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上传者:97****76 2022-07-11 21:20:47上传 PPT文件 1.56MB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_第1页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_第2页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_第3页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3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张志鹏 第一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第二节消化第三节第三节吸收第六章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v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的组成:消化道:消化道:口腔到肛门的肌性管道。 (口、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骨骼肌:口、咽、食管上段和肛门外括约肌。 平滑肌:其余的肌肉。消化腺: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消化: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吸收:吸收: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 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消消 化化

2、(一)咀嚼:咀嚼肌的有序收缩,反射活动(一)咀嚼:咀嚼肌的有序收缩,反射活动研磨食物混合食物,促进淀粉酶的化学消化反射性引起后续消化器官的活动(二)吞咽(二)吞咽: : 食物由口腔经咽、食管进入胃食物由口腔经咽、食管进入胃 的过程,是反射性动作的过程,是反射性动作 。一、口腔内消化一、口腔内消化 (一)咀嚼与吞咽(一)咀嚼与吞咽一、口腔内消化一、口腔内消化 (二)唾液的分泌(二)唾液的分泌v唾液腺: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散在的小唾液腺散在的小唾液腺v唾液的性质:唾液的性质:无色、无味、近中性低渗液体无色、无味、近中性低渗液体v唾液的成分唾液的成分 :p水(水(99

3、%99%)p无机盐无机盐p有机物(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有机物(唾液淀粉酶,溶菌酶, 黏蛋白,免疫球蛋白等)黏蛋白,免疫球蛋白等) p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均刺激唾液分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均刺激唾液分泌交感神经引起分泌黏稠的唾液副交感神经引起分泌稀薄的唾液一、口腔内消化一、口腔内消化 (二)唾液的分泌二)唾液的分泌二、胃内消化二、胃内消化v机械性消化:胃的运动机械性消化:胃的运动v化学性消化:胃液化学性消化:胃液 二、胃内消化二、胃内消化 (一)胃的运动(一)胃的运动v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tonic contractiontonic contraction):): 生理意义:a) 使胃保持一定的形状

4、和位置;b) 维持一定的胃内压,有利于胃液渗入食团。v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receptive relaxation):): 胃容积增大,胃内压无明显升高。 生理意义:更好地容纳和贮存食物。1.胃的运动形式胃的运动形式v蠕动(蠕动(peristalsisperistalsis):): 食物入胃后约5分钟开始,每分钟约为3次。 每次可推送12ml食糜入十二指肠。 生理意义:磨碎;混合,有利化学性消化;推进,促排空。 二、胃内消化二、胃内消化 (一)胃的运动(一)胃的运动食糜由胃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食物入胃后5min开始v胃排空的动力:胃运动。v影响胃排空速

5、度的因素: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 稀的、流体、颗粒小、等渗排空快 稠的、固体、大块的、非等渗排空慢 糖类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通常需46h) 胃内食物量增加胃排空加快(由于胃运动增强) 二、胃内消化二、胃内消化 (一)胃的运动(一)胃的运动2.胃排空及其影响因素胃排空及其影响因素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p无色酸性(pH 0.91.5)液体,正常成人每日分泌1.52.5升。p成分:成分:水,HCl,胃蛋白酶原,黏液,内因子, HCO3- 二、胃内消化二、胃内消化 (二)胃液的分泌二)胃液的分泌vHCl的生理作用的生理作用p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适宜环境p使蛋白变性,易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00180.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