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检察迎春书画赏.doc
上传者:周瑞
2022-07-07 00:21:51上传
DOC文件
15 KB
上海检察迎春书画赏
杨康健 春节前夕,“上海检察机关迎春书画摄影汇报展”在上海检察机关大厅展出65件书画摄影作品,是检察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优秀新作。
2013年10月,曾入展“首届沪苏浙皖检察官书法绘画摄影艺术作品展”;作品回到上海,这次又以“迎春书画摄影汇报展”奉献给大家,作为迎接马年的一份厚礼。作品以检察人员独特的艺术视角,鲜明的政治主题,较高的审美品位,展示了人民检察官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作为组织者,这里掇取检察书画这朵检察干警精神家园的奇葩,试对几位检察书画作者及其作品进行赏析,权当切磋探讨。
书画同源,书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中国书画注重工夫,宜乎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往往是量(工夫)的积累,发生了质的飞跃。学无止境,有志竟成,好的书画作者,既要有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素养,还要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历练。要懂得“有意练功,无意成功,功到自然成” 的个中奥秘。下面几位检察干部及其书画作品,无疑是很好的注释。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干部姚海君,出生于1958年,曾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高等学校美术专业讲师,擅长中国人物、花鸟画。国画作品《梅花香自苦寒来》(8尺纸本),以梅花为题材,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生活的态度,希望引得人们对万事万物存在与生长的思考,以积极顽强的态度对待生存与生活,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来对待成功与挫折。作者在继承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基础上,凭借多年对笔墨运用的功底和理解的积淀,对梅花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观察,以自身的情表现于存在的型,由“师法造化”而后“寄情于墨”,表现出了人们为之钟情的,但是自己胸臆中的梅花。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黄汉勇,出生于1957年,自幼喜欢绘画,擅长中国山水画。系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会员、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画师、静安区书画社社员。在其中国画作品《劲松生古岩》(6尺纸本)中,作者讴歌和描绘了松树不畏艰险、不畏严寒、刚直不阿的品格。为了突出松树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在造型上,两棵松树一前一后,一浓一淡,以达到疏密有致、层次丰富的艺术效果;在笔墨处理上,主干中锋行笔,浓墨挥就,势如苍龙虬曲、历久弥坚;枝干和松针采用长锋逆推出锋,树枝茂密雄沉,姿态万千;岩石大笔急速挥出,简约有致,枯湿相间,与繁密的松针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还运用山水画中皴擦点染等技法,水墨互破,干湿并用,在整个画面中表现出枯润浓淡、轻重缓急、疏密聚散的效果,从而更加体现了生在岩石中的松树的一种冷峻生动、苍枝遒劲、生机盎然的顽强高贵品格。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干部郑建华,1959年出生。酷爱书法篆刻,师从沪上著名篆刻家沈受觉。潜心研究书法、篆刻艺术40余载,能化古融今,自成风格。擅长楷、隶、篆、行书体。现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海墨画会会员、上海市检察官文联书法美术委员会副主任。
郑建华看上去似乎不善言辞,但谈起书画来却是头头是道,对古今书画篆刻名家及其作品了如指掌,能道出其美妙与不足之处。回忆起自己的书画历程,他深悟得益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及年轻时打下的楷书基本功。年过不惑之后,他的行草、篆刻便日趋成熟,技艺不断提高。尤其近10余年,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他抓住展示才华的一次次机遇,在全国和上海检察机关书画作品评选中屡屡得奖。
郑
杨康健 春节前夕,“上海检察机关迎春书画摄影汇报展”在上海检察机关大厅展出65件书画摄影作品,是检察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优秀新作。
2013年10月,曾入展“首届沪苏浙皖检察官书法绘画摄影艺术作品展”;作品回到上海,这次又以“迎春书画摄影汇报展”奉献给大家,作为迎接马年的一份厚礼。作品以检察人员独特的艺术视角,鲜明的政治主题,较高的审美品位,展示了人民检察官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作为组织者,这里掇取检察书画这朵检察干警精神家园的奇葩,试对几位检察书画作者及其作品进行赏析,权当切磋探讨。
书画同源,书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中国书画注重工夫,宜乎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往往是量(工夫)的积累,发生了质的飞跃。学无止境,有志竟成,好的书画作者,既要有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素养,还要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历练。要懂得“有意练功,无意成功,功到自然成” 的个中奥秘。下面几位检察干部及其书画作品,无疑是很好的注释。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干部姚海君,出生于1958年,曾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高等学校美术专业讲师,擅长中国人物、花鸟画。国画作品《梅花香自苦寒来》(8尺纸本),以梅花为题材,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生活的态度,希望引得人们对万事万物存在与生长的思考,以积极顽强的态度对待生存与生活,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来对待成功与挫折。作者在继承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基础上,凭借多年对笔墨运用的功底和理解的积淀,对梅花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观察,以自身的情表现于存在的型,由“师法造化”而后“寄情于墨”,表现出了人们为之钟情的,但是自己胸臆中的梅花。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黄汉勇,出生于1957年,自幼喜欢绘画,擅长中国山水画。系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会员、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画师、静安区书画社社员。在其中国画作品《劲松生古岩》(6尺纸本)中,作者讴歌和描绘了松树不畏艰险、不畏严寒、刚直不阿的品格。为了突出松树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在造型上,两棵松树一前一后,一浓一淡,以达到疏密有致、层次丰富的艺术效果;在笔墨处理上,主干中锋行笔,浓墨挥就,势如苍龙虬曲、历久弥坚;枝干和松针采用长锋逆推出锋,树枝茂密雄沉,姿态万千;岩石大笔急速挥出,简约有致,枯湿相间,与繁密的松针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还运用山水画中皴擦点染等技法,水墨互破,干湿并用,在整个画面中表现出枯润浓淡、轻重缓急、疏密聚散的效果,从而更加体现了生在岩石中的松树的一种冷峻生动、苍枝遒劲、生机盎然的顽强高贵品格。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干部郑建华,1959年出生。酷爱书法篆刻,师从沪上著名篆刻家沈受觉。潜心研究书法、篆刻艺术40余载,能化古融今,自成风格。擅长楷、隶、篆、行书体。现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海墨画会会员、上海市检察官文联书法美术委员会副主任。
郑建华看上去似乎不善言辞,但谈起书画来却是头头是道,对古今书画篆刻名家及其作品了如指掌,能道出其美妙与不足之处。回忆起自己的书画历程,他深悟得益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及年轻时打下的楷书基本功。年过不惑之后,他的行草、篆刻便日趋成熟,技艺不断提高。尤其近10余年,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他抓住展示才华的一次次机遇,在全国和上海检察机关书画作品评选中屡屡得奖。
郑
上海检察迎春书画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