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doc

上传者:彩凤w 2022-06-30 11:52:36上传 DOC文件 16 KB
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
刘海燕 新世纪伊始,美国华尔街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财务丑闻,涉及诸如安然、施乐、泰科、时代华纳等跨国公司,而“五大”会计公司在这一系列财务丑闻案中无一幸免,其中一家世界著名会计公司亦因此而宣告退出审计市场。在我国大陆和香港资本市场亦出现了“银广厦”、“创维”等财物丑闻案例。总之,公众对会计师的信心已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因此,整个会计师业界,不论是国际会计公司还是中国本土会计师们在努力争取重新获得公众信任的同时,也在对审计风险进行重新认识。在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上,学者们各抒己见:秦荣生将“风险”理解为控制风险;谢荣、吴建友认为,会计报表风险说到底实际上是企业经营风险的副产品;胡春元指出审计风险为诉讼风险。其次,还有许多学者对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如吴向阳、王会金等都对其运用的可行性及存在的困难做了全面分析,并就此提出实施的具体措施。此外,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正在同世界银行合作开发风险导向审计的课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也专门成立了一个实验室研究风险导向审计问题。

一、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发展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在高风险社会环境的背景下,美国审计职业界最先建立起了审计风险模型,标志着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
(一)概念。所谓的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形成之前,曾出现过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导向审计两种模式,而风险导向审计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二)风险导向审计未来发展方向。风险导向审计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比以往的审计模式更有效,但毕竟现今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存在着很多不足。其中风险导向审计会引起高成本,成为人们近期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成本问题进而成为风险导向审计广泛应用的一个障碍。
为了解决成本问题,审计界又提出了“混合审计模式的概念”,认为在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导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选择以下两种混合审计模式:一是以制度基础审计为主,结合风险导向审计的混合审计模式;二是以会计报表审计为主,结合风险导向审计的混合审计模式。前者主要用在上市公司、跨国公司、企业集团中。由于这些公司的资产、资本规模较大,经济业务比较复杂,经营范围比较广,组织结构庞大、分散,所以这种公司不是靠一个或几个管理者来管理,更多的是依靠企业的一种比较健全的管理理念和比较完善的内控制度,采用制度基础审计可以在保证审计效果的同时提高审计效率。后者对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比较适用,通常其资产、资本和经营规模比较小,业务流程简单,经营范围单一,管理层次很少,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形同虚设,用制度基础审计就不合适。对大多数民营企业也是如此。但是无论采取哪一种审计模式,都应该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结合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二、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我们不能以经济发展水平和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否定该模式。我国要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就必

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3737643.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