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生物课堂教学设计.doc
上传者:WonderB
2022-06-18 09:58:41上传
DOC文件
19 KB
基于核心素养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以 《伴性遗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一课为例 一.教材分析^p 本节内容是在学****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以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之后,沿着遗传学开展史的顺序,安排了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通过分析^p 摩尔根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并认识果蝇的伴性遗传。本节课既解决了“基因在哪里”这一重要问题,又提醒了伴性遗传的现象和本质。本节课从逻辑思维和实验证据两个方面把基因定位在了染色体上,从而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通过学****有利于学生对别离定律和伴性遗传本质的深化理解,同时遗传规律的不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比照、分析^p 孟德尔实验与摩尔根实验中得以应用和深化。这局部的内容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p 思维等才能的良机。
二.学情分析^p 通过第1章“孟德尔定律”的学****学生已经可以初步理解两大定律的本质,根本掌握了一些遗传学术语,学会分析^p 单因子和双因子杂交实验过程及其对结果的解释和验证,学会遗传图解的书写,初步具备了运用假说——演绎的方法探究遗传学问题的才能。这些都为学****本节课奠定了根底。本节课是基于遗传定律的进一步学****学生通过学****将会使其才能得到进一步的稳固和提升。
三.教学目的 1.生命观念 通过推导果蝇眼色遗传方式, 说出伴性遗传概念,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 感悟生命现象的一般与特殊性的辩证唯物自然观;进步认识生命本质的才能,感受生命的复杂、神奇与协调;产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物的情感。
2.科学探究 通过重走摩尔根的探究历程,梳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质疑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并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
3.理性思维 学会运用遗传图解法、基因型的推导法分析^p 果蝇杂交实验,得出相关结论, 进步思维的缜密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方式和****惯。
4.社会责任 正确对待伴性遗传疾病,将所学生物学知识与消费、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唤起学生敢于发现和探究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 1.学法 本着为学****而设计教学的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重建内容构造, 力图实现将陈述性知识转变为过程性知识。在教学中利用摩尔根的研究历程为背景,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知识再发现的探究情景,引导他们重走科学探究之路。在培养学生的研究才能,开展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上是有效的做法。
2.教法 针对新课标强调过程式教学, 采用布鲁纳的“发现—探究”式教学法, 按照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p 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几个环节,分别解决“萨顿的假说”、“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等主要问题。其中涉及到与旧知识的联络较多,在教学方法上那么更多地采用任务驱动、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通过实验比照、主动探究等方法展开学****辅以讲解和课件展示,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过度和理解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投影展示三位科学家的照片,孟德尔、萨顿、摩尔根,老师讲述,这三位科学家都为遗传学的开展做出了宏大的奉献,并投影展示他们的主要研究成果。
通过上面的导入过渡到萨顿的发现以及提出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是通过“类比推理”得出的推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考虑答复 1.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2.可能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初步体验类比推理。
为摩尔根出场做铺垫 探究发现:果蝇眼色遗传实验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摩尔根质疑萨顿的假说,也质疑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课件展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 实验Ⅰ P 红眼♀ × 白眼♂ ↓ F1 红眼〔♂♀〕〔1237只〕
↓ F1 雌雄果蝇交配 F2 红眼♀ : 红眼♂ : 白眼♂ 〔2459只〕
〔986只〕
〔982只〕
实验Ⅱ 〔F1〕红眼♀ × 白眼♂ ↓ 1红眼♀: 1白眼♀: 1红眼♂: 1白眼♂ 〔129只〕
〔132只〕
〔102只〕〔114只〕
问1:根据实验现象,你可以作作得出哪些判断? 问2: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果蝇眼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别离定律? 问3:你从果蝇杂交实验Ⅰ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
基于核心素养生物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