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国际贸易X在线作业及答案



《东财国际贸易X在线作业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财国际贸易X在线作业及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窗体顶端东财国际贸易X在线作业一(随机)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1. 净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是(C) A. PX/PMB. PM/PXC. (PX/PM)·100D. (PM/PX)·100 满分:4 分2. 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高形式是:( )。 A. 完全经济一体化B. 自由贸易区C. 关税同盟D.
2、 经济同盟 满分:4 分3. 规定国与国之间关于贸易和其他方面债权债务结算办法的书面协议是( )。 A. 支付协定B. 贸易议定书C. 通商航海条约D. 贸易协定 满分:4 分4. 关税壁垒通常是指()。 A. 高额的进口税B. 高额的出口税C. 高额的过境税D. 高额的附加税 满分:4 &
3、#160;分5. 进口税主要分为普通税和( )。 A. 最惠国税B. 优惠关税C. 差价税D. 特别关税 满分:4 分6. 对外贸易额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一国的( )。 A. 出口总额B. 进口总额C. 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D. 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满分:4 分7. 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提出了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是()。 A
4、. 汉密尔顿B. 凯恩斯C. 李斯特D. 李嘉图 满分:4 分8.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基调是( ),一些经济起步较晚的国家采取了( )政策。 A. 自由贸易 保护贸易B. 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C. 贸易自由化 重商主义D. 重商主义 贸易自由化 满分:4 分9. 保护贸易政策,简而言之,即( )政策。 A. 限制进出口B. 鼓励进出口C. 奖出限入D.
5、 奖入限出 满分:4 分10. 国际价值形成的基础是( )。 A. 价值B. 价格C. 国别价值D. 国别价格 满分:4 分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1. 进口许可证根据许可的程度可分为( )。 A. 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B. 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C. 公开一般许可证D. 特种进口许可证
6、160; 满分:4 分2. 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 A. 加强了资本的国际流动,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化B. 带动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对外贸易的发展C. 使国际贸易中的中间产品贸易扩大D. 促进了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 满分:4 分3.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 )。 A. 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B. 商人的出现C. 手工业的出现D.
7、 在各自独立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的产品交换 满分:4 分4. 20世纪80年代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基本特征是( )。 A. 基本上是由在地理上相连或接近的国家组成的B. 成员国社会经济制度往往相同,外交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也基本上一致C. 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D. 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已不再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基本特征 满分:4 分5. 进口替代战略的主要政策
8、措施包括( )。 A. 保护贸易政策B. 贸易自由化政策C. 对面向出口的企业提供优惠D. 给予进口替代工业优惠政策 满分:4 分6. 经济特区的类型包括( )。 A. 贸易型经济特区B. 工贸型经济特区C. 工业型经济特区D. 科技型经济特区 满分:4 分7. 战后国际分工深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包括( )。 A. 扩大和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B. 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C
9、.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发生明显变化D.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满分:4 分8. 海关税则一般包括( )。 A. 海关征收关税的规章、条例和说明B. 海关的职责C. 关税税率表D. 有效保护率 满分:4 分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发展具有以下一些显著特点( )。 A. 国际贸易发展从低速走向高速B. 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纵深展开C. 服务、高科技产品与“
10、绿色”产品贸易步入高速发展阶段D. 经济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 满分:4 分10. 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世界政局不稳B. 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C. 能源危机的爆发D. 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 满分:4 分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V 1. 普惠制是发
11、达国家承诺对来自某些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制成品、半制成品给予的一种单向优惠关税待遇。上述说法()。 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2. 二战以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占世界贸易的绝大部分比重,居支配地位。战后,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迅速上升,并逐步取得了支配地位。( ) 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3. 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协调各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保证经济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