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新文化运动》教与学的设计

上传者:xin****ome 2022-07-27 01:58:47上传 DOC文件 57.50KB
《新文化运动》教与学的设计_第1页 《新文化运动》教与学的设计_第2页 《新文化运动》教与学的设计_第3页

《《新文化运动》教与学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文化运动》教与学的设计(2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新文化运动教与学的设计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必修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

2、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

3、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学方法、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加上每一目时间的安排导入新课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 世纪的时候,西方主要的资本主

4、义国家逐渐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中国的发展状况怎样呢?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通过武装斗争终于摧毁了满清专制,但照搬西方政治的结果,却是画虎类犬。虽然名义上建立了共和政体,民主政治却仍与中国无缘。先进的中国人由此得出了新的结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 要振兴中华民族, 就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为了重铸国魂,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那就是新文化运动。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设问: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根据学案预习过本课,所以请一

5、名学生来回答,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方面: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3)思想文化: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2、概况:要求学生看书完成下面表格:兴起标志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主要阵地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旗帜民主科学活动基地北京大学层层设问: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

6、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设问:“德先生”和“赛

7、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进行分析。教师点拨: “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 是指科学, 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1)树起“打倒孔家店”大旗的原因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逐渐变成维

8、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礼治秩序的一尊精神偶像。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康有为反对共和,以及其他帝制余孽的倒行逆施,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2)陈独秀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批判陈独秀连续发表 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指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 ,“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人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这实际上是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意义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批判,其意义不限于对一个历史人物或一派学术思想的褒贬。李大钊指出: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

9、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 非抨击孔子, 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 事实上,这正是“打倒孔家店”的政治动因与文化内涵。“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探究】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于今天 ? 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个,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这个口号绝对不适用于今天。在社会主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32775.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