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区域概况.doc
上传者:小健
2022-06-17 14:15:50上传
DOC文件
87 KB
第二章区域概况
一、 区位与交通条件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隶属于日照市,东临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西 连沂水县、沂南县,北接诸城市,南毗莒南县。县域南北狭长,最大长距75.6 公里,东西最大宽距37.4公里。现辖21个乡镇,总面积1952. 4平方公里,2011 年总人口 114万。
莒县具有“九衢”区位优势,周边日照、青岛、潍坊、淄博、莱芜、泰安、 济宁、临沂、连云港等9个地级城市环绕,奠定了巨大的市场基础。莒县地处山 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沂蒙革命老区”、鲁南经济带临港产业区,享受国家和山东 省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政策,为县域经济及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莒县交通便捷,公路是主要运输方式。日兰高速、长深高速在县域东南部交 汇,设有2个服务区、4个出口,206国道、335省道、225省道、336省道在县 城交汇,是莒县通往东西南北的重要通道,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实现了 “村村通 柏油路”、“村村通客车”。胶新铁路、晋煤东运铁路穿越县境。距临沂机场不足 1小时路程,距青岛机场、连云港机场约2小时路程。
二、 自然环境条件
莒县地处沂沐断裂带,大部分地区为地垒凸起中的太古代花岗片麻岩、震旦 系砂页岩及古生代灰岩、页岩地层以及两侧地堑盆地中的白垩系地层组成。靠沂 南、沂水边界为古生代寒武及奥陶系砂页岩和石灰岩。东部及东南部多为燕山期 火成岩。沐河谷地及其近侧分布第四系冲积层。
沂沐断裂带在断裂发育上具有长期活动的特点。在此断裂控制下,莒县地层 走向近乎南北,还伴随有数个近于南北方向的断层。
莒县地貌类型多样,由平原、丘陵、中低山区组成。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地 形复杂多样;周围山地、丘陵与中部、南部平原、洼地相接。沐河自北而南纵贯 全境。主要山脉东有凤凰岭,西有浮来山,南有马髻山、老营顶,北有基山。域 内平原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沐河及其支流两侧的狭长地带,面积495平方公里, 地势平坦,坡度较小。
莒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光照充 足,热量和降水量都较丰富。但在个别年份,也出现旱涝、低温等灾害性天气。
历年平均气温12. 1°C,最高年(1994年)13. 3°C,最低年(1969年)11. 1°C。 全年各月平均温度以7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25.5°C; 1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 —2. 9°Co历年日照时数平均2450. 5小时。
全县历年平均降水量809mm (1951-1995年)。年最大降水量1354. 3mm ( 1962 年),年最小降水量448. 9mm (1981年)。由于受地形影响,全县降水分布不均匀。 县境东南部山区和中部平原一带最多,为850-900mm;东部及南部沿沐河一带在 800mm左右;北部基山、东莞一带山岭降水最少,年降水量750mm左右。全年各 月降水以7月份最多,为249. 7mm,占年降水量30.9%; 1月份最少,为9. 0mm, 占年降水量的1. l%o
莒县有沐河和潍河两大水系。除沐河、潍河之外,尚有绣珍河、茅埠河、袁 公河、洛河河流。沐河源出沂山南麓泰薄顶.经沂水县境流入莒县,蜿蜒南流, 至夏庄镇东南出境,境内全长76. 5公里,流域面积1718.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 面积的88%。青峰岭水库系拦蓄沐河水而成。
因受成土母质、地形、河流、气候诸多因素影
一、 区位与交通条件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隶属于日照市,东临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西 连沂水县、沂南县,北接诸城市,南毗莒南县。县域南北狭长,最大长距75.6 公里,东西最大宽距37.4公里。现辖21个乡镇,总面积1952. 4平方公里,2011 年总人口 114万。
莒县具有“九衢”区位优势,周边日照、青岛、潍坊、淄博、莱芜、泰安、 济宁、临沂、连云港等9个地级城市环绕,奠定了巨大的市场基础。莒县地处山 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沂蒙革命老区”、鲁南经济带临港产业区,享受国家和山东 省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政策,为县域经济及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莒县交通便捷,公路是主要运输方式。日兰高速、长深高速在县域东南部交 汇,设有2个服务区、4个出口,206国道、335省道、225省道、336省道在县 城交汇,是莒县通往东西南北的重要通道,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实现了 “村村通 柏油路”、“村村通客车”。胶新铁路、晋煤东运铁路穿越县境。距临沂机场不足 1小时路程,距青岛机场、连云港机场约2小时路程。
二、 自然环境条件
莒县地处沂沐断裂带,大部分地区为地垒凸起中的太古代花岗片麻岩、震旦 系砂页岩及古生代灰岩、页岩地层以及两侧地堑盆地中的白垩系地层组成。靠沂 南、沂水边界为古生代寒武及奥陶系砂页岩和石灰岩。东部及东南部多为燕山期 火成岩。沐河谷地及其近侧分布第四系冲积层。
沂沐断裂带在断裂发育上具有长期活动的特点。在此断裂控制下,莒县地层 走向近乎南北,还伴随有数个近于南北方向的断层。
莒县地貌类型多样,由平原、丘陵、中低山区组成。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地 形复杂多样;周围山地、丘陵与中部、南部平原、洼地相接。沐河自北而南纵贯 全境。主要山脉东有凤凰岭,西有浮来山,南有马髻山、老营顶,北有基山。域 内平原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沐河及其支流两侧的狭长地带,面积495平方公里, 地势平坦,坡度较小。
莒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光照充 足,热量和降水量都较丰富。但在个别年份,也出现旱涝、低温等灾害性天气。
历年平均气温12. 1°C,最高年(1994年)13. 3°C,最低年(1969年)11. 1°C。 全年各月平均温度以7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25.5°C; 1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 —2. 9°Co历年日照时数平均2450. 5小时。
全县历年平均降水量809mm (1951-1995年)。年最大降水量1354. 3mm ( 1962 年),年最小降水量448. 9mm (1981年)。由于受地形影响,全县降水分布不均匀。 县境东南部山区和中部平原一带最多,为850-900mm;东部及南部沿沐河一带在 800mm左右;北部基山、东莞一带山岭降水最少,年降水量750mm左右。全年各 月降水以7月份最多,为249. 7mm,占年降水量30.9%; 1月份最少,为9. 0mm, 占年降水量的1. l%o
莒县有沐河和潍河两大水系。除沐河、潍河之外,尚有绣珍河、茅埠河、袁 公河、洛河河流。沐河源出沂山南麓泰薄顶.经沂水县境流入莒县,蜿蜒南流, 至夏庄镇东南出境,境内全长76. 5公里,流域面积1718.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 面积的88%。青峰岭水库系拦蓄沐河水而成。
因受成土母质、地形、河流、气候诸多因素影
2第二章区域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