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曲沃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曲沃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曲沃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曲沃中学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2、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的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之极。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
3、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4、”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B、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的习
5、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B、第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
6、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慧度,交阯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阯。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阯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腾遯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遯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遁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
7、,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
8、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白宋书·杜惠度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阯 遂:于是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遏:禁绝C与林邑累相攻伐 累:屡次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 旷:空缺5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 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禁断淫祀,
9、崇修学校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定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B杜惠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励;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7
10、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2) 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