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安置房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者:xiaobaizhua
2022-07-23 17:29:35上传
DOCX文件
30 KB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 项目名称:XXX新农村安置房建设项目
二、 建设地址:X市X区XXX
3、 项目建设单位:
4、 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占地面积 28 亩,总建筑面积 15930m2,项目建成后,可计划安置x、六房等村民组120户安置 房,合约人口500人。
五、 建设期:个月。
六、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万元,拟通过村民自筹 和争取上级支持资金来解决。
二、编制依据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计 划纲要》
二、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式与参数》(第三版)
3、《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4、《x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1
五、《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六、《城市整体计划》
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八、《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T50052-1995;
10、《计划大纲》
1 一、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项目由来
随着X区、X经济和城镇建设快速进展,提高土地资源的集 约利用率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迫在眉睫,为了增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进展,为了解决高压线拆迁安置及农人建 房需求,为了有效改善居住条件,X区X人民政府从而提出XXX 新农村安置房建设项目。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项目建设背景
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有关增加农人收入的精神,贯彻党的十 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依照科学进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要求,依照“生产进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 民主“的目标要求,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进展农村经济 和增加农人收入,着力推动小康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增强,农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 社会事业全面进展。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 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速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对外开放的 窗口,它对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成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系,增进农村经济进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 利用率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农人生活的改善和 农村的可持续进展。近几年,随着X经济和城镇建设快速进展, 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到了重要的议程。 项目的建设既是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进展的一 项重要举措,也是农村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 求。
3、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人收入稳固提高,农人的思 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可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 标相较,农村各项事业的进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X进行新农村 建设,狠抓计划龙头、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 化、环境优化,和旧村改造、村落整理和环境整洁、村民自治。 最根本的一条是真正使农人的收入增加、农人的生活质量取得根 本改善和提高。
4、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农人生活质量而 且将间接地提高农人素质。项目的建设一方面节约了土地资源, 利用节约的土地,进展二、三产业,有利于加速农村城镇一体化 进程。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进展,农人将从一产中分离出 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加速各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切实增 加农人的工资性收入。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和规模
项目建设条件
一、地理条件
2、 气候条件
3、 交通条件
4、经济进展状况
五、基础设施条件
建设规模
按照 x 新农村计划的准则,结合本项目用地面积和财政 资金筹措能力,肯定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项目建设用地计划为 居住用地。项目计划占地面积 28 亩(18667 平方米),绿化面积 和公共设施等其它配套建设共 2737 平方米。可提供安置房 120 套。项目容积率,建筑密度%。
四、工程方案
设计依据
一、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二、 《建筑结构载荷规范》(GB50009-2001)
3、《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五、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T5001-2001)
六、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计划设计原则
依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计划,依照“生产进展、生 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围绕增加 农人收入,提高农人生活质量进行整体计划。
建筑设计
计划建筑以低层为主,实行统一计划、综合配套的原则。要 求平面分区明确,流线顺畅,布局经
一、项目概况
一、 项目名称:XXX新农村安置房建设项目
二、 建设地址:X市X区XXX
3、 项目建设单位:
4、 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占地面积 28 亩,总建筑面积 15930m2,项目建成后,可计划安置x、六房等村民组120户安置 房,合约人口500人。
五、 建设期:个月。
六、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万元,拟通过村民自筹 和争取上级支持资金来解决。
二、编制依据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计 划纲要》
二、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式与参数》(第三版)
3、《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4、《x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1
五、《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六、《城市整体计划》
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八、《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T50052-1995;
10、《计划大纲》
1 一、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项目由来
随着X区、X经济和城镇建设快速进展,提高土地资源的集 约利用率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迫在眉睫,为了增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进展,为了解决高压线拆迁安置及农人建 房需求,为了有效改善居住条件,X区X人民政府从而提出XXX 新农村安置房建设项目。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项目建设背景
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有关增加农人收入的精神,贯彻党的十 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依照科学进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要求,依照“生产进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 民主“的目标要求,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进展农村经济 和增加农人收入,着力推动小康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增强,农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 社会事业全面进展。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 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速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对外开放的 窗口,它对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成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系,增进农村经济进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 利用率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农人生活的改善和 农村的可持续进展。近几年,随着X经济和城镇建设快速进展, 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到了重要的议程。 项目的建设既是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进展的一 项重要举措,也是农村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 求。
3、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人收入稳固提高,农人的思 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可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 标相较,农村各项事业的进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X进行新农村 建设,狠抓计划龙头、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 化、环境优化,和旧村改造、村落整理和环境整洁、村民自治。 最根本的一条是真正使农人的收入增加、农人的生活质量取得根 本改善和提高。
4、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农人生活质量而 且将间接地提高农人素质。项目的建设一方面节约了土地资源, 利用节约的土地,进展二、三产业,有利于加速农村城镇一体化 进程。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进展,农人将从一产中分离出 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加速各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切实增 加农人的工资性收入。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和规模
项目建设条件
一、地理条件
2、 气候条件
3、 交通条件
4、经济进展状况
五、基础设施条件
建设规模
按照 x 新农村计划的准则,结合本项目用地面积和财政 资金筹措能力,肯定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项目建设用地计划为 居住用地。项目计划占地面积 28 亩(18667 平方米),绿化面积 和公共设施等其它配套建设共 2737 平方米。可提供安置房 120 套。项目容积率,建筑密度%。
四、工程方案
设计依据
一、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二、 《建筑结构载荷规范》(GB50009-2001)
3、《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五、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T5001-2001)
六、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计划设计原则
依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计划,依照“生产进展、生 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围绕增加 农人收入,提高农人生活质量进行整体计划。
建筑设计
计划建筑以低层为主,实行统一计划、综合配套的原则。要 求平面分区明确,流线顺畅,布局经
新农村安置房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