ,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一味地读文、作文。这种局面必须打破 ,而使语文课同社会生活的洪流接通。“语文〞 ,无论解释作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好 ,或者解释成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也好 ,它都是与社会生活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源于生活 ,人又常常要通过“语文〞来认识社会生活 ,并借助它来反映社会生活 ,参与社会生活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的语文能力得到开展。可以说 ,人的语文能力 ,
“大语文〞教育刍议
根据36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特别是1980年以来进行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的实践 ,我以为:应当施行“大语文教育〞。因为只有这样 ,中学语文课才能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 ,在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方面充分发挥它的应有作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 ,我们为90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开展而大规模培养的各级各类的合格人才 ,“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 ,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 ,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显然 ,作为最重要的根底学科之一的、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能力和智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语文课 ,对上述任务的完成肩负着重大责任。但是 ,目前普遍存在的只让学生读几本语文课本、每年在作文课里写十几篇短文的旧式语文教学 ,能担当这样的重任吗?绝对不能!为了培养出大量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 ,学校中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都必须改变 ,中学语文教育也不例外。而要做到这一点 ,对中学语文课的改革就不应当总是仅仅从微观着眼 ,而应当更多地从宏观着眼 ,使微观方面的问题接受宏观的合理控制。这样 ,中学语文课就必然要冲破当前的“狭的笼〞 ,而走入“大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而只有在这一过程中 ,旧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真正破除 ,新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死守着当前的“狭的笼〞 ,只求在局部或细部修修补补 ,那么 ,改变旧的思想、内容和方法 ,便会大半流于空谈。
3 / 3
“大语文教育〞是什么样子的呢?
从当前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出发 ,着眼于可以预见的未来开展趋势 ,我以为 ,我们目前应当大力提倡的“大语文教育〞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1.联系社会生活;
2.着眼整体教育;
3.坚持完整结构;
4.重视训练效率。
多年来 ,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根本上是封闭式的 ,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一味地读文、作文。这种局面必须打破 ,而使语文课同社会生活的洪流接通。“语文〞 ,无论解释作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好 ,或者解释成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也好 ,它都是与社会生活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源于生活 ,人又常常要通过“语文〞来认识社会生活 ,并借助它来反映社会生活 ,参与社会生活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的语文能力得到开展。可以说 ,人的语文能力 ,
“大语文”教育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