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比较阅读(含答案)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比较阅读(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曹刿论战复习专题一、掌握一些重点词、句的翻译和一些文言语法现象1.重点句: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策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间:参与。谋:谋划。2)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说: 什么作战?”肉食者: 以:用,”乃入见。问:“何以战?”“高官位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就进入(宫殿)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高官厚禄,此指当权者。鄙:浅陋,无知。 乃:于是,就。凭,靠。远谋:深谋远虑。“您凭借93)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器,丝织品等,我从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汇报。牺牲,猪、牛、羊等
2、祭品。玉,玉器;帛,丝织品。力口:虚报夸大4)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能根据实情审理。狱:诉讼案件。虽:即使。 必:一定。 以:根据。 情:实情。 察:明察。5)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了。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 去。”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准备下令击鼓进军。 鼓:击鼓进军。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
3、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低落了;等到第 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 ”作:振作。再:第二次。衰:衰减。 竭:尽。8)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克:战胜。测:估计。惧:担心。伏:埋伏。对方的士气消失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国。齐国是大国,很难估测,我害怕他们有埋伏。 盈:满,充沛。这里指士气旺盛。2.重点词古今异义1)2)3)4)5)6)7)8)9)今义:中间,空隙)今义:监狱)今义:增加) 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牺牲玉帛(古义: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 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译:能,又何间焉 小大之狱
4、弗敢加也(古义:参与(古义:案件 (古义:虚报夸大今义:为正义献身)今义:轻视)行)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第二次) 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10) 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11) 忠之属也(古义:类今译:同一家族的人)通假字小惠未徧:“徧”同“遍”,遍及 一词多义1)故:公问其故:原因 2)从:民弗从:服从,顺从 故逐之:所以 战则请从:跟随3)其:其乡人曰:他的,指曹刿公问其故:其中的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4)以:何以战:凭借必以信:按照5)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我二、了解文章结构全文可以分为三层:第一段:叙述站前曹刿要求见
5、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第一层(从开头一一“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第二层(从“问:何以战”一一段末)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 的先决条件。第二段: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第三段:写曹刿战后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三、分析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内容,就需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牺牲一一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
6、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 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未可。”下视其辙,一一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第二层:“夫大国,分两层。第一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四、正确评价人物,分析人物形象曹刿论战以“肉曹刿:曹刿是一个有爱国之心而且具有卓越军事指挥才能并有着独特的政治思想和洞察力
7、的人。食者鄙”即当官的见识浅薄,不能考虑周全为理论基础,而他的深谋远虑开始的出发点是鲁庄公能否以百姓利益为 重,所以他并不看重鲁庄公对侍从施舍小恩惠和祭神的诚实,而非常注重鲁庄公以民情审判大大小小的案件,认为 这属于对百姓忠心,可以一战。面对实力强大的齐国军队,曹刿没有贸然行事,当齐军三次击鼓进军,才建议击鼓, 一鼓作气,战胜齐军于长勺成为以弱胜强的典范。鲁庄公: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 说明他在政治上的无能:战场上他急切求成,胜利后,不知道胜利的原因,说明他对军事的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他有所感悟,明白了民心向背是决定胜负的
8、关键,并在作战过程中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是一位明智的 国君。五、阅读训练一、阅读文段,完成 38 43题。(15分)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未38.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文:3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公将驰之遂逐齐师40.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 分)A.公与之乘 B.公将鼓之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41.选段主要使用了 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
9、形象。(3分)的表达方式,通过描写和描写刻画,发生的时间,地点42.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在。( 3分)4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2分)答:答案:38.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分) 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2分) 39. 在击鼓驱车(追赶) 于是 40. B 41.记叙语言、动作42.长勺之战鲁庄公十年长勺 43.例如: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 的基础上。(答到一点即给2分)二、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9 12题。(8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乃入见。问:“何
10、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 叶。”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福:狱: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 分)小惠未徧,民弗从也。1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答案: 9 福:赐福,保佑 狱:案件 (各 1 分,共 2 分) 10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11、老百姓是不会 听从您的(2分) 11 政治上取信于民(2 分) 1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7-19题。(8分)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未能远谋。” 公曰: 对曰:牺牲忠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