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医知识题库(附答案供参考)



《2014年中医知识题库(附答案供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中医知识题库(附答案供参考)(2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以下题目仅供复习参考,(因时间紧未来得及审题,如有错误及时与护理部联系联系)20XX年中医知识题库填空题1、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四部医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2、农本草经是我国中药学现最早的一部专书。3、黄配遥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和理论源泉。4、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脏腑、经络等功能活动所化生的产物。5、生佗-外科之祖,首创全身麻醉,倡导“五禽戏”,第一个提出以体育锻炼来养生保健。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两个特点。7、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8、中医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2、;9、望舌色包括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10、五行的相生关系又叫母子关系。W、粗叁逃!宜是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现象。1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主要是采取抑强、扶弱的手段。13、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14、五脏具有化生、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15、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脉、主神志。16、肺位于胸中,上通喉咙,在脏腑中位置最高,故有五脏六腑之华盖之说。17、脾统血的主要生理功能,实际上是脾气的固摄作用。18、洱为肝之液。19、肝的疏功能异常,则影响脾的升清功能,在上则为头目眩晕,在下则为
3、腹胀泻泄20、肾与膀胱相表里。21、髓有骨髓、脊髓和脑髓之分,这三者均属肾中精气化生。22、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传化水谷,其牛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23、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24、中焦位于膈下脐上,包括脾胃。主要受纳腐熟水谷,运化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如酿酒一样,故称中焦如讴。25、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26、奇恒之府的形态似腑,多为中空的管腔性器官,而功能似脏,主藏精气。27、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28、营气的功能是营养全身,化牛血液。29、人体的血流生成有两个途径:营气和津液。30、肾精化
4、生血液,主要是通过宣髓和肛脏的作用实现的。31、三焦是津液在体内流注、输布的通道。32、血和津液的生成都来源于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化生,故有津血同源之说。33、六淫发病的途径多经肌表、口鼻。34、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导致发病的重要条件。35、阴虚之证,五脏俱有,但一般以肝肾阴虚为主,肾阴虚为诸阴之本。36、望诊中色黑主肾虚证、水饮证、寒证、血瘀证。37、点大成片,色红或紫,平摊于皮肤,摸之不碍手者谓之八匚;点小如粟,色红或紫,高出肤面,扪之碍手者谓之疹。38、若舌面有过多的水分,扪之滑处而湿,谓之毂;多为水湿内停之征;若舌面干燥,扪之无津,谓之燥苍,多见于热盛伤津或阴液亏耗之证。3
5、9、经常出汗不止,活动后更甚的是自汗。40、黎明前泄泻为肾阳虚。41、停经6个月以上为闭经。42、迟脉主寒证。43、右手诊脉的部位分候的脏腑是:右寸候肺,右笑候脾,右尺候肾(命门)。44、左手诊脉的部位分候的脏腑是:左寸候心,左父候肝,左尺候肾。45、阴证是指机体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46、 宜阳和宜恒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阴液与阳气衰竭而出现的危重证候。47、 阻阻是八纲辩证中的总纲。48、脾气虚之中气下陷是指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49、肝气上逆与痰搏结于咽则成梅核气:痰气积聚于颈项则为廖鼠。50、肝阳上亢临床以肝肾阴虚,阴虚内热的病理表现为辩证要点。51、温热病
6、按性质分新感温病、伏邪温病两大类。52、气机失调指气的升降出入失常引起的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病理变化。53、中药的性能,是指对药物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一种概括。54、寒凉药物多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作用,能够治疗热性病证:温热药物多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作用,能够治疗寒性病证。55、甘有能补、能和、能缓的作用,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56、蕾香能化湿,解暑,止呕的功效°57、玄参有清热凉血,解毒散结,滋阴的功效。58、泻下药根据泻下作用的强弱及功效差异,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三种59、芒硝可软坚泻下,清热消肿等火热内盛之证。60、祛痰止咳药分为化痰药和止咳平
7、喘药两类。61、温里药其性多辛温燥热,易伤阴液。62、枳壳性味、归经与枳实相同,但作用较缓和,以行气宽中为主。63、甘草生用解毒,炙用则补。64、平肝熄风药都归属出经。65、少阳湿热证,应选用小柴胡汤。A型选择题1、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B)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难经D、温病条辨E、类经2、七情的主要特点是(A)A、影响内脏的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功能紊乱B、七情属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致病C、一般情况下,七情可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调D、七情致病与内脏密切相关,不同的持久情志变化对内脏有着相同的影响E、一般情况下,七情可影响脏腑经络功能紊乱3、 “六
8、气”不包括(D)A、风、湿B、寒、火C、暑D、热E、燥4、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可以概括为(D)A、邪气的性质B、禀赋的厚薄C、病机的不同D、正气的强弱E、年龄的大小5、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可以概括为(C)A、气血不和B、邪正盛衰C、阴阳失调D、表里出入E、气机升降6、中医问诊的内容不包括(E)A、寒热B、汗、痛、C、饮食口味D、二便E、舌苔7、中医望诊的内容不包括(E)A、望神色B、望形态C、望五官D、望斑疹E、望体温8正常的舌色为(D)A、淡白色B、紫舌C、红舌D、淡红舌E、绛舌9、中医“淡白舌”的特点不包括(C)A、舌色芦苇正常浅淡B、主寒证C、舌苔黄腻D、主虚证E、为气血不足之象10、补
9、益药宜何时服最好(C)A、饭后服B、睡前服C、饭前服D、上午服E、下午服11、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不包括(D)A、说明人体组织结构B、说明人体生理活动C、说明人体病理变化D、说明人体五脏六腑的相对平衡E、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12、面色黄,其特点不包括(E)A、主湿、寒、黄疸B、黄色鲜明属湿热C、面色黄而虚胖为湿邪内阻D、黄色晦暗属寒湿E、色萎黄多为营血不足13、中医学的治疗法则不包括(D)A治病求本、扶正祛邪B、整体观念、辩证治疗C、调整阴阳D、调整脏腑功能E、调整气血关系,相因制宜14、六淫致病特点不包括(C)A、与季节气候有关B、与居住环境有关C、六淫不能互相转化D、六淫可以单独使人致病E
10、、六淫可多种邪气致病15、对阴阳偏衰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是(D)A、寒者寒之B、热者寒之C、实者泻之D、虚者补之E、阴阳互补16、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是(B)A、邪气致病B、正气虚弱C、生活环境D、症状E、病性17、异病之所以可以同治,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C)A、病位B、证侯C、病机D、病性E、症状18、“面色黑”的特点,不包括(C)A、属肾虚B、属水饮C、属湿热D、属瘀血E、属阳虚火衰19、中医“红舌”的特点不包括(D)A、舌色较正常深B、主热证C、舌红而干为热盛伤津D、苔黑滑润为阳虚寒盛E、舌红无苔为阴虚火旺20、水肿患者如出现腹大如鼓,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二便不利,此时宜(E)A、急则治标B
11、、缓则治本C、标本同治D、通因通用E、塞因塞用21、何谓中药的四气(C)A、是指中药的四种特殊气味B、寒凉药具有散寒、助阳的作用C、是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D、是指中药的辛、咸、甘、苦四种味道E、温热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22、安神药、缓泻药何时服最好(D)A、饭前服B、饭后服C、上午服D、睡前服E、空腹服23、中医的阴阳学说不包括(E)A、阴阳相互对立B、阴阳相互依存C、阴阳相互转化D、阴阳相互消长E、阴盛阳衰24、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E)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黄帝内经D、伤寒杂病论E、神农本草经25、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医学专著是(D)A、本草纲目B、伤寒杂病论C、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