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居然是这么产生的?!
如果我们饿了,就会产生想吃点东西的欲望,这就是食欲。
此时,我们可能会一边说着“肚子好饿啊”,一边摸摸自己的肚子。因此,有些人会认为食欲是由胃引起的。
但实际上,胃只不过是用来消化食物的器官而已,真正掌管食欲的,其实是位于下丘脑中被称为“食欲中枢”的部分。 食欲中枢是由“摄食中枢”和“饱中枢”这两个中枢组合而成。摄食中枢会在感到饥饿时发出进食信号,而饱中枢会在收到饱腹信号后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
此图描绘了大脑在进食前后控制食欲的机制。餐前空腹时,血液中的脂肪酸、胃促生长素等物质的含量会增加。当这些物质被运送到大脑并被大脑的摄食中枢感知到时,食欲就会大增。进食后,葡萄糖、胰岛素、瘦素的血液浓度会升高。当大脑的饱中枢感知到这些物质时,食欲就会受到抑制。
但是,在进食停止一段时间后,血液中的葡萄糖就会减少,摄食中枢又开始活跃。 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中性脂肪就会在肝脏中被分解,并产生脂肪酸,脂肪酸又会被释放到血液中,进一步刺激摄食中枢。 此外,由胃黏膜分泌的胃促生长素也会对我们产生刺激,使我们感到饥饿,想吃东西。这就是我们体内产生食欲的主要机制。
触发食欲的因素不仅有饥饿感,还有美味。
发达的脑帮助人类实现了长远的进化。演变为直立行走后,人类的脊椎生长在头盖骨下方,整个身体支撑着体积较大的脑,使脑得以不断发达。随着脑的发达,人类也掌握了用火烹饪等制作美食的技巧。脑进化出的“品尝美食”这一机制,是激发我们食欲的源泉。
长颈鹿、狮子等野生动物没有肥胖症。因为它们除了常吃的主食之外,没吃过什么美食,只需要吃些必要的东西就能满足自己,因此不会吃得太多。
但是,在作为宠物来饲养的非野生动物中,却出现了很多肥胖现象。因为主人会为它们提供大量食物,且这些食物比起野生动物的食物来说脂肪和热量更高。当宠物尝过了由人类开发而变得口味丰富的食物后,就会忘记其实只需填饱肚子即可这回事,于是胃口越来越大,开始发胖。
有这样一个实验:分别给予大鼠无味蒸馏水和含有合成甜味剂的水,结果发现大鼠会摄入更多加入甜味剂的水。甜味剂本身没有热量,因此也无法成为大鼠的能量来源。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大鼠会对甜味有反应。
不仅是人类,就连动物在吃到了美食后也会食欲大增,不知不觉就会吃得很多。可想而知,对于非常了解美食的我们来说,这种现象会只会更加明显了。
本文摘自《科学世界》2022年第2期。
《科学世界》2022年第5期正在销售中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更多订阅优惠
❤《科学世界》典藏本 大宇宙 ❤
这篇关于食欲居然是这么产生的?!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希望我们推荐的答案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