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4采暖系统



《第7章4采暖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4采暖系统(3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 一一. .室外供热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室外供热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二二. .热力入口的布置与敷设热力入口的布置与敷设 三三. .室内采暖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室内采暖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四四. .采暖系统常用管材采暖系统常用管材 五五. .采暖管道的安装采暖管道的安装 六六. .散热器的安装散热器的安装 七七. .建筑采暖系统的试压与冲洗建筑采暖系统的试压与冲洗 八八. .管道、设备的防腐与保温管道、设备的防腐与保温 1. 1.管道的布置管道的布置 小区供热管道应尽量经过热负荷集中的地方,且以线小区供热管道应尽量经过热负荷集中的地方,且以线路短、便于施工为宜。管线尽量敷设在地势较平坦、土质路短、便于施工为
2、宜。管线尽量敷设在地势较平坦、土质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同时还要考虑和其他地上管线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同时还要考虑和其他地上管线的相互关系。的相互关系。 地下供热管道的埋设深度一般不考虑冻结问题,对于地下供热管道的埋设深度一般不考虑冻结问题,对于直埋管道,在车行道下为直埋管道,在车行道下为0.80.81.2m1.2m,在非车行道下为,在非车行道下为0.6m0.6m左右;管沟顶上的覆土深度一般不小于左右;管沟顶上的覆土深度一般不小于0.3m0.3m,以避免,以避免直接承受地面的作用力。架空管道设于人和车辆稀少的地直接承受地面的作用力。架空管道设于人和车辆稀少的地方时,采用低支架敷设,交通频
3、繁之处采用中支架敷设,方时,采用低支架敷设,交通频繁之处采用中支架敷设,穿越主干道时采用高支架敷设。埋地管线坡度应尽量采用穿越主干道时采用高支架敷设。埋地管线坡度应尽量采用与自然地面相同的坡度。与自然地面相同的坡度。 2. 2.管道的敷设管道的敷设 可分管沟敷设、埋地敷设和架空敷设。可分管沟敷设、埋地敷设和架空敷设。 1 1)管沟敷设)管沟敷设: :根据管沟内人行通道的设置情况,分为通根据管沟内人行通道的设置情况,分为通行管沟、半通行管沟和不通行管沟。行管沟、半通行管沟和不通行管沟。 通行地沟通行地沟 半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不通行地沟不通行地沟 2 2)埋地敷设)埋地敷设 对于直埋管道,在车行道
4、下为对于直埋管道,在车行道下为0.80.81.2m1.2m,在非车行道下,在非车行道下为为0.6m0.6m左右;管沟顶上的覆土深度一般不小于左右;管沟顶上的覆土深度一般不小于0.3m0.3m,以避免,以避免直接承受地面的作用力。直接承受地面的作用力。 3 3)架空敷设)架空敷设 架空管道设于人和车辆稀少的地方时,采用低支架敷设,架空管道设于人和车辆稀少的地方时,采用低支架敷设,交通频繁之处采用中支架敷设,穿越主干道时采用高支架敷交通频繁之处采用中支架敷设,穿越主干道时采用高支架敷设。埋地管线坡度应尽量采用与自然地面相同的坡度。设。埋地管线坡度应尽量采用与自然地面相同的坡度。 低支架敷设低支架敷
5、设: :低支架上管道保温层的底部与地面间的净距低支架上管道保温层的底部与地面间的净距通常为通常为0.50.51.0 m1.0 m,两个相邻管道保温层外面的间距,一般,两个相邻管道保温层外面的间距,一般为为0.10.10.2m0.2m。中支架净空高度为。中支架净空高度为2.52.54.0m4.0m。高支架净空高。高支架净空高度为度为 4.54.56.0m6.0m。采暖系统热力入口示意采暖系统热力入口示意图图 以热水采暖系统热力入以热水采暖系统热力入口为例口为例, ,热力入口处设有温热力入口处设有温度计、压力表、旁通管、度计、压力表、旁通管、调压板、除污器、阀门等。调压板、除污器、阀门等。 以以在
6、布置供暖系统管网时,一般先在建筑平面图上布在布置供暖系统管网时,一般先在建筑平面图上布置散热器,然后布置干管,再布置立管,最后绘出管网系置散热器,然后布置干管,再布置立管,最后绘出管网系统图。布置系统时力求管道最短,便于管理,并且不影响统图。布置系统时力求管道最短,便于管理,并且不影响房间的美观。房间的美观。 供暖管道的安装方法,有明装和暗装两种。采用明装供暖管道的安装方法,有明装和暗装两种。采用明装还是暗装,要依建筑物的要求而定,一般民用建筑、公共还是暗装,要依建筑物的要求而定,一般民用建筑、公共建筑以及工业厂房都采用明装,装饰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建筑以及工业厂房都采用明装,装饰要求较高的建筑
7、物,采用暗装。采用暗装。 1.1.干管的布置干管的布置 上供式系统,供热干管应布置在建筑物顶部的天花板上供式系统,供热干管应布置在建筑物顶部的天花板下;布置供热干管时应考虑到供热干管的坡度、集气罐的下;布置供热干管时应考虑到供热干管的坡度、集气罐的设置要求。回水或凝水干管一般敷设在地下室顶板之下或设置要求。回水或凝水干管一般敷设在地下室顶板之下或底层地面以下的供暖地沟内。底层地面以下的供暖地沟内。 下供式系统,供热干管和回水或凝水干管均应敷设在下供式系统,供热干管和回水或凝水干管均应敷设在建筑物地下室顶板之下或底层地下室之下的供暖地沟内,建筑物地下室顶板之下或底层地下室之下的供暖地沟内,也可以
8、沿墙明装在底层地面上。暖沟断面净尺寸不应小于也可以沿墙明装在底层地面上。暖沟断面净尺寸不应小于 800mm x 1000mm x 1200mm800mm x 1000mm x 1200mm。沟底应有。沟底应有33的坡向供暖系统的坡向供暖系统引入口的坡度用以排水。引入口的坡度用以排水。 2. 2.立管的布置立管的布置 立管可布置在房间窗间墙或墙身转角处,对于有两面立管可布置在房间窗间墙或墙身转角处,对于有两面外墙的房间,立管宜设置在温度低的外墙转角处。楼梯间外墙的房间,立管宜设置在温度低的外墙转角处。楼梯间的立管尽量单独设置,以防结冻后影响其他立管的正常供的立管尽量单独设置,以防结冻后影响其他立
9、管的正常供暖。要求暗装时,可敷设在墙体内预留的沟槽中,可敷设暖。要求暗装时,可敷设在墙体内预留的沟槽中,可敷设在管道竖井内在管道竖井内, ,每层用隔板隔断。每层用隔板隔断。 3. 3.支管的布置支管的布置 支管的位置与散热器的位置、进水和出水口的位置有关。支管的位置与散热器的位置、进水和出水口的位置有关。支管与散热器的连接方式有三种:上进下出式、下进上出式和支管与散热器的连接方式有三种:上进下出式、下进上出式和下进下出式,散热器支管进水、出水口可以布置在同侧,也可下进下出式,散热器支管进水、出水口可以布置在同侧,也可以在异侧。以在异侧。 连接散热器的支管应有坡度以利排气,当支管全长小于连接散热
10、器的支管应有坡度以利排气,当支管全长小于500mm500mm时,坡度值为时,坡度值为5mm5mm;大于;大于500mm500mm时,坡度值为时,坡度值为10mm10mm,进水、,进水、回水支管均沿流向顺坡。回水支管均沿流向顺坡。 ( (二二) )蒸汽供暖管路布置与敷设蒸汽供暖管路布置与敷设 蒸汽供暖管路布置与热水供暖系统相同,还要注意:蒸汽供暖管路布置与热水供暖系统相同,还要注意: (1 1)水平敷设的供汽和凝水管道必须有足够的坡度并尽可)水平敷设的供汽和凝水管道必须有足够的坡度并尽可能地使汽水同向流动。能地使汽水同向流动。 (2 2)布置蒸汽供暖系统系统规模较大,作用半径较大时宜)布置蒸汽供
11、暖系统系统规模较大,作用半径较大时宜采用同程式。采用同程式。 (3 3)合理地设置疏水器。一般低压蒸汽供暖系统每组散热)合理地设置疏水器。一般低压蒸汽供暖系统每组散热设备的出口或每根立管的下部设置疏水器,高压蒸汽供暖系统设备的出口或每根立管的下部设置疏水器,高压蒸汽供暖系统一般在环路末端设置疏水器。一般在环路末端设置疏水器。 (4 4)为避免蒸汽管路中的沿途凝水进入立管造成水击,供)为避免蒸汽管路中的沿途凝水进入立管造成水击,供汽立管应从蒸汽干管的上方或侧上方接出。汽立管应从蒸汽干管的上方或侧上方接出。 ( (三三)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管低温热水地板辐射管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构造低温热水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