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资源调查讲义(第2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调查讲义(第2章)(8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类型调查土地类型调查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段增强E-mail:D E-mail:D Tel:13501352272 Tel:135013522722010-03-04两个基本问题:两个基本问题:类型如何划分?类型如何划分?如何制图表达?如何制图表达?土地类型: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种构成要素(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和植被等)的空间差异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方式和程度的差异,在不同的地域空间内形成了具有不同土地性质和自然景观形态特征的土地单元土地性质和自然景观形态特征的土地单元,根据土地性质(自然属性)和景观形态特征的空间变异性规律,以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体系,将区域土地
2、划分成不同的性质性质相对一致相对一致的土地类型。土地类型单元:土地类型单元:土地性质和景观形态特征相对均一的土土地性质和景观形态特征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地单元。土地类型单元一般就是土地类型图的制图单元。土地类型单元一般就是土地类型图的制图单元。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构成要素的野外调查和分析土地构成要素的野外调查和分析由于土地类型分类的依据主要是各种由于土地类型分类的依据主要是各种土地构成要素土地构成要素的所的所反映的土地性质和景观形态特征的空间变异规律,因此我们首先应当调查分析各个要素的分布特征,从中建立起土地构成要素及其土地性质、形态特征与土地类型空间变异规律的相互关系,以此作为土地类型分类的标
3、准,并建立一个能充分反映调查区域实际情况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土地构成要素的调查分析各土地要素的土地性质、景观形态的空间变异分析土地类型空间分布规律的关系建立分类标准和分类系统土地类型制图土地构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补充调查和验证定性分类定量分级或分等成图和列表建立数据库等过程。补充材料土地类型要素及其分析 1)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对调查区域的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进行逐项分析和实地考察。具体内容包括:自 然 属 性气温坡向、坡度降水地貌、海拔地下水、水旱灾害地表水、水利设施侵蚀、障碍因素质地、理化性质土宜植物自然植被、人工植被气候地形地貌水资源土
4、壤植被社 会 经 济 因 素交通及区位农业技术条件人口和劳动力公共设施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城市土地收益社会经济条件土地生产力和收益2)补充调查和验证)补充调查和验证 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描述不清和数据缺乏的因素需要重新调查重新调查;对分析结果需要实地验证。验证。3)定性分类)定性分类 对每个土地要素的类型按土地类型调查比例尺的要求进行系统划分,如土壤类型、地貌类型、植被类型等等。4)定量分级或分等)定量分级或分等 根据对土地资源的综合质量等级、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划分等级。如坡度等级、土壤肥力等级、土壤侵蚀强度等级.5) 成图成图: 绘制成土地要素系列图件( )6) 建立数据库建立数据库: 空间
5、数据和属性数据( ) 土地评价地形水文土壤.方案规划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类型:源于自然地理学,也称景观形态单元。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即土地类型。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类型划分土地类型划分倪绍祥:倪绍祥:狭义的土地类型(土地类型(land typeland type),是指将由土地分级土地分级所划分出的属于同一等级的土地土地单元单元,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指标,按其综合特征其综合特征的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类群归并
6、的产物。 即,土地分级土地分级(land division)及此基础上进行的土地分类土地分类(land classification)。广义土地类型指除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类群归并外,还包括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还包括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一、土地类型划分的逻辑体系一、土地类型划分的逻辑体系土地类型是根据土地自然属性土地自然属性进行划分的,划分的基本思路是:从宏观到局部,由粗略到详细的多级分类从宏观到局部,由粗略到详细的多级分类过程。过程。土地类型分类系统是一种树枝状的多级分类结构种树枝状的多级分类结构,即自上而下的划分。在高分类层次上,
7、相似程度低而差异性大;在低分类层次上,相似程度愈高,而差异性小,分类数目愈多。(演绎法, TOPDOWN)土地类型的多级分类制是一个逐级划分的过程多级分类制是一个逐级划分的过程,每一等级中土地类型的分类依据和标准分类依据和标准是不一样的: 首先是将一些宏观的土地属性(即地带性,如气候、大的地貌类型等)作为高层次等级中的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继续将一些区域性因素(如土壤性质、水文地质、岩性等)作为中低级层次的分类标准。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类型的划分及其分类系统土地类型的划分及其分类系统补充材料补充材料“土地类型土地类型” ” 与综合自然区划:与综合自然区划:土地类型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地段上综合作用
8、形成的类型综合体,在地域空间上是重复出现的。区划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区域上综合作用形成的区域综合体,在地域空间上是不重复出现的。Top-Down多级分类北京市一级类型:西部山区北京平原区二级类型(平原区):山前平原区永定河泛滥平原区域三级类型(山前平原区):居民点城镇、农村居民点(四级)农用地设施农业用地、露地耕地1.1.土地分级的概念土地分级的概念土地分级是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土地分级土地分级土地分级土地分级Hierachy(阶层体系阶层体系),Land division
9、 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盟、自治州)县(旗)乡(镇、苏木)村(嘎查)Land Grading (数量或质量上的等级)(数量或质量上的等级)Regulations for gradation on agricultural landRegulations for classification on agricultural land澳大利亚土地系统土地系统SystemSystem土地土地单元单元Unit土地点土地点SiteSite一个或几个土地单元的组合,它的一个或几个土地单元的组合,它的地形、土壤出现重复的组合型(地形、土壤出现重复的组合型(相当于地方),在这个土地系统相当于地方)
10、,在这个土地系统中的地形、土壤、植被重复出现。中的地形、土壤、植被重复出现。一组相关的土地利用相似的土地点一组相关的土地利用相似的土地点(即地形、土壤、植被一致)(即地形、土壤、植被一致)在内部性质和土地利用特点更为在内部性质和土地利用特点更为一致的区域(一致的区域(土土地地级级地地形形气气候候水水文文土土壤壤植植被被相相地地貌貌面面小小气气候候土土壤壤水水性性质质相相同同变变种种群群丛丛限限区区初初级级地地貌貌形形态态(简简单、单、复复杂)杂)小小气气候候组组合合排排水水和和潜潜水水条条件件相相同同变变种种组组合合群群丛丛组组合合地地方方初初级级地地貌貌形形态态组组合合地地方方气气候候水水文
11、文复复区区复复区区复复区区:把景观景观作为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最大一致性的自然区划单位。景观内部在形成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按地方性分异规律对景观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比较,对形态单位作出划分,并研究不同形态单位的特点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即景观形态学研究,实际上土地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位分为三级:地方、限区、相地方、限区、相中国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中国土地类型分类系统我国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还没有一致意见没有一致意见。目前比较认可的是采用5级分类制,即由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土地组合、土地单元。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编辑委员会曾拟订了一个“全国1:100万土地类
12、型分类系统” 。这是一个用于小比例尺土地类型调查制图的分类系统。该分类系统采用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三级分类结构。中国无统一的分类系统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土地类土地类土地土地型土地组合土地组合土地单元土地单元中国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中国土地类型分类系统补充材料:土地类型、土地类型分级、土地类型图大区域小比例尺中小区域中、大比例尺土地纲(自然地区、自然地带)土地纲(自然地区、自然地带) :根据大尺度的水热组合类型所决定的气候带分异,或大地貌格局气候带分异,或大地貌格局,划分为12个土地纲。土地纲反映的是土地的光温水生产力的区域差异。土地类:土地类:根据中地貌类型地貌类型(山区以垂直地带划分)不同,在同一土
13、地纲内划分出不同的土地类。土地类反映景观形态类型(如高、中、低山、丘陵,河滩地、河川沟谷地等)。土地型:土地型:土地类内,再依据小地貌类型、植被亚型或群系、土壤亚类等的差异将土地类续分为土地型。如红黄壤针叶林低丘地等.土地型土地型以下体现区域特点的更低级土地类型续分方法和标准至今仍无一致意见。各地依据当地土地资源特点拟定了各种各样的续分系统,其共同点是都将小地貌甚至小地貌甚至微地貌,以及土壤性质微地貌,以及土壤性质等作为分类标准。土地组合:土地组合:依土地型内部小地形变化,如地面微起伏状内部小地形变化,如地面微起伏状况和坡度的不同而划分况和坡度的不同而划分。同一土地组的土地质量、生产潜力水平基
14、本一致。土地组适宜1:5万比例尺的制图,是该比例尺的上图单位。土地单元:土地单元:土地组合之下,再根据土壤(土种)和水分土壤(土种)和水分条件(坡向)条件(坡向)的不同而划分的最小单位。土地单元反映限制因素和土壤改良措施的不同。同一单元的土地,土壤性状、水分状况基本相同,如采取相同的经营管理和土壤改良措施,农作物、牧草、林木便得到几乎相同的产量。土地单元是1:5千1:1万比例尺制图的分类单位。三、分类原则三、分类原则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
15、性v自然发生学的原则:自然发生学的原则:必须分析土地类型的变异原因,即成因,因此分类标准选择应充分考虑其变异因素及其发生规律v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由于土地类型的空间变异性是由土地各个构成构成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考虑每一个要素与土地类型分布的相互关系,然后分析其综合特征,进行逐级分类。 v主导因素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在综合而分析的原则上,突出某一要素或某一突出某一要素或某一性质在不同分类等级上的主导作用性质在不同分类等级上的主导作用。土地类型划分是多层次的不同级别土地的主导因素也常常是不同的。 v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土地类型研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即为土地的生产利
16、用或其他目的服务。进行土地类型划分时,分类指标的确定应尽量照顾到它的应用目的应用目的,即应尽量体现一些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相关的性质。v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四、土地分类的方法四、土地分类的方法土地类型的划分,由于不同学者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占有资料不同,拥有的技术手段不同因而他们各自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土地类型进行划分。概括起来可分为景观法,参数法和发生法。景观法,参数法和发生法。景观法景观法是以景观形态单元为基础景观形态单元为基础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员为广泛。重形态、很少考虑数量指标。 其界限比较清楚,所划分的土地单位
17、在尺度上和精度上都适合于土地类型划分要求。它们的缺点是不够精确,而且要求分类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野外工作能力。 参数法的科学性取决于参数的科学选取与分级。但是参数的选择与鉴定尚在探索过程之中,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而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但该方法有定量的持点,适宜于计算机处理。预计参数法的应用将有广阔的前景。 参数法参数法是根据土地成分的特征值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是根据土地成分的特征值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即在选取的相对重要参数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方法。即在选取的相对重要参数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单位划分的方法。单位划分的方法。朱阿兴 精细数字土壤普查模型与方法 科学出版社 北京 2008
18、发生法或过程法发生法或过程法以形成土地的环境因素为依据形成土地的环境因素为依据把土地划分成各个单位并对之分类。发生法特别强调研究发生和形成过程并以此作为演艺推理的依据,得到一个自上而下分解的等级系统。 发生法适合于自然区划研究,在土地类型研究中,虽然有助于土地类型结构层次性的认识,科学的进行土地分级,但它对土地类型的具体划分在尺度上和精度上都嫌粗略。 20:热带作物积极生长农业界限温度5:早春作物播种,多数树木开始生长10:喜温作物开始播种、生长15:作物积极生长0:耐寒作物的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 不同积温数与作物种植制度的适宜性一年三熟:甘蔗-水稻-水稻70008000一年三熟:小麦-水稻-水
19、稻55005700-6100一年二熟:小麦-水稻50004500-5500两年三熟或一年二熟:花生、甘薯42004700-4800两年三熟:冬麦-玉米40004500一年一熟:春麦、莜麦、杏子、洋芋28002500-3000适宜作物种植制度及作物10积温0积温要求要求:科学:科学 简明简明 准确准确四、土地分类命名方法四、土地分类命名方法目前命名方法不统一,主要有3种。q土壤、地貌、植被的二名法或三名法土壤、地貌、植被的二名法或三名法:二名法:黑垆土塬地、黄绵土梁地;平原低洼地水田、沟谷水田; 三名法:如针叶林-漂灰土-山地;山地-山地褐土-林地、洪积扇下部-潮褐土-菜地;q采用群众习惯的名称
20、:采用群众习惯的名称: 川地、塬地、梁地、沙田、围田、坑田等。q用地名命名土地类型用地名命名土地类型: 以澳大利亚、英国为代表。如澳大利亚的“纳珀比土地系统”或“沃伯顿土地系统”。下面以黄土高原陕北米脂县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为例来说明下面以黄土高原陕北米脂县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为例来说明其划分的方法其划分的方法:土地纲:土地纲:根据全国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黄土高原单独被划分为一个纲(综合考虑了黄土高原特殊的地貌格局和气候特征),即第I类土地纲。土地类:土地类:一般以中尺度的地貌形态的自然地理因素为划分指标。比如说平原地区,中地貌类型可续分为:山前洪积倾斜平原(扇形地)、冲积平原(岗地、二坡地
21、、交接洼地)、三角洲、湖积平原等; 山地则可续分为:高山、中山、低山、丘陵等。 那么对于黄土高原来说,中地貌可划分成如下12类:I黄土 高原I1黄土冲积平地I2黄土川地I3黄土沟谷地I4黄土台塬地I5黄土塬地I6黄土梁地I7黄土峁地I8黄土涧地I9石质丘岗地I10黄土丘陵地I11低山地I12中山地而对于陕北米脂县来说,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中地貌类型只包含其中2类:河川冲积地(川地)和黄土丘陵沟壑地(丘陵地)(见SPOT影像和彩红外航片)彩红外航片彩红外航片土地型:土地型:根据土地类内部的地形差异(小地貌)和土地形差异(小地貌)和土壤类型(亚类)、植被类型(群落亚类)壤类型(亚类)、植被类型(群
22、落亚类)进行续分。米脂县包括6个土地型(根据地形部位或成因):粱峁坡地、沟坡地、沟谷地、河川台地、河川滩地、河流水体。土地组合:土地组合:根据微地形的变化、坡度等微地形的变化、坡度等因素划分,如沟谷地可根据坡度的变化续分为:梁峁盖地 、梁峁缓坡地 、梁峁陡坡地等 土地单元:土地单元: 划分依据主要是土壤性质(土种)土壤性质(土种)的差异、土壤水分条件的差异、坡向等一些具体的土地性质。 如:沟台地可分为:细砂潮土沟台地、熟化脱潮土沟台地;梯田:细砂黄绵土-阳坡-梯田、阴坡梯田;沟谷滩地:砾质砂土低滩地 、细砂土高滩地 等等.五、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根据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资源利
23、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而划分的能的差异性而划分的。它是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它是土地资源理论研究的基础内容。 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同于土地与 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自然属性;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依据土地自土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土地类型强调自然属性土地类型强调自然属性,它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区别,但划分土地类型时也要考虑土地利用类型。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农业适宜性、土地保护和改造和
24、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措施。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土地类型的名称是土地资源类型命名的基础。林培先生建议,土地资源类型命名模式为: 土地类型土地类型+土地利用土地利用 土地类型图的比例尺英国学者D.登特和A.扬对比例尺的分级:1)勘测性比例尺:1:1万,土地点土地类型图的底图:地形图或遥感像片等土地类型图的底图:地形图或遥感像片等. .底图地理基础底图地理基础: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 ,水系水系, ,地形地形, ,居民地等等居民地等等. .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类型调查制图方法土地类型调查制图方法一、土地类型制图方法一、土地类型制图方法目前国内外有关土地
25、类型的制图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目前国内外有关土地类型的制图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综合制图法和叠加制图法综合制图法和叠加制图法。1、叠加制图法、叠加制图法 由于土地是由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要素所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那么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是由这些要素的空间变异特征所共同决定的。因此在制图时可以将相同比例尺的各要素图统一叠加在一起,产生众多的界线,然后结合野外调查,进行制图综合,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主导因素原则,进行综合取舍,来确定土地类型单元的界线。 这种方法特别适宜于各种专业图件齐全,或这种方法特别适宜于各种专业图件齐全,或计算制图条件下应用。具体的制图步骤为:计算制图条件下应用。具体的制图步骤
26、为:各要素图件的准备各要素图件的准备相同比例尺图件的叠加相同比例尺图件的叠加确定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中各级分类依据确定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中各级分类依据制图综合(主导因素原则)制图综合(主导因素原则)编辑成图编辑成图野外验证野外验证优点:野外工作少。优点:野外工作少。 建立分类标准野外调查制图综合土地类型图野外验证2、综合制图法(景观制图法)、综合制图法(景观制图法)一般适宜于中小比例尺,特别是以遥感影像为制图底图的情况,因为遥感影像本身就提供了包含土地各个要素的综合叠加信息。该方法要求首先要进行比较全面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在此基础上拟出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并确定各种土地类型的综合特征和实际分布
27、位置,因而在划分具体类型界线时往往应用影像上表现比较明显的景观轮廓线(如地貌特征线、植被界线等)具体制图步骤:具体制图步骤:野外踏勘,结合资料分析和影像特征分析野外踏勘,结合资料分析和影像特征分析制订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制订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土地构成要素解译和野外类型勾画(一般以地形特土地构成要素解译和野外类型勾画(一般以地形特征线、植被类型线等反映景观轮廓的主导因素为主征线、植被类型线等反映景观轮廓的主导因素为主要边界线)要边界线)逐步完善成图逐步完善成图遥感图像遥感图像野外调查野外调查资料分析资料分析分类分类系统系统遥感解译遥感解译野外调绘野外调绘草图草图转绘转绘遥感与制图实例两大类两大类l土地
28、利用类型监测与制图土地利用类型监测与制图l土地类型遥感制图土地类型遥感制图 配 准 时 相 TM 影 像 地 理 辅助 数 据 时 相 TM 影 像 波 段 分 析 假 彩 色 合 成 训 练 区 选 择 样 本 分 析 与 校 正 最大似然方法 分 类 结 果 ( 90和97) 行政界线清绘 扫描或数字化 矢量图形属性 投影变换 高斯克吕格 投影 矢量数据(V) 地 图 代 数 计 算 动 态 变 化 图 象 ( dI) dI 和 V 配 准 迭 加 初始动态图 统 计 数 据 人机交互目视纠正 示例3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类型遥感监测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动态变化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动态变化7575年年
29、9191年年9797年年北京地区土地利用变北京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化城镇城镇农田农田灌草地灌草地水域水域林地林地草地草地二、比例尺和制图单元问题二、比例尺和制图单元问题小比例尺土地类型图:小比例尺土地类型图:主要指1:100万1:1000万,是国家级土地类型调查制图要求,主要为概略地了解全国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为国家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服务。 如:1:400万1:1000万,制图单元为土地纲,如FAO用图; 1:100万,制图单元为土地类,如大区域规划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图: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图: 如:省一级用图,1:50万1:20万, 土地型,地形、植被、土壤都有所反映。 1:10万1:5万,地区或县级用
30、图,土地组合,要反映微地貌的差异,满足农业区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大比例尺土地类型图:大比例尺土地类型图:县、乡村、农场用图,直接用于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和农业景观规划。 如:1:1万、1:5000比例尺,制图单位为土地单元 What is an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ECS)? ECS is a method used to identify, characterize, and map ecosystems. The Minnesota DNR system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 Hierarchy of Ecol
31、ogical Units, developed by federal and , state resource management agencies and universities. It has been adopted by many federal, state, county, and private industrial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http:/iic.gis.umn.edu/finfo/ecs/what_is.htm国外成熟的分类系统:美国Ecological C
32、lassification System http:/iic.gis.umn.edu/finfo/ecs/ecs2.htmThe aim of an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ECS) is to provide a format to convey basic information on the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 in a concise, integrated, standard and thorough manner. By mapping comb
33、inations of a landscapes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ECS helps natural resource managers understand the landscapes capabilities for supporting a forest or wetland, providing wildlife habitat, producing a certain plant species, etc. This understanding can inform land use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decision
34、s. By providing a standard format, ECS allows information to be shared more easily among the various agencies,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involved in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http:/iic.gis.umn.edu/finfo/ecs/what_is.htmHierarchical Structure. ECS systematically divides the state into progressi
35、vely smaller pieces generically called ecological units, because there represent different sized ecosystems. Minnesota has identified six different ECS levels of maps and information: Province, Section, Subsection, Land Type Association, Land Type, and Land Type Phases (the names given to the lower
36、levels may vary among states). The number of ecological units or amount of detail is different at each level. At the Province level, Minnesota is divided into three units, while it will be divided into hundreds of units at the Land Type Phase level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The upper levels (Provin
37、ce through Land Type Association) are created with existing information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lowest levels (Land Type and Land Type Phase) are being developed using data collected in the field on permanently located plots.The upper levels (Province through Land Type Association)
38、 are created with existing information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lowest levels (Land Type and Land Type Phase) are being developed using data collected in the field on permanently located plots. Currently, the highest unit levels, Domain and Division, as well as Provinces and Section
39、s have been established for the United States by the National Hierarchy. Many states have delineated units at the Subsection, Land Type Association and Land Type levels. ECS is a dynamic system that can be refined with new information. Currently, the highest unit levels, Domain and Division, as well
40、 as Provinces and Sec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for the United States by the National Hierarchy. Many states, including Minnesota, have delineated units at the Subsection, Land Type Association and Land Type levels. The Minnesota DNR is currently developing a system to delineate Land Type Phase, or
41、 Habitat Type, level units across the state.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Levels DOMAIN Domain is the highest level identified in the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Domain units are subcontinental units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eneral climate weather patterns latitude annual pre
42、cipitation. There are four Domain units globally; the Polar, Humid Temperate, Humid Tropical, and Dry.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Levels DIVISION Divisions are subdivisions of Domains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regional climateprecipitationwinter temperatureregional vegetation (e.g.
43、, forest vs. prairie vs. desert).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Levels PROVINCE In general, provinces are subdivisions of Divisions .these subdivisions are based on climatic subzones of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along with broad topographic features.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Levels SECTION
44、 Sections are subdivisions of Provinces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bedrock features land forming processes types of glacial sediment distribu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Levels SUBSECTION Subsections are subdivisions of Sections.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are
45、 used to differentiate subsections as were used for sections but they are used in more detail.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LevelsLAND TYPE ASSOCIATION Land Type Associations (LTAs) are subdivisions of Subsections defined by similar patterns of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lacial landformsdepth to
46、bedrockbedrock typetopographic roughnesssoil parent materialregional hydrologypresettlement vegetation.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Levels LAND TYPES Land Types are subdivisions of Land Type Associations. The Minnesota DNR has not yet developed this level (the cost and utility of it will be det
47、ermined in the future). However, Land Types (LT) have been mapped on the Chippewa National Forest. In the Chippewa National Forest, land type mapping was based on: historic vegetation disturbance regimes (such as fire)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of wetlands typeshydrologysoil typestopographic roughne
48、ss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Levels LAND TYPE PHASES Land Type Phases are subdivisions of Land Types and are the smallest level identified by Minnesotas ECS. Land Type Phase (LTP) units are being mapped on most National Forests and in some State Parks in Minnesota. On the Chippewa National Forest, LTP units are defined using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lant communitiesindicator plantswater chemistrylandscape positionsoil texturesoil drain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