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物理”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兴趣物理”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趣物理”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兴趣物理”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兴趣物理”的理念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兴趣在人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健康而广泛的兴趣使人能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和乐趣,深入而巩固的兴趣能成为事业成功的动力。“兴趣物理倒是利用生活中司空见惯而又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或思索的物理事实和现象激发人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人们开始更广泛和深入地学习、探究物理理论的教学手段。具体落实到高中学生身上,就是激发中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使其自觉、主动地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探究物理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物理”是这一教学手段的核心
2、理念。二、“兴趣物理”在教学中的价值体现1高中物理教学中“兴趣物理”教学是由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的高中物理知识是学生在初中所学物理知识的重复和延伸,但这种重复又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重新学习,绝大多数知识要求学生从定性认识的层面上提高到定量计算的层面上。例如:初中对光的折射一章,大纲只要求学生认识“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一般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会应用折射率公式(即n=sini/sinr)对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进行计算。不仅如此,高中物理课本中介绍的物理知识较为抽象且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些新的观念,例如对于电场、磁场的理解,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建立“场”的
3、观念,而这在初中没有涉及或涉及较少,它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理解,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但如能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原动力”对物理浓厚的兴趣来学习物理,则会帮助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因此,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物理教学中应当采用也必须采用“兴趣物理教学法”。2“兴趣物理”教学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客观要求我国在当前形势下提出的教育方针为“学校应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何谓“高素质人才”?可理解为具有一定理论功底,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全面迅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而对于物理这样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这三方面的能力更是缺一不可,很难想象对
4、物理学毫无兴趣的人能够在以上三个方面有所提高,别说搞科学理论研究,就是让他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都很困难,而这类人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只有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其求知欲和探究欲,刻苦钻研,从而真正领会学科的真谛,活学活用,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经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懂得应该怎样学习的人”;中学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而“会学”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得来的,只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任何学生都会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不存“文科
5、生”与“理科生”的区别,因为文科学生也必须掌握一定的物理学知识。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科兴趣培养,不仅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进入高等院校接受高层次教育,也是实现“使学生最终成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的客观要求。3“兴趣物理”教学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适应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这段转型期的最好教育手段素质教育的口号已提出多年,目前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这从历年来高考、中考的试题类型和考试模式发生的变化可见一斑。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彻底转变尚待一段时间。在中学尤其是高中,学生面临的升学的压力很大,加之高中物理知识难度也较大,因此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