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第五讲有机化学命名与结构

上传者:9****8 2022-07-20 08:50:22上传 PPT文件 1.98MB
第五讲有机化学命名与结构_第1页 第五讲有机化学命名与结构_第2页 第五讲有机化学命名与结构_第3页

《第五讲有机化学命名与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有机化学命名与结构(8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1主讲人:主讲人: 尹桂尹桂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52015年年0707月月12-2112-21日日有机化学结构与命名部分有机化学结构与命名部分一、碳原子的杂化与成键一、碳原子的杂化与成键nspsp3 3杂化;杂化;(C-CC-C;C-OC-O;C-N; C-C-N; C-S; C-XS; C-X等)等)nspsp2 2杂化;杂化; (C=CC=C;C=OC=O;C=N; C=N; C=SC=S等)等)nspsp杂化(杂化( )2022-6-121.1. sp3杂化轨道杂化轨道电子云分布示意图电子云分布示意图2022-6-141. 2. sp3杂化碳原子实例伯、仲、叔、

2、季碳原子伯、仲、叔、季碳原子2022-6-151. 3. sp3杂化碳原子结构表示法 通常把与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基通常把与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相连接的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团相连接的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 费歇尔投影式费歇尔投影式透视式透视式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1.4.1.4.手性碳原子的标记与次序规则手性碳原子的标记与次序规则a.原子按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同位素按原子量大小原子按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同位素按原子量大小次序排列次序排列 I,Br,Cl,S,P,O,N,C,D,H b.对原子团来说,首先比较第一个原子的原子序数,对原子团来说,首先比较第一个原子的原子序数,如相同时则再比较第二、第三

3、,以此类推。如相同时则再比较第二、第三,以此类推。 CCCCHHHHHHHHHHCCCCClHO次序规则实例c. 如果基团含有双键或三键时,则当作两个或三个如果基团含有双键或三键时,则当作两个或三个单键看待,认为连有两个或三个相同原子。单键看待,认为连有两个或三个相同原子。CH3CCH3CH3CH3CHCH3CH3CHCH3CHHCH3CHHCHHCH3CHHCHHHClBrI+I:(CH3)3C (CH3)2CH CH3CH2 CH32. 共轭效应:(共轭稳定化)在共轭体系中,由于 电子离域而产生的效应,只存在于共轭体系中, 传递时远而不弱。共轭体系共轭体系OCH3CHHHNOOCN共轭效应

4、供电子共轭效应(C)吸电子共轭效应(C)n3.在许多有机化合物中,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往在许多有机化合物中,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往往同时起作用,其综合影响决定于两种效应的方往同时起作用,其综合影响决定于两种效应的方向及相对强度。向及相对强度。电子效应对化合物的性质产生重大影响电子效应对化合物的性质产生重大影响n(1)对化合物酸碱性强度的影响)对化合物酸碱性强度的影响n(2)对化合物反应活性及活性中心位置的)对化合物反应活性及活性中心位置的影影响响n(3)对碳正离子、碳负离子、游离基稳定性的)对碳正离子、碳负离子、游离基稳定性的影响影响2022-6-158 苯酚连接吸电子基团,使酸性增强,连接供电子

5、基苯酚连接吸电子基团,使酸性增强,连接供电子基团时,酸性越弱。团时,酸性越弱。OHNO2OHCH3OH Ka = 710-9 Ka = 110-10 Ka = 6.710-11(1)C2H5OHOC6H5OCH3COO(2)R3CR2NROFn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碳正离子的稳定性n碳负离子的稳定性碳负离子的稳定性n游离基的稳定性游离基的稳定性CR2+sp2R1R3C-R3R2R1sp3分子间力及其与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力及其与物理性质的关系n1.静电力静电力:n 主要存在于极性较大得分子之间,其影响大于主要存在于极性较大得分子之间,其影响大于非极性分子的范得华力,分子相对质量相近的极非极性分子的范

6、得华力,分子相对质量相近的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比较,前者的沸点比后者高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比较,前者的沸点比后者高。n2.范德华力:范德华力:n 这是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一种主要作用力,它随这是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一种主要作用力,它随着分子之间间距的增大急剧减小。因此,直链较着分子之间间距的增大急剧减小。因此,直链较多的化合物与它的支链异构体相比其沸点要低。多的化合物与它的支链异构体相比其沸点要低。例:烷烃同分异构体的沸点变化规律。例:烷烃同分异构体的沸点变化规律。n3.氢键:氢键:n 是具有活泼氢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之间最强是具有活泼氢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之间最强烈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它可分为分子内氢键

7、、同烈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它可分为分子内氢键、同种物质分子间氢键、溶质溶剂间形成的氢键。氢种物质分子间氢键、溶质溶剂间形成的氢键。氢键愈多、愈强,在分子质量相近的化合物中其沸键愈多、愈强,在分子质量相近的化合物中其沸点越高点越高 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固态,缔合较为牢固。液态,形成氢键和氢键的解离均存在。气态或在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中,醇分子可以单独存在。 由于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沸点较相应分子量的烷烃高。 由于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三个碳的醇和叔丁醇能与水混溶。键的极性键的极性-偶极矩偶极矩 例:例: CH3+ Cl- 键距键距 = ed e: 中心电荷中心电荷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12846.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