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阻滞并发症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椎管内阻滞并发症(5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快捷指南椎管内阻滞并发症1.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2.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3. 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椎管内阻滞并发症 1)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2) 呼吸抑制 3) 全脊髓麻醉 4) 异常广泛脊神经阻滞 5) 恶心呕吐 6) 尿潴留(1)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低血压低血压一般定义为成人收缩压低于80mmHg,或收缩压(或平均动脉压)的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的30%。 心动过缓心动过缓一般指心率低于50 次/分。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病因 交感神经阻滞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和回心血量减少,是最常见原因; 椎管内阻滞后血液再分布; 高平面阻滞; 所添加的小剂量肾上腺素吸收入血的兴奋2 受体导致的
2、扩血管效应。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预防 避免不必要的阻滞平面过广、纠正低血容量; 对施行剖宫产的患者常规左侧倾斜30体位; 椎管内阻滞前必须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输入适量液体,补充术前液体缺失量和阻滞麻醉产生的相对血容量不足; 一般治疗措施,包括吸氧、抬高双下肢、加快输液等; 中至重度或迅速进展的低血压,或合并心率减慢者,可静注麻黄碱510mg,必要时可重复,心率增快者,可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 50100ug; 对严重的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但对于老年患者,需要预防静脉注射阿托品导致的心率过快,心肌氧耗增加所产生的心肌缺血反应。对于患有青光眼等眼内压增加者、II、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对阿托品治疗效
3、果差的心动过缓,和或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可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5 ug)提高心率; 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和麻黄碱,如无效,立即静注小剂量肾上腺素(510 ug )。(2)呼吸抑制病因病因 严重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极为罕见,与运动阻滞平面相关; 阻滞平面过高,平面超过T8 呼吸运动减弱; 静脉辅助应用镇痛药、镇静药,这些药物可引起呼吸抑制或加重椎管内阻滞的呼吸抑制。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治疗 选择适宜局麻药(浓度、剂量及给药方式),避免阻滞平面过高; 凡辅助应用镇痛、镇静药者,应严密监测呼吸功能,直至药物作用消失; 椎管内阻滞中应严密监测阻滞平面,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呼吸功能不全; 给予面罩
4、或鼻罩吸氧治疗;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伴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应采取面罩辅助通气,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3)全脊髓麻醉病因病因 由硬膜外腔阻滞剂量的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 表现为注药后迅速出现(一般5 分钟内)意识不清、双瞳孔扩大固定、呼吸停止、肌无力、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治疗 正确操作,确保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注药前回吸确认无脑脊液回流,缓慢注射及反复回吸; 强调采用试验剂量,并且有足够观察时间(不短于5 分钟); 如发生硬膜穿破建议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如继续使用硬膜外腔阻滞,应严密监测并少量分次给药; 建立人工气道和人工通气; 静脉
5、输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维持循环稳定; 如发生心跳骤停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 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至神经阻滞症状消失。(4)异常广泛脊神经阻滞)异常广泛脊神经阻滞病因病因 局麻药误入硬膜下间隙;局麻药误入硬膜下间隙; 患者并存的病理生理因素:如妊娠、腹部患者并存的病理生理因素:如妊娠、腹部巨大肿块、老年动脉硬化、椎管狭窄等,致使巨大肿块、老年动脉硬化、椎管狭窄等,致使潜在的硬膜外间隙容积减小;潜在的硬膜外间隙容积减小; 通常是硬膜外腔注入常用量局麻药后,出通常是硬膜外腔注入常用量局麻药后,出现异常广泛的脊神经阻滞现象。其临床特征为:现异常广泛的脊神经阻滞现象。其临床特征为:延迟出现(延迟出现(1015
6、 分钟)的广泛神经被阻滞,分钟)的广泛神经被阻滞,阻滞范围呈节段性,没有意识消失和瞳孔变化。阻滞范围呈节段性,没有意识消失和瞳孔变化。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治疗 应采用试验剂量; 对于妊娠、腹部巨大肿块、老年动脉硬化、椎管狭窄等患者局麻药用量应酌情减少; 处理原则同全脊髓麻醉,即严密监测、注意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直至阻滞作用完全消退。(5)恶心呕吐)恶心呕吐病因病因 是常见并发症,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尤其是年轻女性; 血压骤降造成脑供血骤减脑供血骤减,呕吐中枢呕吐中枢兴奋;兴奋; 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强; 手术牵拉内脏反应。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治疗 防止阻滞平面过高、低血压。高平面阻滞所致的
7、恶心呕吐应用麻黄碱或阿托品有效; 一旦出现恶心呕吐,立即给予吸氧,嘱病人深呼吸,并将头转向一侧以防误吸。 暂停手术以减少迷走刺激,或施行内脏神经阻滞;若仍不能缓解呕吐,可考虑使用氟哌利多等药物; 术后恶心呕吐,应用地塞米松、氟哌利多、5-HT3 受体阻滞药治疗有效。(6)尿潴留)尿潴留病因病因 支配膀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麻痹所致; 应用阿片类药物或患者不习惯卧位排尿所引起; 如果膀胱功能失调持续存在,应除外马尾神经损伤的可能性。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治疗 使用能满足手术需要,作用时间最短的局麻药和最小的有效剂量; 围手术期没有放置导尿管的患者,在临床允许的范围内控制静脉输液量; 建议检查膀胱充盈情
8、况,如术后68 小时患者不能排尿或超声检查排尿后残余尿量大于400ml,需放置导尿管直至阻滞作用消退。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1) 全身毒性反应全身毒性反应2) 马尾综合症马尾综合症3) 短暂神经症(短暂神经症(TNS)药物毒性 药物毒性包括局麻药、辅助用药和药物添加剂的毒性,其中局麻药的毒性有两种形式: 全身毒性 即局麻药通过血管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引起各种生理功能的紊乱; 神经毒性 即局麻药与神经组织直接接触引起的毒性反应。1)全身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毒性。1、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初期的兴奋相和终末的抑制相,最
9、初表现为患者不安、焦虑、感觉异常、耳鸣、口周麻木,进而出现面肌痉挛和全身抽搐,最终发展为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昏迷和呼吸心跳停止。2、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初期表现为心动过速和高血压,晚期则由局麻药的直接作用而引起心律失常、低血压和心肌收缩功能抑制。预防预防 临床医生应严格遵守临床麻醉操作常规; 麻醉前给与苯二氮卓类或巴比妥类药物可以降低惊厥的发生率; 应严密监测以利于早期发现局麻药中毒的症状和体征; 注射局麻药前回吸、小剂量分次给药、先注入试验剂量、采用局麻药的最低有效浓度及最低有效剂量; 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局麻药液中加肾上腺素(5ug/ml)有助于判定是否误入血管,并减少注射部位局麻药的吸
10、收。 治疗治疗 依据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严重程度进行治疗: 轻微的反应可自行缓解或消除; 如出现惊厥,则重点是采用呼吸和循环支持保证患者的安全,保持气道通畅和吸氧; 如果惊厥持续存在可静脉给予控制惊厥药:硫喷妥钠12mg/kg,或咪达唑仑0.050.1mg/kg,或丙泊酚0.51.5mg/kg,必要时给予肌肉松弛药物后进行气管内插管; 低血压可采用静脉输液和血管收缩药:去氧肾上腺素0.55 u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0.020.2u g/(kgmin)静脉输注; 如果出现心力衰竭,需静脉单次注射肾上腺素115ug/kg; 如果发生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苏; 脂肪乳剂(英脱利匹特)1ml
11、/kg 单次静脉注射,继之以0.25ml/(kg.min)连续输注,总量不超过8ml/kg,对布比卡因心肌毒性治疗有效。马尾综合症 马尾综合症马尾综合症 是以脊髓圆锥水平以下神经根受损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表现表现:不同程度的大便失禁及尿道括约肌麻痹、会阴部感觉缺失和下肢运动功能减弱。病因:病因: 局麻药的直接神经毒性; 压迫性损伤:如硬膜外腔血肿或脓肿等; 操作时损伤。预防预防 由于局麻药的神经毒性目前尚无效的治疗方法,预防尤为重要: 不建议实行蛛网膜下腔置管连续阻滞麻醉; 采用最低有效浓度和剂量,严格执行脊麻局麻药最高限量的规定; 注入蛛网膜下腔局麻药液葡萄糖的终浓度(1.25至8)不得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