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压电网的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doc
上传者:司棋夸克
2022-06-14 14:14:52上传
DOC文件
17 KB
浅议中压电网的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摘要:针对中压电网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网系统的不断扩大及电缆馈线回路的增加,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也在不断的增加,改造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合理选择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已是关系到电网运行可靠性关键的技术问题,文中就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中压电网,供电系统,中性点接地,可靠性
1、概述
中压电网以35KV、10KV、6KV三个电压电压应用较为普遍,其均为中性点非接地系统,但是随着供电网络的发展,非凡是采用电缆线路的用户日益增加,使得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断增加,导致电网内单相接地故障扩展为事故。我国电气设备设计规范中规定35KV电网假如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10A,3KV―10KV电网假如接地电容电流大于30A,都需要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而《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施行)第59条中规定“35KV、10KV城网,当电缆线路较长、系统电容电流较大时,也可以采用电阻方式”。因对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世界各国也有不同的观点及运行经验,就我国而言,对此在理论界、工程界也是讨论的热点问题,在中压电网改造中,其中性点的接地方式问题,现已引起多方面的关注,面临着发展方向的决策问题。
随着变电站的不断改造,双母线结构的变电站不断减少,自动补偿技术的发展,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又有可能重新在系统上推广运用。再电力建设、设备改造,必须重新考虑中压电网的接地方式
一`小电阻接地系统的运行情况
根据一些运行中的情况分析,10kV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对供电可靠性及人身安全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1.跳闸次数:对于以架空出线为主的变电站,在改为小电阻接地系统后,产生跳闸次数过多的情况。原因在与架空线路的瞬时故障较多,而且部分瞬时故障并不能经重合闸后有效分辨,曾经出现重合不成后,再强送成功的例子。以上情况在台风季节尤其明显。对于以电缆出现为主的变电站上述情况也不能完全杜绝,尤其如该站专线用户较多。用户端由于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电业部门低,产生瞬时接地(或不明原因接地)的情况较多,也有可能使跳闸次数增多的情况。
2.对备用电源自切的影响:10kV母线或线路永久性故障而开关拒动时将通过主变后备保护跳闸,为防止自切动作合闸在永久故障点上,通常采用主变后备闭锁自切方式。考虑到小电阻接地方式以接地故障为主,10kV母线单相接地的机会也不多,且电流不大,瞬时性更不能排除,主变零序后备闭锁各自切有意解除。可防止部分因接地引起的10kV母线失压事故。
3.保护时间配合:在小电阻接地系统中,故障相对地电压在故障切除后由零升到相电压和非故障相对地电容由线电压降到相电压的过渡过程由阻抗不高的中性点设备提供通路,衰减的幅值与时间直接与系统的对地等效电容以及中性点设备的参数有关。由于系统对地等效电容与出线电缆与架空线的长度有关。该衰减时间,对保护的时间配合上有较大影响。
4.安全:有一种论点,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如有人误触高压设备时,保护能够迅速跳闸可避免造成伤亡事故。而在电力系统的实践中,我们知道是否会造成伤亡的关键是触电者接触带电体的方式和触电后人体的移动方向及抢救等因素。而这一论点需在保护跳闸的电流没有或少量通过人体条件成立,才有可能避免伤亡。而
摘要:针对中压电网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网系统的不断扩大及电缆馈线回路的增加,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也在不断的增加,改造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合理选择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已是关系到电网运行可靠性关键的技术问题,文中就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中压电网,供电系统,中性点接地,可靠性
1、概述
中压电网以35KV、10KV、6KV三个电压电压应用较为普遍,其均为中性点非接地系统,但是随着供电网络的发展,非凡是采用电缆线路的用户日益增加,使得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断增加,导致电网内单相接地故障扩展为事故。我国电气设备设计规范中规定35KV电网假如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10A,3KV―10KV电网假如接地电容电流大于30A,都需要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而《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施行)第59条中规定“35KV、10KV城网,当电缆线路较长、系统电容电流较大时,也可以采用电阻方式”。因对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世界各国也有不同的观点及运行经验,就我国而言,对此在理论界、工程界也是讨论的热点问题,在中压电网改造中,其中性点的接地方式问题,现已引起多方面的关注,面临着发展方向的决策问题。
随着变电站的不断改造,双母线结构的变电站不断减少,自动补偿技术的发展,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又有可能重新在系统上推广运用。再电力建设、设备改造,必须重新考虑中压电网的接地方式
一`小电阻接地系统的运行情况
根据一些运行中的情况分析,10kV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对供电可靠性及人身安全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1.跳闸次数:对于以架空出线为主的变电站,在改为小电阻接地系统后,产生跳闸次数过多的情况。原因在与架空线路的瞬时故障较多,而且部分瞬时故障并不能经重合闸后有效分辨,曾经出现重合不成后,再强送成功的例子。以上情况在台风季节尤其明显。对于以电缆出现为主的变电站上述情况也不能完全杜绝,尤其如该站专线用户较多。用户端由于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电业部门低,产生瞬时接地(或不明原因接地)的情况较多,也有可能使跳闸次数增多的情况。
2.对备用电源自切的影响:10kV母线或线路永久性故障而开关拒动时将通过主变后备保护跳闸,为防止自切动作合闸在永久故障点上,通常采用主变后备闭锁自切方式。考虑到小电阻接地方式以接地故障为主,10kV母线单相接地的机会也不多,且电流不大,瞬时性更不能排除,主变零序后备闭锁各自切有意解除。可防止部分因接地引起的10kV母线失压事故。
3.保护时间配合:在小电阻接地系统中,故障相对地电压在故障切除后由零升到相电压和非故障相对地电容由线电压降到相电压的过渡过程由阻抗不高的中性点设备提供通路,衰减的幅值与时间直接与系统的对地等效电容以及中性点设备的参数有关。由于系统对地等效电容与出线电缆与架空线的长度有关。该衰减时间,对保护的时间配合上有较大影响。
4.安全:有一种论点,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如有人误触高压设备时,保护能够迅速跳闸可避免造成伤亡事故。而在电力系统的实践中,我们知道是否会造成伤亡的关键是触电者接触带电体的方式和触电后人体的移动方向及抢救等因素。而这一论点需在保护跳闸的电流没有或少量通过人体条件成立,才有可能避免伤亡。而
浅议中压电网的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