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中考数学专题最短距离问题分析.doc

上传者:小健 2022-06-29 12:53:08上传 DOC文件 136 KB
中考数学专题:最短距离问题分析.doc最值冋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它贯穿初中数学的始终, 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它主要考察学生对平时所学的内容综合运用,无论是代数问题还是几何问 题都有最值问题,在中考压轴题中出现比较高的主要有利用重要的几何结论(如两点之间线段 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垂线段最短等)。利用一次函数和二 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一、“最值”问题大都归于两类基本模型:
I、归于函数模型:即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和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增减性,确定某范围内函 数的最大或最小值
H、归于几何模型,这类模型又分为两种情况:
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和的最小值”时, 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归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差的最大值”时,大 都应用这一模型。
几何模型: 条件:如图,4、B是直线/同旁的两个定点. 问题:在直线/上确定一点P,使PA + PB的值最小.
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的对称点4',连结A'B交/于点P,
则PA + PB = A'B的值最小(不必证明).
模型应用:
(1)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 E为AB的中点,
P是AC±一动点.连结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
B与D关于直线AC对称.连结ED交AC于P,则
PB + PE的最小值是 ;
(2)如图2, 00的半径为2,点4、B C在上, 04 丄 OB, ZA0C = 60°, P 是 0B 上一动点, 求PA + PC的最小值;
解(1) PB + PE的最小值是DE = 45
(2) PA + PC的最小值是2巧
【典型例题分析】
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
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 △ABE是等边三角形,
对角线AC±有一点P,使PD + 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 2^3 B. 2a/6 C. 3 D.品
y = — — x + 2
2.如图,抛物线. 4 的顶点为A,与y轴交于点B. A v
求点A、点B的坐标;
若点P是x轴上任意一点,求证:PA-PBWAB; ⑶当PA-PB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
解:⑴令 x=0,得 y=2, B(0, 2)
y =-丄 x2-x + 2 =-丄(x + 2)2 + 3
・.・ 4 4
・•・ A(-2, 3) (2)证明:i.当点P是AB的延长线与x轴交点时,PA-PB=AB; ii .当点P在x轴上又异于AB的延长线与x轴的交点时,
OP=4, P(4, 0)
在点P、A、B构成的三角形中,PA-PB<AB. 综合上述:PA-PBWAB.
(3)作直线AB交x轴于点P
由(2)可知:当PA-PB最大时,点P是所求的点
作 AH丄 OP 于 H ': BO±OP
ZBOP=ZAHP,且ZBPO=ZAPH
AH _ HP
:.ABOP^AAHP .I BO OP
3 _ 2 +OP
标为
由⑴可知:AH=3、OH=2、OB=2 即 2 OP
△PED 的周长即是 CE + DE = y/lQ+42 ..
4•—次函数y = kx + b的图象与x、y轴分别交于点A⑵0), B (0, 4).
求该函数的

中考数学专题:最短距离问题分析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512064197.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