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牧童优秀教案.docx

上传者:HShess 2022-07-10 12:34:33上传 DOCX文件 2.07 MB
牧童优秀教案
牧童优秀教案
【篇一:牧童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 《牧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的学****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孩子的无忧无虑、纯真烂漫。
有感情的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孩子的无忧无虑、纯真烂漫,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学生读导读部分,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学****方法)
一、回顾旧知,切入新课
1、读读以下诗句,你有什么发现呢?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
1、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一片美丽的草原。此时,晚风吹来,阵阵凉意,让人感觉多么舒服呀!如果你也置身于这样美丽的境界中,你想在草原上听到些什么声音呢?
2、要是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汇成一首动听的笛子声,那该多好呀!想听吗?
3、播放悠扬的笛音。
4、多么悠扬的笛声,是谁在吹呢?(出示第二句诗)
5、指名朗读,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种笛声?牧童是怎样吹笛子的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三)、体会自由生活:
1、牧童置身于美丽的原野中,吹着悠扬的笛子,你觉得他过得是怎样的生活?谁能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2、出示后两句古诗
3、轻声朗读诗句,想一想:牧童从哪里归来?怎样归来?
品味“卧”的美妙。
是呀,牧童已经劳累了一天了,现在吃饱了饭,终于可以歇息了。这里诗人不用“立”、“坐”,而是一个“卧”。你觉得“卧”这一个动作妙在哪?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用词的准确和精妙所在)
4、情感朗读诗歌。
这真是天地间最美妙的卧房,躺在柔柔的草地上,闻着清清的草的芳香,望着天上的明月,享受着晚风温柔的抚摸,耳边还传来青蛙、流水、蛐蛐、蟋蟀的歌声,此时此刻,躺卧在草地上的牧童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如果睡着了,梦里又会梦见什么呢?
此时此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真是一个()的牧童?
看到眼前这位悠闲自在、怡然自得的牧童,谁也不忍心去打扰他美丽的遐想。轻轻地诵读诗歌。
眼前的一切,在诗人吕洞宾看来,更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牧童休憩园,牧
童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陶醉了。再读诗。
一碧千里的草地,柔和的清风,皎洁的明月,在这种境界里,既想躺下来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又想低吟一首美妙的小诗。低吟诗歌。
(配乐背诵)闭上眼,让这一切的诗情画意融入我们的脑海,伴着这轻风明月,背一背,送给这位牧童一首催眠曲吧!
(创设情境,学生更能入情入景地读,比老师说要怎样读,更能走进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儿)
四、结合背景,体会情感。
1、吕岩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牧童呢?
2、介绍吕岩,知道原因。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五、改写短文
1、同学们,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对千年之前的儿童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不无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镜头,只是无声的电影。如果这个镜头再放大一点,电影里的人物动起来,这
部电影有了声音,有了色彩,那该多好啊!很多反映历史的电视电影,其实是几句话就能写完的事,可经过现代人的想象复原,就成了充满生活气息的有声有色的故事。能不能尝试着把你感兴趣的一首诗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让诗中的人物更加生活化,离我们更近?
2、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写故事。
板书设计:
牧 童
铺 弄卧
悠闲自在 纯真烂漫
【篇二: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2个认识的字。理解“铺、弄、卧”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教学重点:理解诗的意思,读出诗的节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体会诗人的心情。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学生读古诗。
2.过渡:同学们的诗

牧童优秀教案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4318033.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